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其他法师文章(第4页)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妄缘,...
自达摩大师到中国,唯说一心唯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余佛,以法传法不说余法。法即不...
一、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诸佛现...
有人认为有情世界不能离开禅还好懂,因为他是有情,但一切法是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
戒法跟善法的差别。这是论它的性质,要是讨论它所成就的,它的作用的差别。如《阿含...
问: 唯识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义? 答: 唯识法相系说明染净因果缘起事,此...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
【原文】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凡欲坐时,先想己身在...
般若波罗蜜,实法不颠倒, 念想观已除,言语法亦灭。 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一, ...
初做功夫,于行住坐卧四威仪内,遇境生疑、逢缘理会处,稍知分晓,则不必疑,此是先...
以诸如来尊重法故。 因诸佛皆尊重法的缘故。所谓诸佛从般若出,般若即法,是诸佛之...
其次一个问题,我们信佛的人,家庭里面为什么要供佛?《金刚经》上说:若见诸相非相...
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 放...
这个用功人啊,说起来也明白,功夫到了什么地方了。这功夫用的一定地方啊,得有圣境...
宗门下祖师立的规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尊敬。 祖师大德为用功办道者立下的...
还有一种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 行人端身正坐,调顺呼吸,不使有快慢不均,...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说:不说是非难,是说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说长道短,正所谓有人...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功德,总出心源。一切逆顺苦乐生死涅槃,离此心外,无片...
冤里有亲,亲里有冤 冤,是冤家,亲是亲友。债主,就是给予别人或拖欠别人的人。冤...
坐落于安徽含山县褒禅山的千古名刹褒禅寺,云雾缭绕,庙宇如林,巍峨壮观;寺内飞檐...
当我们进入到佛教寺院时,通常会先经过山门,有时也会遇到寺院并没有单独建山门的情...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人之所知...
一、绪 言 禅宗以传佛心印为宗,故名佛心宗,在佛教各宗派中,是个特殊的宗派。又...
在佛教中,出家为僧,除了个人的修证解脱、播种解脱种子之外,也具有住持佛法、宏扬...
这时代能够好好修净土念佛法门,是最为殊胜的。他是末法时代众生的大慈舟航。修这个...
如明日月璎珞珠者,日消罪雾,月照夜幽,珠疗贫穷,律仪义也。日长善法,月得清凉,...
如来的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而不为余者所摧故,如同金刚能摧一切而不为一切所摧。...
「八识」:八个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八...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家是看不见的,打妄想人家也是...
【原文】 闺秀岂容玷辱。一生名节攸关。六亲体面没遮栏。结定怨家不散。纵使临婚瞒...
从前的人没有禅堂,坐什么香呢?没有。六祖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
【原文】 荡荡情天。昏昏欲界。智慧都迷。痴呆难卖。亦念夫夫妇妇。正家道以无乖。...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两人成就者...
一、广阔的人生和宇宙观 佛学在分析世出世间的森罗万象时,小乘有七十五法,唯识发...
斋僧供佛、烧香献花、悬幡建塔、念佛礼忏,种种三宝上崇奉,以此功德回向愿生西方亦...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
北齐天平年间,有一居士,四十多岁,前来礼拜禅宗二祖慧可。他说:弟子身缠疾病,请...
【原文】 黄书云云。邪淫者。凡属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犯之者皆是。即己之妻室。而...
从教理上来看 天台祖师把佛一代时教分为四种教,叫藏、通、别、圆四种教。 藏是三...
一、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 我们先引用一段经文啊,看经文说得很清楚,看一段经文:...
无始生死根本,有人分别心就想:我今生是生死人,这生死是从哪来的?今生是从前世来...
僧众这么多,当然龙蛇混杂,有圣僧也有凡僧,有持戒清净的,也有毁戒不净的。我们僧...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众圣歌咏。往哲诠量。非不洞明...
问: 动念犯戒,在自家佛像前忏悔可以吗? 天因法师答: 动念,意业的,责心忏,...
【原文】 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界中,五浊恶时,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
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 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
首先,应听闻僧宝所说之正法(而不是网络上论坛、博客之类的道听途说,或白衣上座的...
【原文】 汪舟次曰。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莫过此。常即万恶淫为首一语...
记者: 高旻寺素有冬参夏学的家风。庙里每年组织十二个精进禅七,每个禅七,您都亲...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持戒品位的高下,能够决定我们的成就。 《大智度论》云:破戒...
末那识有六个特征: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第二,它尝试逃离痛苦;第三,它忽视追求...
【原文】 问曰:想即无想,谨闻之矣!然《方等经》中,修无上深妙禅定,令继想白毫...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左持利剑烦恼断 右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决定不求,决定不着,闻甚深法,恰似清风届耳,瞥然而...
某某师!要是有人,你在那讲经说法,或者你在放蒙山、结手印,他啪嚓啪嚓啪嚓!都给...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我国丛林清规的制定者。他曾写有一首《一任清风...
古人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总的来说,不论什么好坏境界,一落分别,就是识神。...
【原文】 无量清净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有在虚空中居者,中有在地居...
【原文】 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①,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那一个妄想,一刹那又一个妄想...
有严。俗姓胡,台州临海人(今浙江临海镇),六岁时,皈依灵鹫寺的从法师。十四岁受...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
参话头是千年来禅宗门下最重要法门,但随着禅宗的没落,法门传承也一丝如缕。民国至...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
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
一、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往生,盖念佛之人...
【经文】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
【经文】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①,若一...
原文 : 又问:华严法界,密义重重,以无量修多罗而为眷属,云何唯一念佛门而能普...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①,持八戒斋,修行诸...
【原文】 复次。二十邪法。随有所发。若不别邪伪。心生爱著者。因或失心狂逸。或歌...
香板下面出祖师,哪个调皮就一香板。不听啊?以为我喜欢讲开示?我也跟你们讲了,我...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念佛,便云火发。何故汝终日...
一、七宝金幢,辉映地表 【原文】 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下有金刚七宝金...
莲池大师谈千佛衣 近世袈裟上遍绣诸佛,云千佛衣,此讹也。佛像止宜顶戴在首、负荷...
准备食材 主料:糯米150g、粳米50g、蜜枣10粒、白芸豆15粒、红豆150...
【原文】 客问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贵无生。慕西方而愿往,得毋乖于无生之...
我等现今幸得人身,幸闻佛法,复幸得闻如是微妙净土念佛法门,圆顿直捷,简便易修,...
【原文】 故念佛求生净土之人,寻常有娑婆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之所牵,而不得...
问: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一定须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和其他经...
【经文】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
【经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①,于第一义②,心不惊动,...
曾读古德的净土开示,有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之语,觉得很亲切。后来才知道,这句...
论佛法之渊源,总不外于现前一念之心。心也者,万法之总持,圣凡之枢纽也,收之不见...
宗门下讲规矩,讲用功,达到悟处。为什么这么说呢?比方古来,佛在第一次说法,给几...
现生延年的原理 我们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目的不是求世间福乐,可是,我们...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
问: 请问师父,弟子每天的课程有念佛持咒,在走路或做家务的时候,可否同时来完成...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守得贫苦,当得重务,忘得名...
现在正是用功的时候,功夫用到什么地方,那只有自己心里明白。不过我在这里,想说个...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
若我们如实觉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么它们都是生起智慧可用的素材。若我...
防护并非意指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触或不想任何事。若行者不了解这点,一旦见...
问: 在家居士在特殊的条件下可以为一些动物做一些简单的皈依,但这样的皈依方式是...
【经文】 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①。作莲华合...
不舍心: 时时处处不舍一切众生,不舍菩萨行,菩萨的一切言论、行为、生活、学习,...
【经文】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

【原文】 所谓贵人者,非爵尊位显,学富五车之谓也。谓其能去乎贱态也,谓其能去同...

洗涤无量劫来的业识种子

但能如是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系

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禅宗是佛法的根本

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

唯识有何重要意义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如何证得念佛三昧

龙树菩萨:赞般若波罗蜜偈

莫教错过眼前事,无限春光不再来

法供养虽胜,仍不废财施,诸物若能观空不著,便属法供养

信佛的人为何要供养佛像

百丈怀海坐禅要义

这种境界并非功夫,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

放下万缘,今生决定天上人间自我选择,做得了主

倓虚大师开示随息念佛法

是非止于智者

今人修行,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冤里有亲,亲里有冤

拜访绍云长老:结缘乃是亲人,放下便是重生

是「山门」还是「三门」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能悟法师:禅宗概论

为什么出家人不能礼敬白衣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

三聚净戒功德难量,自持获益转授众生

如来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

「熊采玉米」的譬喻

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慎勿于此十种对境犯淫

不可忘失自己清净之心,这就是道

戒之在色赋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欢喜烦恼两处中取证

唯识学的精华

一切善缘皆回向愿生西方

即心是佛,云何识自心

忏悔时当发七种心

只要生起邪淫念头,就已经犯了淫恶之罪

梵网经菩萨戒为何如此殊胜

梵网经菩萨戒的求受资格

你从什么地方来

切莫随便呵毁僧伽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犯戒后在佛前忏悔可以吗?以往的罪是否能消

闻此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百丈禅师示大乘顿悟法要

居士应如何正确学佛与用功

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莫过此

高旻寺的禅门家风

戒律是万善的根本,能够决定我们的成就

末那识的第六个特征

高声念佛面向西方门

文殊菩萨——诸佛之母菩萨之师

夫学道者,先须并却杂学诸缘

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是否感觉很风光

人不能过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挂碍

所有显现皆是识神所变现,切不可认以为真

极乐国虚空舍宅之因

彼佛国中有二菩萨最尊第一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有严大师示「净土易生」之理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中生

凡夫念佛十疑

禅宗参话头法门疑情解析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上生

欲得成就一心应当存诚念佛

念佛人常念死时节,方肯切心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下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中生

念佛普摄华严法界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上生

证得鬼神邪法的表现

久参有禅,久住有缘

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极乐世界依报庄严之地上庄严

穿千佛衣如法吗

灵隐寺腊八粥的熬制秘方,在家也能做

修行贵在无生,发愿往生岂不违背无生之义

【推荐】念佛是大事中之大事

念佛难于往生的原因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需要念往生咒吗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下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中生

弥陀甚易念 净土甚易生

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在宗门下得了好处的人,那不是学来的

现生延年转寿的原理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

走路或做家务时,可否同时来完成每日的功课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宁可千年不悟,也不能一时住境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三观:杂观

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

逃避并不能解决痛苦

在家居士可以为动物做皈依吗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二观:普观

学佛者应具足这五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