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其他法师文章(第2页)
阿弥陀佛又称为十二光如来,其光明威神,欲广叹述,虽佛亦穷劫难尽。然亦不出光寿二...
九幅寺院佛系楹联,一起感受清凉智慧...
过去赵州老人,有人来问他说:狗子有没有佛性呢? 赵州老人说:没有佛性! 后来又...
谈到死亡的问题,每个人都很忧愁、很恐惧。关于死亡,我们可以分成色身的死亡、心灵...
讲了不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我看有些人就没有用心去听,你讲你的,我做我的。我...
一、孝亲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间第一福德。文昌帝君曾作《元旦...
我们学习佛法,经常会听到善知识这个词。对其含义,每个人都能说出大概,但详细分别...
普贤菩萨,梵语音多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或邲输跋陀,亦译遍吉。普贤菩萨被尊为华严三圣...
《盂兰盆经》 云:若能以饭食、卧具、 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
经论中有法门名为四护:一、命护 二、力护 三、心护 四、正方便护。 何谓命护?...
把眼睛收起来!眼睛像老鼠一样骨碌骨碌转地,只管跑到外面去玩好好的禅堂不好好坐香...
问: 佛友之间讨论佛法的时候,说错了话是否就是谤佛谤法谤僧了呢? 答: 佛友之...
《华严经》里讲: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所以这个信字非常要紧!但信了以...
问: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 传印长老答: 不论何时何地何人,凡修学佛法...
彻悟禅师的净业十种信心,是从信心上讲的,这十种信心非常殊胜! 一信生必有死。(...
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与未熟,恶业之若轻若重,但肯...
我们不要轻慢出家师父,人家过去栽培多少善根福德才能出家,而我们身为在家弟子,更...
《经》云:有善男女,布施满四天下众生四事供养,尽于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现在年轻力壮,身体健康,人生一切如常,何必念佛老惦记着死亡...
四烦恼六者: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障善品者,以犹豫故,...
夫佛祖正法,以本性弥陀为体,念佛信愿为宗,自行化他为用,乃佛祖之格言,后人之龟...
问:众生长久以来,造了无量的恶业。这一辈子如果没有遇到善知识,结果又无恶不作。...
【疏】《阿含经》云:闻声止苦者,凡业有定与不定,故苦有止与不止。若作业必定,圣...
常说雪峰的饭头,沩山的典座,堂里参禅堂外参禅,总是一回事。所以当我们参学时要认...
【疏文】 《多论》云:受三归者,先称法,后称佛者,不成。若无所晓知,说不次第者...
原文 夫戒德难思,冠超众象。为五乘之轨导,实三宝之舟航。依教建修,定慧之功莫等...
【原文 道俗二众,福智别修。理须识其分齐,别知其通局。非谓福智两异、道俗别行。...
【疏】罪从缘生,生便有业。招集增漏,偏非道务。今冒染大度,罪福本空,心同俗染。...
【原文】 《智论》云:佛法弟子同住和合,一者,贤圣说法,二者,贤圣默然。 准此...
内心装自己少一点 现代人非常强调自我尊严,并且很多人对自我尊严这个命题的认识很...
【原文】 《净住子》 说出家有十八法,难行能行: 父母是孝恋难遣,而能辞亲; ...
【记】 六念,且制清晨,实通朝夕。利根之人,口口着着,不忘心观。一心为能除,五...
【原文】 真诚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厌三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舍五欲之深着,...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才见人做工夫,便冷笑:犹有...
出家时节,知何不须?然于一食,日别常法。但用步晷一法,足定方隅,纵在山泽,有迷...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于诸僧海,自感僧福;非谓行缺...
若不观心内证,法、律、禅师等,各有十种过患。如《像法决疑经》云:三师(法、律、...
原文: 且初入寺,背僧取异,云何得作出家因缘?经云:夫入寺者,弃舍刀仗、杂物,...
【原文】: 俗人本非应斋食者。然须借问,能斋与食;不能斋者,示语因果,使信罪福...
不要以为修行就是闭眼打坐。若你那么想,改变它!稳定地修行是行、住、坐、卧时,都...
彻悟大师是净土宗十二祖,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归心净土后,便专志开示念佛宗旨。《彻...
问:前面提到博地凡夫,只要得生净土,便可位登不退,我想这必定是指那些已经没有恶...
问:修念佛法门,贵在念念相续不间断,我也很想能达到这种工夫。奈何自己定力尚未成...
在汉传佛教经典中,《华严经》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与《般若经》《宝积经》《大集经...
所谓:心造诸如来,应作如是观!我们念佛就是造如来;念经呢?念经明理,就是让心更...
已经吃素的人呢?我看他们现在好多人练习日中一食,我们先练习晚间不吃、晚间少吃。...
沩山祖师曾说 :此至一门是最为玄妙。惟有初心者难找下手处啊 !就是不容易找到这...
问: 在家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不如法? 天因法师答: 在家居士不能...
念佛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观像念佛和持名念佛,观像念佛的方法,即注目专缘阿弥陀佛...
我在国清寺时,每年到了冬天的十二月,都要举办两个静七。什么是静七呢?口不能讲话...
【原文】 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
人活著,总希望能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有些人观念、见解偏差,以为有钱是最大的快...
我们的屋宅、田园、牛羊、轿车、甚至桌椅、器皿、衣服等物品,不问大小,有些是祖先...
睡眠是修行人非常大的障碍,睡不着我们会焦虑,觉得身体不行;睡得太好了,就会睡得...
(道海律师这一篇讲解戒律的文章,初学佛者读起来可能会觉得困难艰涩,不过,对于有...
五百罗汉图释大全...
问:如今想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修什么行,种什么因,才能往生极乐世界?此...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述 五浊佛子释法宣浅译 天如老人,正当安然静默于卧云之室,有客...
【原文】 问: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云何得生彼国,即得不退,超...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 一、资财盈...
【原文】 《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弟子事师有五事:一、当敬难之;二、当念其恩;三...
天台宗创立于陈、隋之交,兴盛于唐、宋之际,是汉传佛教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佛教...
在《六祖坛经》忏悔品中,六祖首先开示: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此事是指生死解...
禅宗的法门呢?我略讲两句就好了。虚云老和尚他老人家看话头,起疑情,他老人家生死...
四念处观就是一种般若智慧。有的人讲小乘没有般若;小乘的四念处就是般若,怎么说没...
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此八个字,为解粘去缚之第一法门、无上法门、秘密法门!亦...
在这条漫长、艰辛的修学路上,有时候往往虽经别人提醒,仍然无法调整自己习气、烦恼...
禅是总持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我们能够相信,修持这一法真是火中...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
问: 我们有哪些念头就失去三皈依了呢?失去三皈依后,为什么不能对三宝失去信心呢...
这个打警策是考验你,警告你要好好地用功:今天又过了,你们要警惕、要抓紧了。 这...
【原文】 《十轮经》云:若有钝根众生,为欲发起善根因缘。懈怠少智,忘失正念,贪...
佛法的希望在你们身上,我现在急死了,佛教里没有人。虽有几个人出了家,年青人不知...
如经中说,修定的人要离欲及恶法。离欲即指离开五欲。智者大师在《次第禅门》中说言...
问: 听说经典、佛像不可以烧,请问已旧或者已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 天因法...
记得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那时环境卫生比较差,常有卫生所的医护车来给大家打卡介...
忏仪在佛门里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仪式。以修行的阶次来讲,它是最前面的忏悔业...
问: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带出界外来食用吗?这样居士会...
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于轻昏觉照不明,出现种种虚幻现象,只要当下一照,幻境即消。...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显著特点: 第一,常居秽土。 《十轮经》卷一上讲,我今学世尊,...
比如说有些人,他在修法的过程当中,他非常的愚痴,这个放不下,那个放不下,一边念...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练习养成随时摄心的习惯,我们常说的平常用功,其实就是随时随...
【原文】 客曰:常闻律门生弘毗尼,死归净土,究竟与净宗异耶,同耶。 答曰:律门...
我们修行,行住坐卧都不影响你修行,吃饭不影响你修行,迎宾待客也不影响你修行。只...
净土本可无修,修是因为众生迷失真心才不得不有种种法门的施设。法门平等本无高下,...
问:净土法门摄受各类不同根机的众生,果然是很广大的,我不敢再评议了。然而我也曾...
我们自己庄严无比的主人翁,在佛教早晚课诵本中有一句指得很真确,这句就是:妙湛总...
邪淫乃万恶之首,古往今来多少人深受其害感情不顺,家庭不睦,功名废弃,前程受阻因...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忧未能开悟明心见性,既已开悟...
大家要管好自己。事情只要你有参与,你就要把你份内的事情做好。做不好,不管有无过...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我们从学校毕业了,到社会上谋...
很多人不能安心修道,根本原因在于对解脱的信念不够强固,因而具体落实下来,就是对...
若看到沙弥,即使是孩童年龄的小沙弥,也一样要礼敬,甚至礼拜,如同礼敬大比丘僧。...
要盖成一栋房子不容易;要摧毁则很简单!修行也一样,要往上走,确实很难;要往下则...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只会发愿求生三界,在五浊...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切字。《高峰禅要》里也常强调要生死心切,就是针对我们这种已...
佛法是从觉性、实相的立场,来观察宇宙、处理人生的一切,因此具有最圆满的价值。但...
出家修行这条路,发心确立深远目标非常重要。这个目标就是开悟、解脱生死。我们根器...
每一个人都应该要不断地陶冶锻炼自己成长、进步,因此要常反省自己、改变自己。我们...

念佛的生命,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需要法义的学习作为养分。至于那些不需要法义学习...

十二光佛度众生,一句洪名摄十二光

九幅寺院佛系楹联,感受清凉智慧【图】

狗子为何没有佛性

看破生死无非三件事

妄想如顽猴野马一样,该如何调伏

培植福德的十种方法

《华严经》中的十种善知识

【推荐】大行无边际的普贤菩萨

供僧功德殊胜,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

妙境法师:四护法门

不是老僧定力大,便落凡间做马驹

佛友间讨论佛法,说错了是谤佛谤法谤僧吗

修行人心不要急躁,也不要生卑劣心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

【推荐】净业的十种信心

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定蒙弥陀垂慈接引

轻视傲慢出家师父就是招罪损福,不可不慎

布施满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功德

人生哪有来日方长,时时刻刻是无常

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

破妄说灾福

为什么恶业众生临终十念也能往生

闻钟声,苦痛止

为何现在的佛教一天不如一天

皈依时听不懂能成就皈依吗

住持正法,以戒为尊

出家众以修慧为主,在家众以培福为先

口虽说空,行在有中

僧团如何和合共住

内心装自己少一点

出家有十八法,难行能行

六念法

客僧來寺,不可遮食

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

吃饭宁早不晚是持护法

仰信三宝,自感僧福

若不观心,略有十过

俗人入寺作出家因缘

在家众可否在寺院用斋

不要以为修行就是闭眼打坐

净业修持的八大要领

往生则必证不退转

当念佛间断之时,有三种痛加鞭策的方法

12张《华严经》经文壁纸,带您一窥华严之美

洗涤心垢、转凡成圣

忏云老和尚谈自己50年过午不食的体验

此至一门是最为玄妙,惟有初心者难找下手处

居士团体可以称为「六合敬僧团」吗

十念念佛以及回向之法

修无漏功德,作无相之福

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

佛说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拥有了吗

在活物上做活计,不要在死物上做活计

十种方法教你远离睡眠昏沉

「戒」的三种名称与四种意义

五百罗汉图释大全

没有断除淫欲,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维则大师《净土或问》白话文

为什么凡夫往生极乐世界后能证得不退转

不偷盗得十种功德

师徒的相摄之法

天台宗的基本架构

五分法身香

禅宗看话头的用功方法

四念处观

悟道大和尚:念佛法门之精要

彻底死绝「偷心」,了脱生死才有指望

心地一明万法明

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

有哪些念头会失去三皈依体呢

日月如梭,很快一天就过去了

钝根众生先培福

死的时候要自己能作的了主

喜贪美色美味,当修如是观法

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

养成凡事尽心尽力、努力以赴的认真态度

拜忏之精神与正确态度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寺院所送物品是否犯戒

持咒不可作降魔想,起嗔恨心,魔是妄想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特点

修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它会障住你,你就是迈不过去

把心从外尘境界上收回来

律宗与净土宗的修持是相同还是不同

行住坐卧都不影响修行

净土法门具体怎么修法

求生西方净土与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互相矛盾吗

世间还有什么事放不下想不开的

浅谈戒除邪淫的意义与方法

开悟之后为何还要求生净土

严以律己不诿过

心里面的无常,影响我们最为严重深远

坦诚地面对一切人,才不会心有挂碍

现三宝形象的,都不应该随便使唤,否则损自己的福报

对道心的改变要有警觉力

《净土十疑论》白话译文

所有的烦恼都是由这三毒所发出来的

以佛法智慧含融世间法

淡泊宁静,安住道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