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其他法师文章(第10页)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
皈依有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和具足戒三皈这五种。 刚开始受三皈...
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就这样也要、那样也要,贪不到就发脾气了。 第二种是瞋,这...
在短暂的人生中,有的执著于事业、有的执著于爱情、有的执著于财物、有的醉生梦死等...
问:大士寻声救苦,是救于果者也,何以世间仍有许多苦恼,不蒙垂救耶? 答:佛菩萨...
佛宝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僧宝是...
问: 师父,晚上自己睡觉害怕怎么办?念什么经,或者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恐惧心? ...
厕室铭:大小便时,毋忘正念。九孔常流,此身可厌。何当弃舍?莲胎转变。念念弥陀,...
以前有几个儒生,去拜见中峰禅师 ,提出一个问题说:佛教有善恶报应,如影随形的说...
因缘的聚合与离散,我们要接受无常变化的自然法则。 这种因缘的组合很正常,比如离...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无常。(出息...
如今,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在中国民间十分盛行。 在寺院里,也会随顺众生的愿望,...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菩萨。就连放生回来嘴里也说...
一者礼敬诸佛 礼者、身礼拜。敬者、语意恭敬。诸者、不定之词。或礼过去佛、或礼现...
闲居之地, 指视昭然, 吾虽掩之甚密, 文之甚巧, 而肺肝早露, 终难自欺, ...
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
在道场里要尊重三宝,要懂礼仪,要守规矩。站有个站的样子,不能歪,不能斜,不能乱...
根机利一点的人,用功起来,不算一回事,不假修证,当体本真,无欠无余,清净光明,...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宋代而后,迄于清初,禅宗最盛...
劝君一:专心常念波罗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浊三涂自然出。 劝君二:夫人出世莫求...
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
我们对待子女,宽严把握要有度。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不同的社会大环境下,要采取...
最近有人留言说,因为玄奘大师和虚云老和尚等大德都发愿往生弥勒净土,所以他对弥勒...
学佛从来都看不见自己的过失,怎么去改过呢?不改过怎么进步呢?既然无过可改、无步...
我们修行要了生死、成佛道。首先我们要发长远心、精进心,要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人...
有人问我,佛来佛斩是初学者,还是有禅修经验的人才能去做去修的?佛来佛斩、魔来魔...
念佛,三岁孩童也能也会;若论究竟有没有功夫,就大有问题了。 若照顾不到法身,自...
孔夫子生在春秋时代,这个时候是周朝,周朝到了后期,王室衰弱,名家诸侯对周天子大...
很多人看了游本昌老先生主演的《济公游记》这部电视剧,被济公的扶危济贫、为百姓解...
能为世间贤人善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只有按照佛陀开示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
佛教不但在理论上博大精深,而且具体表现在实践上,是学修结合、解行并重的。要行,...
当受到伤害,遭受痛苦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天塌了,地陷了。这都是错误的!其实遭受这...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永明延寿禅师,大师在《万善同归集》里面总结了念佛的十种功德...
兹据净土三经及祖师之释,略明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一、住立空中的佛。《观经》...
在中国佛学院,常对学生讲起古人的一句话: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很重要,在...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点:无断,无虑,无住。也即是...
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江苏...
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妄念有粗有细,粗妄和细妄有什么不同呢?...
接着介绍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为什么在家众受五戒之后,还要受持八关斋戒呢?因为五...
在利益面前时的抉择 利益面前,很多人都会扯下伪装。这个时候,通常是识人、辨人的...
引言 天在人们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是美好、自在、富足、远离苦难的代名词。同...
世人无论见不见鬼,都常说见鬼;无论怕不怕鬼,都乐于看到鬼之传奇的上演。在上古时...
文中说到【以声闻居首者。其故何也。一因声闻。割爱辞亲。出家修道。剃发染衣。具出...
曾看过一些帖子,上面是汇集了各种高学历高文凭的出家人。对于那些选择学佛或者出家...
佛教并不主张算命,更不主张以算命谋生(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
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在这个无边无际的法界中,生活着无量无边的生命,而且这些...
问: 《无量寿经》里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难道...
有人问道:师父,要怎样才能见到佛身呢?想要见到佛身,难度系数还真是9.9以上啊...
堪叹诸人不较量,却将造罪当烧香。 处处神坛社庙,尽是作业之场。 个个烧鹅煮鸭,...
人生八苦是众生轮回六道所受的八种苦果,也是四谛中苦谛的主要内容。 生苦:人初出...
因为因果,生活中不论我们让其他的生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最后都会在我们自己的...
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也都犯过错。我们自身缺点很多,习气早已难以割舍。往往以自...
五蕴:色、受、想、行、识。 (一)色蕴: 凡一切物质,都是色蕴所摄,一切物质不...
十念法: 唐善导大师说十念法是念够十句的佛号。北魏昙鸾大师强调了心无杂念,认为...
第一、准备干净盆,专为浴佛用。 第二、净手将佛像移至宽敞处。 第三、准备净水、...
少年顷刻老还衰,须信无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百千万劫受轮回, 不存宝界华...
佛法是最讲孝道的,佛弟子最究竟的孝道,是度化父母能信佛念佛,将来永离生死之苦。...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吃穿等样样俱全,在佛法没有成就之前...
慈悲伟大的佛陀,在《中阿含经》说了一则一夜贤者经,可作为我们的指导。不要追悔过...
怎么样才能给父母亲带来光荣呢?印光祖师说,我们应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
第三课 瞻视病人甲三、说法敛念 说法敛念 是关于如何为病人说法,使他能够收摄...
问: 学佛什么事能求什么事不能求?请师父开示。 能弘大和尚答: 害人的不能求,...
问: 关于挂牌位子,在开法会的时候挂往生牌位是不是真的能超度自己的历代宗亲、冤...
问: 最近有几位高僧大德相继圆寂,网上有很多关于佛舍利的说法,但也听有人说佛舍...
民国十二年阴历五月廿八日,大师收到会稽道尹黄涵之居士来信,知其夫人病重。大师回...
有一天,阿难尊者顶礼佛后,觉察到佛身体有恙。阿难尊者说:佛啊,您是天尊之体,为...
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了解因果吗?懂因果吗?很多居士肯定在心里面说我懂啊,我当然...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余在虞东明因寺。捧读晓柔法师净土诗八首。曰欣。曰厌。曰...
我们知道,在六道轮回中,地狱道众生在最底层。此道众生因往昔造作极重的十恶业,导...
我们每次过堂都做一点学习,今天学习关于女众入寺的内容。 《南山律在家备览》中要...
今天的讲话题目是念佛平时须相续。再分三段来讲: 第一、初勿贪多但求相续: 每日...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于平常处见禅境。 3、为人要真,真人成佛。 4、常行...
净土往生的因行,各祖师所强调者虽有不同,但多以信愿念佛为必要的正行,其余万善福...
他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学贯东西,才华横溢,堪称中国现代...
古代的禅师在教化弟子时,当弟子产生妄想,失去正念的时候,禅师常常以不着边际的禅...
《南山律在家备览》中,有一条深刻地分析了当前一些居士、社会人士满口都是现在的佛...龙树菩萨在其《听闻集》中写道: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 何为多闻能知法? 一是广学...
进厕所后,须三弹指,提醒坑中啖秽鬼,及时回避,这样就不会触怒它们,彼此都不骚扰...
你的业障重啊! 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到底佛教讲的业障是什么?...
除苦助伴济他身,施药瞻视有病者 ,病人看病,碰到有病的人,你要去伺候他,还要尽...问: 念经是快点好,还是慢一点好啊? 惟贤老和尚答: 念经要不快不慢,要合适。念快了来不及喘气,念慢了速度...
接着看第二段的申诫: 既知多过,弥须大慎。 至堂殿塔庙,如履冰临深,睹形像经教...
观音菩萨是大乘佛教中大众最熟知的菩萨之一,我国几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供有观音像。...
《四十二章经》中,佛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作无修无证之者。何谓无念...问: 请问师父,弟子下班很晚,没有时间做晚课,把早晚课诵的内容合在一起,全部放在早晨这个时间可以吗? 宽见...
一、于自性灵妙常住法中,不生断灭之见,名不杀生。 二、于自性灵妙不可得法中,不...
五福的最后一福是考终命。考终命就是善终,或一般人所说的好死。 善终很难,假如你...
在《悲华经》里,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在一尊佛面前,同时发愿修行过,当时大家都...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
在说梦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众生都具有的八种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
《法华经》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开迹现本,皆成佛道。佛为什么要和我们说这些,就是...问: 弟子在寺院大皈依时起了个法名,依止师父又起了一个法名,受五戒时又起了一个法名,请问师父,弟子用哪个法...
想要来生得聪明智慧,就要多看经、多拜佛、多打坐,没有事就把腿子盘起来,晚上盘起...
我学佛20多年了,从1993年的下半年开始,基本上是全身心地学习佛法,之前也有...
一、欢喜益: 你如果对咒语的认知,说这个咒语都是佛菩萨的圣号、鬼王的名字,那些...
为什么佛门不推崇算命,却有《达摩一掌经》暗传于世呢? 最近有人问起:师父,佛门...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佛者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生起...
一、五台山 清凉圣地 风光独秀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居中国佛...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又者名实相称,因果相称。观...

什么是善的难易呢?古代大儒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须从难除的地方克除。这个先难,具...

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

皈依时可以请人代替吗

这五种习气,你是不是样样都有?

佛经中关于「人身难得」的譬喻

世间有许多苦恼,佛菩萨为何不蒙垂救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仪式

晚上自己睡觉害怕怎么办

大小便时应观想身体毫无可恋

自己行善的心是真还是假

世间的聚合与离散,皆应坦然面对

修净业者应当具有这十种信心

【推荐】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有什么渊源和道理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何为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闲居之地是非多,如何才能不畏人间舆论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仍可悔改

在道场里要懂礼仪守规矩

一切障不离心,了心的一法

弘一大师:净宗问辨

傅大士:劝君常修十法

【推荐】何为般若智与波罗蜜

对待子女,宽严把握要有度

弥勒净土的庄严和往生弥勒净土的方法

早晚功课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

从心底至诚恳切念佛,才能感佛相应

落空还不如先执着有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弥勒下生也不中用

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人格不成,佛格怎么能成呢

修布施就要这样子来修

受到了伤害遭受痛苦,也是有大利益的

念佛的十大功德利益

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有大企图心,也要做好眼前的事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受持八关斋戒,栽培出世的善根

教你从四点看清一个人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脱

饿鬼--奔突在饥渴与恐惧中的魅影

度众生现出家相最好

要有大学文凭才能学佛出家吗

佛教如何看待命理之学

堕落到畜生道的业因

受一次八关斋戒,就超过极乐世界修一百年吗

如来的身光,每一道都有大功德

普庵祖师戒杀文

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

施食能为我们带来五种功德

如何忏悔才能让罪业清净

用智慧去观照,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推荐】净土祖师们提倡的念佛方法

佛像供久了有灰尘该怎么办

休念功名唯念佛,但忧道业勿忧贫

一个能让家人吃素的好办法

学佛人该有的心态和观念

如此审慎观察,一夜就可成为贤者

父母都应该教育孩子记住这四句话

如何劝导病人临终正念不失,得生善趣

学佛什么事能求什么事不能求

法会上写牌位是不是真的能消灾免难

佛舍利是结石吗

临终是超凡入圣,还是继续轮回

对修行人来说,疾病是恩赐而不是惩罚

我们真的了解因果,懂因果吗?

净宗八要--净土之要关

地狱——罪苦众生的集中营

女众进入寺院应遵守的礼仪

念佛平时须相续

妙湛老和尚法语开示集

四种念佛的方法

弘一大师自述「不堪回首」的人生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

众僧良福田,也是蒺藜园;罪福由此心,非前境过咎
听闻正法的功德利益

在寺院上厕所要注意哪些问题

常用佛语的背后义理

除苦助伴济他身,施药瞻视有病者
念经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

不重视恭敬三宝,会构成灭法的因缘

观世音菩萨祝圣仪轨

赤裸裸地来到这世间,亦两手空空的离开
早晚课的内容合在一起念可以吗

达摩祖师《一心戒文》

想求得「好死」,不容易

释迦牟尼佛管送,阿弥陀佛管接

《药师经》三个经名的含义

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跟无量宇宙相比,一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
法名太多用哪个合适

想度一切苦厄,就要五蕴皆空

明影法师的的学修经历

持咒的四种功德利益

佛门不推崇算命,为何却有《达摩一掌经》传于世呢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佛教四大名山与十小名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