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14页)
大家经常念的《觉林菩萨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
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随愿随机,...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 这是解释阿弥陀佛光...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天女,她是一个忉利天的天女,她有一天早上跟很多天女要到一个花...
【若与如理作意相应生时,此闻所熏意识,与彼熏习,久灭过去,定无有体。云何复为种...
你临终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过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妄想,它一个都放不过你的,腊...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此二句,名庄严雨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国土...
我们已经闻到佛法了,无论老小,都赶紧修行是要紧,要放下身心来修行。修行大家都想...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这是拨正一种观点,而且在省庵大师那个时代还是...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此二句,名庄严光明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国土...
淫为万恶首就是这个样子。这是生死的根本,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有性命,因淫欲才产生...
归命,如波罗蜜例,倒语法也。归义有二:一者归投义,言世人至重者身命,举身命而归...
过去有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他跟一个女孩谈恋爱,谈了三年,准备要结婚的时候呢,...
如斯罪人 永不见佛 众圣之王 说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难处 狂聋心乱 永不闻法...
当我们以空观观照一念心性的本体的时候,是离一切相,它是非真、非非真。非真就是虚...
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 这里就...
经文: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
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
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在颠倒当中往生的,不可能!因为阿弥陀佛没办法救你。所以净...
我们正式来说明信愿行三种资粮修行的内容。今初,首先我们看第一个信门。信门也是有...
我们起这个烦恼火呀,就会创造一个业火,也就会引生果报火。一般来说我们起这个烦恼...
第一,观想 依《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
一、愿我先世及今身所种善根,常系在心,终不忘失; 二、愿我回向菩提常得供养一切...
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喜庆时,说很多好话,就能永保吉祥? 新婚之夜,枕...
在中国的禅宗有好多例子,像丹霞烧佛。丹霞祖师到五台山庙里去,冬天很冷下大雪,他...
在《地藏经》第八品上,阎罗王、大鬼王说:地藏菩萨发这么大愿,怎么还度不完呢?为...
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
【原文】 予初出家时,皋亭茶汤寺老僧,以诞日延予斋。时大岭有立禅,北人也,戆直...
当我们的始觉跟本觉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阿弥陀佛无量光寿全体的就是我...
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
在唯识学当中它告诉我们说,人生的无奈来自于第八识的业力的释放,这一块是你无奈的...
这一段是说明以愿导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当中,这个观是很重要的,由这个观...
很多人念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呢?因为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创造过一个往生的佛号,他...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我们以下引用永明延寿大师的《万善同...
问: 在家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不如法? 天因法师答: 在家居士不能...
《解》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
暇满,简单的说有五种的暇满,第一个:善得人身。因为你在三恶道,到诸天去,都不能...
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心念是邪恶的,不管做什么就是恶业;心念是善良的,即便...
一个人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成佛之后,所谓心转则一切转,内心转凡成圣以后,整个有...
这里,传灯大师施设了一个问答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现前一念之心和西方净土相即的道...
净土宗的人有一个盲点,以为修福报就会到净土去,很多人是这种概念。他就通过布施持...
【原文】 杭郡多士坊①,有东平庙。郡之窘人死,致梦其妻云:谅汝无力修荐;纵多方...
这五根就是信、精、念、定、慧。为什么称为根呢?我们说,一切树木花草它都有根。根...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有分别宿作为因,或有分别自在...
如来微妙色身,虽在极乐,离隔十万亿刹;如来清净法身,普遍十方,充满法界,故名法...
其实它这个地方所要讲的观念,就是这一句话,就是本此无住而建立世界众生的颠倒。 ...
问: 请问第五条戒,酤酒戒当中提到药酒不犯,但生活中常以米酒入菜,吃了以后是否...
问: 在外面吃饭,菜里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来,这个菜还能吃吗?犯食五辛轻垢...
问: 师父慈悲,弟子学佛以来,一直很好乐听经闻法。对于思和修,比较懈怠不主动。...
自在是思惟修得来的,思惟修就是观,你这样做就是观自在,他这样做就是观自在;不观...
这桩事情同时是显示极乐世界这样的一种微妙无碍的功德,反衬我们在娑婆世界怎么样呢...
首先四念处是非常重要的,四念处,就是四种,念是什么?念是指我们能观察的智慧。处...
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如是种种变化现身,在此娑婆国...
六根的功能没有错,错在你内心的攀缘心什么叫酒呢?只要它有酒精成分,不管它是水果...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我们常常说,调伏攀缘心最好就...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带条件,这个条件这个因缘就是外境,这个外境是由业力变现的,你...
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
广化老和尚的《五戒相经笺要》讲到说,过去在湖南有一个祝圣寺。祝圣寺有一个老和尚...
问: 请益法师,经书之类都好难,整理好多笔记,但是不能真正理解,天资不行,咋办...
我等念佛行人,应当考实今时净土法门,与古时净土法门,究竟是异耶,同耶。 若言是...
我们现在是不是做到了恭敬三宝呢?在这里面想一想,我们从心理的念头到行为是大打折...
《金刚三昧经》云:大力菩萨言:何谓存三守一,入如来禅?佛言:存三者,存三解脱。...
正月初一开示 | 柔忍 各位大德比丘、各位尼师、诸位优婆塞、优婆夷,还有来寺院...
近来诸方少年,有志参禅者多;及乎相见,都是颠倒汉。以固守妄想为誓愿,以养懒惰为...
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
无生毕竟有生在。 无生是谈理的,不生不灭的法性理体,真如理体,它是无生的。但是...
问: 本来念佛应该越念越清净,为什么越念越觉得杂念纷飞? 大安法师答: 杂念是...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考考你们的因缘观,你认为众生的罪业可以跑到你的心中吗?你认为...
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成就离一切相;第二个要成...
龙树菩萨《中观论》有一个偈颂: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佛陀在楞严经中跟末法众生说:假设修行人不断大妄语,虽然他广修禅定、智慧,乃至于...
禅宗的洞山禅师,在禅宗里面是有名的一位大禅师,像雪峰禅师,都是了不起的禅师。结...
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个婆罗门,哥兄弟两个人。两个人,哥哥叫大军,弟弟叫小军。哥哥...
这个故事出在《佛本行集经》,这个故事怎么说的呢?大海里边有一种叫虬龙。虬。这个...
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
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 这是总结开示阿...
大乘佛法的一个观念是这样,诸位要知道,你要修圆顿止观,你要有一个观念:你不管是...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在以下的经文当中,佛陀都是用问答的方式,等于是自问...
【善男子。我成如是第二佛轮。由此轮故。以其无上三世业智。如实了知一切有情诸业法...
当然,这个地方就讲到,方法是很重要,观照力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想一个问题:我们每...
唐贞观五年,有隆州巴西县,令狐元轨者,敬信佛法。欲写法华,金刚般若,涅槃等,无...
淫戒的重点是在「其心不淫」。什么叫『其心不淫』呢?它的意思不是说你在佛堂拜佛,...
佛教兴衰在人事的和合。在《涅槃经》上说:魔王要是看到有两个普通的居士在斗争,他...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佛教修行当中,主要是两个大流派...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此四句,名庄严虚空功德成就。佛...
问:福善祸淫,不过生时受报耳。若人而既死,则形神消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周安...
【原文】 有自称西域沙门,作焰口①施食法师者,其洒净②也不用水,燃沸汤于瓶,以...
我常说:开悟很困难,往生很容易。修行人要大彻大悟,见到平等的空性。禅宗云:圣人...
楞严经中,虚空藏菩萨说,他在因地以观察虚空无边,观察四大地水火风是无依,就是它...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六祖坛经》上讲,迷即众生,觉...
楞严经中讲有个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时候,先观察外在世界是动的,然后得知:外...
从二谛圆融的角度,什么叫做唯心净土呢?说一个真实通达空性的人,他的心情是炽然的...
不要把念佛往生看得那么容易,感应不上,也是往生不了的。怎么感应?就是深信切愿,...
又,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
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
德森。自号苦恼比丘,江西兴国县人。年幼时读儒家的书籍,文名流传于乡城之间。年三...
《华严经净行品》有一百四十一个颂,读来朗朗上口,若随文思忖,便感到一切处都能修...

北方有一个地方经常所谓的行头陀,他头陀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每年制定一个时间呢,整...

为何说地藏菩萨早已成佛

从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来解释无量寿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

造善业时要培养坚定的信仰跟愿力

有了阿赖耶识,才能够建立十法界染净因果的相续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不是妄想的对手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想了生死必须要念佛念到底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远离淫欲,千万莫近

莲池大师对「归命」的详明诠释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

永不见佛,永不闻法,这是最可怕的

知见影响你的心量

无所障碍,是从我们众生这边来说的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为什么说名号即实相

走出颠倒的妄想,弥陀才能产生加持

有这一念的信心成就,决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

贪欲之人去道甚远

修行的三种方法

受过菩萨戒应发此十大愿

能改变命运的是你自己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练习对治自己的贪瞋痴

极乐的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

两位诤友

念佛就是佛法界现九法界隐

佛心与众生心都是一个心体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虚妄的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作一个比较

很多人念佛为什么不能往生

念佛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法吗

净土法门,圆收圆超一切法门

不要相信明天会更好

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成佛不能分内外

全真起妄,全妄即真

极乐世界不能用业力去召感

平心则能荐亡

把这「五根」扎下去,如救头燃,如丧考妣

五种外道的错误邪见

这样念佛能入如来法身果海

「本此无住」而建立了世界和众生

煮菜时放一点料酒吃了犯酒戒吗

菜里面有蒜,把蒜挑出来,这个菜还能吃吗

不可乐于听闻而怠于实修

你要常常这样想,我相就没有了

契证到念佛三昧,那极乐世界就在当处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但甘其味,勿择其形

卖酒犯重罪

六根的功能没有错,错在你的攀缘心

念佛的心不能带条件

娑婆众生吃饱不是奔走尘务,就是昏沉睡眠,都是轮回的业

持戒现世都会有趋吉避凶的效果

经书之类都好难,只念佛号可以吗

【推荐】古人往生特别容易,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难

恭敬三宝要从恭敬僧宝开始

心无形故,力最无上

大安法师2023年新春开示

历观古人,无一不从辛苦中来

佛陀世世生生随逐于众生心无暂舍

无生毕竟有生在,离相依然住相中

为什么越念佛越觉得杂念纷飞

众生的罪业会跑到我们心中吗

情绪变化多端,心中一定藏了很多相状

空观脱离过去,假观创造未来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墙角的,因为正好修行

万里无寸草处去

小军比丘出家缘

虬龙与猕猴

临终关头一心念佛最得益,妄动哭泣最贻害

多善根福德因缘来自于阿弥陀佛

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

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感应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惊恐的时候,一念经咒,心就定下来了

如何把咒语的功德开显到最大的力量

印光大师讲《金刚经》感应故事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一个重要根本

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

人死形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

沸汤施食

开悟很困难,往生很容易

不断「放下」的时候,你跟「真如」就越来越近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你心中在动,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动

想到清净的国土,一定要净化你的内心

临终千钧一发之际,要帮助病人心无二念

临终助念宜恳切念佛,切不可屡屡探之

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

德森法师往生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