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13页)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它探讨的是我们生命的根本...
【原文】 禅那者,此云思惟修,故称禅思比丘,是贵思也。经又言:有思惟心,终不能...
妄想就是自己做不了主,念念佛,妄想又来了,念念又来了。你不要管它。但是有一样,...
你看玄奘大师那么艰辛去印度取经求法,我们今天佛法送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对佛法会怎...
先把心从外在的六尘带回来!因为我们的心,虽然五阴都是一种执取,但是要从外面先破...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个情况之下念佛:一个是静中...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个缘相差别是属于意,这个意就是第七意识...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又称为极乐?我们一般谈乐,都马上会跟一个苦来对待,透过痛苦我...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首先是赞叹这...
疏文: 心、佛、众生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盖心即是佛,佛即是生,诸...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此四句,名庄严地功德成就。 佛...
这个精进有两个内涵:第一个,专一;第二个,相续。但我个人觉得相续更重要。我自己...
【原文】 复次,有三种得病因缘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损得病,如前说。二者、鬼神...
【原文】 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谓天所命令,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恶之...
【原文】 相传佛灭后,性相①二宗,学者各执所见,至分河饮水,其争如是,孰是而孰...
我们先把信解跟胜解做一个说明。信解其实就是闻慧,闻所成慧。他听闻以后知道这么一...
阿赖耶识的相貌差别,是就着阿赖耶识,因为不同的我见、名言跟业力的熏习,有共相、...
离相是谈空,离一切相,当下是要即一切法的。宗门下的人常常讲即心即佛。什么叫即心...
在理和事的圆融方面,真正要了解,一定要到达心佛双忘的时候,才会会得那个真实义,...
知道这个真心和妄心,我们就了解,原来我们的缘影心之外的极乐世界也恰好正是我的真...
善导大师在注解上品下生的条件时只有一个但发无上道心。由于发菩提心的功德很大,就...
先了解何为大佛顶,古人都说这部《楞严经》是开悟的《楞严》,开显我们本具的大佛顶...
在净土法门如何发菩提心?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让我们觉得发...
一、母亲的苦难人生 我的母亲梁桂英居士,1936年7月出生于一个手工艺人家庭。...
【原文】 或问:仙出神,禅者能之乎?曰:能之而不为也。楞严云:其心离身,反观其...
小乘的空义跟大乘的空义,有什么差别呢? 小乘的空义,它的重点在灭色取空,也就是...
你要追求珍宝,你要放弃果报,这是不两立的。你不可能又要抓着外在的,今生又要活得...
癸三、湿生相 看第三段的湿生相。湿以合感,就是他对某一种东西贪爱,就产生一个和...
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保存种子,第二个把种子成熟变成果报,这两个功能一定要...
既知如上所说义理,必须依此谛信。自己见得及者如是信,即自己见不及者,亦必也如是...
茶道是从中国禅文化中衍生出来的。这不仅因为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而且从文献中看...
问: 受了在家菩萨戒,吃没有生命的鸡蛋、没有半月半月诵戒,犯什么罪? 天因法师...
六祖大师世寿七十六岁,二十四岁受五祖传衣,三十九岁落发受戒,说法利生共有三十七...
藏教的思想认为,现象界的这些差别主要是业力。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个业有两...
面对盲点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把生命归零。因为你在枝末上,你根本没办法跟它对治的。...
问: 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华语发音不准。 净界法师答: 其实这个不是一个...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小心受了伤,这是否只是不小心,跟因...
在高雄有一家百货公司叫大同百货公司。差多是在二十前,它是当时整个东南亚最大的百...
念佛人啊,如果你去年是念三千声,今年变成二千声,明年、后年一千声,这是不吉祥啊...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就是言说。我们内心依止不同...
先念 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手持供水及米粒,至出食台前。 念云: 以此供水及米粒...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翻译于东晋,公元四世纪初,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妙法莲华经...
中国佛教天台宗对观音信仰在中国汉传佛教领域的普及与提升,作出过重大的历史贡献。...
从一种道德文化的层面来看,这个轮回和三世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建立道德的一块...
次观众生世间清净。此门中分为二别:一者观察阿弥陀如来庄严功德,二者观察彼诸菩萨...
这个三福给大家念一下,这段经文非常重要。佛说: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
当你的心调整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谈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以,佛力跟心力,...
问: 法师您好!《印光法师文钞》中印祖说: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
我们修行期间,往往会投机取巧,贪图速达,就是快一点,快一点达到。 比如说居士们...
【五者,虽具男形,六根无缺,五欲缠染,出家甚难,今得割爱出家修道,披着佛衣,受...
我们在学院里面,乃至于在修道路程上,往往会迷失方向,看不清楚自己所要努力的目标...
修行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累积的。像大家现在一起吃饭,有人吃得快,有人吃...
最近一直在生病,每年阳历的二月下旬到三月底,我的身体都会进入排毒模式,寒湿化火...
我师兄弟,他问海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他说:反闻闻自性,我们这一念心听到声音,你...
我们先解释普跟贤这两个字。因为名以召德,一个菩萨的名号往往是诠释他的功德。这个...
过去有一个禅师,他参访一个善知识。他到了那个地方就住下来,不走了,就做善知识的...
关于这个所知依,我们当然是没有办法想象,阿赖耶识不是我们第六意识能够心思口议的...
问曰:名以召事,有事乃有名。安乐国既无二乘、女人、根缺之事,亦何须复言无此三名...
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彼...
问: 弟子修学净土法门有一段时间了,刚开始很相信,可是随着所学的净土知识越来越...
我在云居山的时候,从21岁开始担任僧值师。僧值师就是主管寺院里的纪律,主管大家...
如果我们诸位道友害病也好,或者受到伤害、感觉到痛,你观一下吧谁在痛啊?在这个时...
佛印禅师有一天跟苏东坡在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妇走着走着,就往大海里面跳。佛印...
森林当中有一只狮子,野兽之王嘛;它去吃了一只鹿、饱了一顿餐以后,它这个鹿的骨头...
第三个是畜生的苦。系缚打杀,互相吞噉之苦。畜生有两种,一种是被我们人类所畜养的...
看第二个。饿鬼的苦,我们看这个饥渴寒热,刀杖驱逼之苦。饿鬼道的苦,主要是饮食跟...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进一步用生病来看,病来哪得心无苦。谈这个过量境...
问: 顶礼法师,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印祖在开示中反复强调发菩提心的重要性。可是...
(一)对治生死业障。 那佛陀陪着我们成长,要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生死业障,因为这...
不是你念佛就表示你修净土宗,修净土宗跟念佛,没有直接的关系,你心中没有信愿,没...
那么在信愿执持名号当中,有散心念,有定心念。我们就是散乱的心称念佛名,这样的福...
什么样的人才能往生呢?在净土法门如何去认知多善根多福德呢?好,蕅益大师在这里非...
《法华经》有一句话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就是说,...
善男女者,不论出家在家,贵贱老少,六趣四生,但闻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恶...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声闻、缘觉菩提善根...
为什么净土法门,往生一法是这样的圆顿超越,胜异方便?他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念不退。...
我们要想求福德的话我们多分是求解脱的,但是我们也求福德,在你回向的时候,你要特...
在《印光大师文钞》讲到一个事,他说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他学佛不是很深入,可...
法华经的思想,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当体即空。要修空,那要空掉什么?我们凡夫没有修法...
我们一般的因果的修证是向外,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这个是远路。而《法华经》不...
智者大师云 【隔真妄,破九界,显佛界,为缘修。】 智者大师把修行分成两块:一个...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
最初迷真起妄,则曰一念妄动。末后返妄归真,则曰一念相应。是则起妄之后、归真之前...
尽说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应 尽说,也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持这个观点,说念佛求生...
这个净法的熏习,它的体性是无漏的,所以它跟阿赖耶识是不同的,它有趋向于法身跟解...
一个人面临死亡的时候,他两种情况会出现:第一种情况, 或自然忆先所习善及不善,...
阿弥陀佛名号在前面这个依正二报里面,谈正报就介绍阿弥陀佛的内在的功德光明无量,...
出家真正要放下,然后要老老实实,坚持过着佛门这种清淡的生活。 每天定一些功课,...
《灵峰宗论》是蕅益大师一生当中在佛法的修学心得。在蕅祖灭度以后,由他的弟子把它...
本论在唯识学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同时在知见的建立方面,很深入的探讨生命的真相,来...
蕅益大师把佛法的修学的目的以四个字来做一个总结,就是我们修学佛法只有四个字叫做...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一讲) (1-1)前 ...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离苦得乐。为什么我们...
他发了菩提心以后做些什么事呢?出家修道。所以他就放弃了王位,就做一个出家的沙门...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什么?叫减劫,诸位知道吗?我们的劫有增劫、减劫,佛陀不在增劫出...
卵是因想生,就是说这个众生过去生当中接触六尘,他的烦恼是依止想而生起的。看经文...
什么叫临终正念呢?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是说临终打妄想的时候,你自己能够回光返照...
佛门今天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真修则不能息心,真学则不能专志。营事则畏烦,...
既出家,不管你在哪里常住,请记住以下黄金定律: 第一则:常住不养闲人,僧团不养...

为什么只是劝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历代祖师大德有智慧的人都在做这桩事情,其根本...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正思惟与邪思惟

越用功越精进,魔障就越大

一定有要恭敬心,才能在佛法当得到利益

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但是心不要住在上面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

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

菩提心的发起需要因缘

心佛众生一体之圆顿法义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

偏激式的修行没办法持久

得病的因缘与疾病出现的相状

天岂有厚于彼,而薄于此之命令乎

性相二宗之争

信解和胜解的区别,怎样对佛号产生胜解

我们没办法改变外在的共相,只能改变自己的不共相

一心念佛就在即心即佛

到达心佛双忘时,才会会得真实义

舍自心污秽的娑婆,取自性清净的极乐

《无量寿经》开显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何谓「大佛顶」

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

梁桂英老居士往生记

佛门里面也有出神吗

小乘跟大乘空义的差别

你追求感受,心性就没有你的份

为什么会有蚯蚓这类含蠢蠕动的湿生众生

阿赖耶识是如何变现出果报的

如何才能称得上对净土法门的真信

禅堂中的茶道

受菩萨戒后,吃蛋犯什么罪

六祖大师的「三十六对法」

三种情形来判定业的轻重

凡夫与圣人的判定标准在哪里呢

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

人起颠倒的时候,福报也救不了你

他推了我一把,令我整个生命醒过来

【推荐】念佛越念越没滋味,那就糟糕了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弘一大师:简易施食仪轨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

天台宗对观音信仰的历史贡献

相信因果轮回,不怨天尤人

众生者,即是不生不灭义

净业三福的施设不是目的

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议

定业可转还是不可转

要正确理解佛法,不要投机取巧贪快速

出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

只要心不随着动,烦恼就会过去

关于疾病、长寿和善终

反闻闻自性与反闻闻妄想

普贤菩萨有什么样的功德妙用呢

原来一切都在

望前名果,望后名因

极乐世界为何没有二乘、女人、根缺之名

五逆十恶之人,临终亦得往生

为何开始信净土,知识学多了,反而起疑

云居山的老和尚们无一人在痛苦中圆寂

身体不是「我」,那「我」在哪里啊

放下自作多情所捏造的妄想

平安就是轮回对你最大的赏赐

畜生道之苦

饿鬼道之苦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念佛求往生如何发菩提心

佛陀处理众生障碍三阶段

不是念佛就表示修净土宗

净土法门特点是不经过中阴身的,往生在即时

如何去认知多善根多福德

这两种身份对我们都很重要

善男子善女人的解释

往生的正行,就是执持名号

在念不退当中,顿然超越四十一个因位

就这个回向心,这功德就大了

念佛之前的心态准备

心态如果不归零,那根本没办法修行

一个人的成败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

空有无碍,进入中道的平衡实相

死苦现前,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佛

正当念时,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就在我心中

尽说西方是小乘,小乘原自不相应

所谓的顿悟,都是从因地栽培来的

临终面临死亡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名号就是无尽藏,要如何去开采呢

每天定一些功课把它完成,慢慢功德就有了

净界法师:灵峰宗论

净界法师:摄大乘论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

净界法师:精进佛七开示

【推荐】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为什么你发了菩提心会退转呢

对现在的三宝很失望,保证你来生会更失望

为何会有「鱼鸟龟蛇」这类卵生众生

临终时要摆脱妄想的执取干扰

佛门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