
佛弟子文库 > 其他法师文章(第3页)
以前我什么书都喜欢看,医学、天文、地理、兵学等等,这些是中国的一套学问,出家后...
在佛门中的衣、食、种种资身的东西,都是由十方施主们省吃俭用供养出来的,所以在使...
【原文】 客曰:弟子复忆昔念佛时,遇一禅人教云,念佛法门,只在第七识上用功,参...
【原文】 客曰:弟子忆昔念佛,被人呵云,修行之人,当除贪嗔痴三毒。汝等念佛,终...
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
念佛一法,有事念、理念。 何谓事念?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念念无间...
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现前离念灵知耳。诸佛以随悟净因缘,悟之又悟,净之又净...
做功夫,参念佛是谁,一定要细细地用心,不能粗。我们为什么要修,为什么要做功夫呢...
一般我们爱一个人,我们不敢看,我们觉得不好意思,不可以这么残忍,我们是这种想法...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众,...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现量、比量、圣...
人与人相处,需要宽阔心怀去面对。小事情不要太在意,讲几句话,拿个什么东西,多做...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在佛教里面...
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三世诸佛,证此心佛。 六道众佛,本...
我做小和尚时,每天给六祖大师的真身磕头,某天发现:我们俩长得差不多!你是一个人...
诵大悲神咒功德不可思议。那天有人问师父一个问题,说看见有的师父修行挺好,就是出...
我那个时候才二十多岁,夜不倒单已经有四五年了,整晚上不睡觉,双腿子盘起来坐一夜...
建立了寺院,一定会有想学佛的人来近,接待这些人要很有礼貌。寺院是十方的,大家随...
古人多以务农为业,生活的主体是耕种,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代工商业发达,物...
农历四月十五起很多寺院悬挂了结夏牌,为期三个月的结夏安居时间开始了,这是佛陀给...
【原文】 《善见》云:佛语阿难:我灭度后,有五种法,令法久住: 一、毗尼者,是...
【原文】 破系心外无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计情。二、问答解释。 问曰:或有人言...
【原文】 问曰:或有人言,大乘无相,勿念彼此,若愿生净土,便是取相,转增漏缚,...
佛陀住在维耶罗国乐音这地方时,有位贫穷的老母亲,来问佛说:生老病死到底是从哪里...
当今素食话题越来越热门。或为健康,或为环保,或为保护动物,或为长养慈悲心,很多...
问: 师父,我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呢?" 良因法师答: 第一个原...
生死大事,古往今来,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成就。我们参禅念佛也是很不容...
从教理上来看 天台祖师把佛一代时教分为四种教,叫藏、通、别、圆四种教。 藏是三...
各位同学在学佛过程中,切莫蹉跎岁月,一定要懂得如何时时刻刻把握时间,锻炼我们的...
【原文】 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
昨天有位居士问我:人是不是活在欲望之中,靠着欲望来支持生命?他说:因为看到父亲...
阿弥陀佛因地发心修道,启建大愿的过程,在诸多净宗经典,尤其在《无量寿经》中多有...
僧诲洲参,师问曰:汝出家为什么? 曰:为求出苦。 师出:以何法而求出苦? 曰:...
我佛慈悲大愿王。劝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内轮回苦。极乐国中寿命长。七日持名心不乱...
我受菩萨戒的经历和感受 某天,引领我入佛门的大师兄说,他终于庄重地受了菩萨戒,...
在佛法中,有人讲佛法不离世间法,即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
谛老在的时候,观宗寺冬参夏学,宗教兼修。因为谛老最初讲经的时候,外人都说他学来...
今天是打七的最后一天,我们打七的目的,是用参禅的方法或是念佛的方法,离却攀缘心...
时下流行随喜一词,很多学佛人嘴上有事没事总喜欢挂著「随喜二字。别人供养三宝、放...
九月初十午,公命侍者撤退佛龛,供奉在别室中。侍者知公有异,银屏往报方丈及三寮职...
1、无相偈六祖惠能大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弥陀仙两足尊,在彼微妙安乐国,无量佛子众围绕。愿共诸众生,往...
按:印祖在《文钞》里讲信愿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从两方面介绍的:一般情况下,我...
古人说: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实这个话是从果上讲的,重点是为什么嚼得菜根香...
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所以说到禅这个问题,有些人来禅堂里,叫我们道念...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 凡欲坐时,先想己身在圆光中,...
大家进到学院来修学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骤,还要检视实践的成效,这与所...
打坐要学会调理,调理什么呢?调理行动,调理出入息,调理念头,就是外调身、内调心...
佛法是不二法门。怎么叫不二呀?《心经》大家都会背诵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关键...
问: 修行要长期熏修,可是为什么古代禅师往往只是一句话就能让行者开悟? 惠空法...
大家出入佛门,要懂得什么叫修行。修行,就是要清净收摄我们的三业。 很多人走路的...
大家要时时反观内心: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对佛法的信念是为什么而生起的?如果是因...
念头未起,灵然清净,本无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他不得。岂惟病患奈何他不得?...
做为一个有情众生,有些生命上的需求,是绝对不可少的,比方说:吃饭、睡觉,但只要...
【原文】 复次,有三种得病因缘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损得病,如前说。二者、鬼神...
问: 受了在家菩萨戒,吃没有生命的鸡蛋、没有半月半月诵戒,犯什么罪? 天因法师...
明末清初,处于衰落期的禅宗呈现出一派复兴的迹象,僧尼人数继续增加,士大夫也纷纷...
先念 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手持供水及米粒,至出食台前。 念云: 以此供水及米粒...
中国佛教天台宗对观音信仰在中国汉传佛教领域的普及与提升,作出过重大的历史贡献。...
我们在学院里面,乃至于在修道路程上,往往会迷失方向,看不清楚自己所要努力的目标...
修行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累积的。像大家现在一起吃饭,有人吃得快,有人吃...
最近一直在生病,每年阳历的二月下旬到三月底,我的身体都会进入排毒模式,寒湿化火...
我们初发心的人,再重要的就是一个信字。这个信字如果建立不起来的话,最高的佛法,...
我在信佛,以至于出家之前,都很愿意听暮鼓晨钟。 在二十三年前,我忽然间,听说母...
最初迷真起妄,则曰一念妄动。末后返妄归真,则曰一念相应。是则起妄之后、归真之前...
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唤着我们。而我们,...
佛临涅槃时,阿难请问佛:佛在世以佛为师,佛不在世以何为师?佛灭度后我等弟子怎么...
释迦牟尼佛(前565前486)发现了人生规律缘起性空而因果相续。他自己遵循这一...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庐山东林寺退居方丈、北京法源寺座元、...
人们都知道杀业非常可怕,却不知道邪淫更加可怕;人们都以为杀业所得之业报最为残酷...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要安养老、病比丘的文章,流传...
《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述,当众生遭遇困难之时,只要诵念其名号,观...
问: 在家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不如法? 天因法师答: 在家居士不能...
《解》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
如来微妙色身,虽在极乐,离隔十万亿刹;如来清净法身,普遍十方,充满法界,故名法...
禅是什么东西呢?平常大家都晓得,有如来禅、祖师禅。禅是印度的名称,翻译成中文,...
问: 请问第五条戒,酤酒戒当中提到药酒不犯,但生活中常以米酒入菜,吃了以后是否...
问: 在外面吃饭,菜里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来,这个菜还能吃吗?犯食五辛轻垢...
问: 师父慈悲,弟子学佛以来,一直很好乐听经闻法。对于思和修,比较懈怠不主动。...
好好利用一分钟,与随意浪费一分钟,看似没什么区别,但日积月累后,人与人之间的差...
《怡山发愿文》全文字数不多,却字字珠玑,把我们的三障(即烦恼障、业障、报障)披...
我等念佛行人,应当考实今时净土法门,与古时净土法门,究竟是异耶,同耶。 若言是...
我看打七呀,四个七都快打下来了。还有些师父,总是话头不得力,功夫没有入手处。为...
《金刚三昧经》云: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禅?佛言:存三者,存三解脱。...
他们看到和尚没儿没女,自由自在,以为当和尚好玩。其实这个和尚难搞啊!又要搞生活...
我们禅七打到这个时候,应该功夫有个受用,能提得起。本来呀,在行香的时候,一定要...
《华严经净行品》有一百四十一个颂,读来朗朗上口,若随文思忖,便感到一切处都能修...
今天在禅堂里面种的是般若因,所以禅堂里面称智慧堂,称选佛场。这是种的是金刚种子...
戒律,是佛弟子用来净化个人的准则,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净化人心的方法,特别是和敬...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恒的快乐,就必须训练和培养八风不动心的深厚涵养,...
有这么一个笑话:说有一位技艺很好的厨师,经常被人请去帮做酒席。这位厨师有个好占...
修布施,最重要的是了解三轮体空的道理。三轮乃指:布施的法财或钱财、布施的人、受...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我初出家的时...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
有弟子问什么时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大悲咒是观音菩萨与过去无...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动念这一念心,一个是客,一个...
我国隋唐时期,佛教宗派,一时纷起,形成了一个众芳竞秀的局面。中有一宗,以奉阐《...
示施圣藏居士 我佛教化众生。虽法门无量。要而言之。先进三皈。次受五戒。由戒生定...
绪言 圆拙老法师的声誉载道,已早为教内外人士所敬慕,而其倡印佛经、培育僧才的创...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欢迎、赞叹、恭敬、拥护、护持,但这得要有福报智慧,且多与众生结...

出家人还要写自己的延生牌位,那实在是舍本逐末的事

在惜福的心性中,让道念自然而然地提升

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

希求往生极乐世界是一种贪心吗

贪淫之人有十种过患

念佛一法,有事念与理念

四种修道的方便门

你功夫做没做上去,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遇到美色要念这三个口诀

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绝对不要去嫉妒,那个是人家的福报善缘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为什么说拜佛是最好的运动

想要长相庄严,就要多诵大悲咒

作为出家人,要尊重佛戒

出家人对穷苦信众不能生骄慢心

出家人没有悠闲的资格

结夏安居——佛陀给修行人的一个大福报

佛灭后有五法能令正法久住

破除心外无净土的邪知见

破除大乘无相的邪知见

生老病死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

素食之妙

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没有感应呢

功夫来时有两个岔路

梵网菩萨戒为何如此殊胜

专心一致,才能统摄你的心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人的生命动力是否都来自于欲望

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之因缘

睡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

普能嵩禅师净土诗

受持菩萨戒的心得体会

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如来禅与祖师禅

【推荐】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

怎样随喜才能真正获得功德

虚云老和尚住世的最后一日

禅诗三百首

龙树菩萨:往生十二礼偈

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念佛怎么办

情执放淡一分,功夫前进一分

用意识心想出来的,这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

凡修净土之人,当念无常迅速,时不待人

修行应从心性的观照下手

打坐要学会调理,不然就会出毛病

圆瑛法师为什么能从禅堂里穿门而出

为什么古代禅师一句话就能令人开悟

把注意力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

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

在病患中发明心地

在「眷属爱」与正见之间做出抉择

得病的因缘与疾病出现的相状

受菩萨戒后,吃蛋犯什么罪

学道者应具备这三种心

弘一大师:简易施食仪轨

天台宗对观音信仰的历史贡献

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

只要心不随着动,烦恼就会过去

关于疾病、长寿和善终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修行人为何还会生病

正当念时,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就在我心中

如果常能这样想,就不会缺乏念佛的动力了

对治恶性比丘的方法

呜呼!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佛门泰斗传印长老安详示寂

邪淫的可怕

云居善悟禅师《劝安老病僧文》

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

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法吗

净土法门,圆收圆超一切法门

这样念佛能入如来法身果海

三藏十二部经,没有看到哪部是讲气功的

煮菜时放一点料酒吃了犯酒戒吗

菜里面有蒜,把蒜挑出来,这个菜还能吃吗

不可乐于听闻而怠于实修

这四条分钟定律,改变无数人

「十缠十使」是我们修行中的大障碍

【推荐】古人往生特别容易,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难

功夫上去了,气脉就通了

心无形故,力最无上

莫以为做和尚容易,除非你不修行

哪还有什么比了生死的事大呢

一切时一切处都能修行

生死心切,道心就自然好

南山律祖道宣大师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习惯成自然

如何在布施中达到三轮体空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念大悲咒应具有这十种心

客来客往,自心不动

南山律祖道宣律师

往生之要关,念佛之妙诀,就在此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