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净界法师文章(第9页)
子三,明业果相续。这个地方讲到的果报,是指的众生跟世界两种的果报。果报为什么相...
己五、极难胜地 分二:庚一、问;庚二、答 庚一、问 何故五地名极难胜? 庚二、...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
我们看第三段,修行布施的差别内容。这个地方有三段:第一段,财施、法施、无畏施。...
我们再看正修。应该用什么态度布施才能够构成波罗蜜。我们把它念一遍。 谓舒言平视...
问: 经过师父的分析、解释四十八愿,弟子对弥陀的功德有更丰富的认知。但是极乐世...
《楞严经》前面的三卷经文,佛陀等于是讲到了大乘佛法胜义中的真胜义性。也就是在整...
这一念迷情妄动以后,产生了三种相续,所谓的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我们在...
净土宗它强调临终的正念,整个成败就在临终的时候,所以必须在兵荒马乱、内忧外患的...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 前面的整个世界、众生的产生...
过去有一个医学的杂志,讲出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妈妈带一个小孩子。这小孩子上学...
《业疏》云:于本藏识,成善种子,此戒体也。简单讲:戒体就是在阿赖耶识成就一个善...
问: 师父慈悲,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吗? 净界法师答: 吃蛋稍微好一点,因为现...
问: 为何临命终的时候所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魔所化? 净界法师答: 蕅...
我们前面讲到欲界诸天,他们共同的修学是十善业,包括身业、口业的行为,也包括意业...
其实整个思惟苦谛、调伏爱取的方法,正修就是四念处,尤其是调伏色身的爱取、调伏感...
以下的观心无常跟观法无我,偏重在调伏我见的颠倒。就是我们明了分别的心是刹那刹那...
我们来看看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一定的过程。先看第一个,识。这个识是一个...
我们讲到了四圣谛。那么四圣谛从净土宗正念的角度来说,我们选择两个法是必修的: ...
在唯识学,它把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人,分成五种种性: 第一个定性声闻。 有些人...
看第四个,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是整个三界里面最高的境界了。 四、非想非非想处定...
四禅,亦名舍念清净地,谓行者复厌三禅之乐法扰心,复以种种因缘,诃责舍离。乐既谢...
二禅,亦名定生喜乐地,谓行者厌患初禅觉、观之浑浊内心,以种种因缘,诃责舍离,使...
菩提心有本质上的差别跟作用上的差别,在本质上的差别就是世俗菩提心跟胜义菩提心。...
我们看第一个空无边处定。 一、空无边处定,谓行者厌患色如牢笼,不得自在,心欲出...
第二个,识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
定境的浅深,有四种差别。所以古人说:禅中无欲,欲中无禅。只要你心中还有欲望,你...
次年夏,逼拶功极,身心世界忽皆消殒,因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初出生,随处灭尽,但...
菩提心它是一种善根,我们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差别,就是这个善根它多了一份...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公案给大家参考。佛陀的弟子有一个叫舍利弗尊者,大家都很清楚,他...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跟娑婆世界都有一种招感,就是一种感应,或者说一种磁场的吸...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不能起颠倒。这是整个净土宗的...
身为一个菩萨,我们要处理两件事情:第一个处理自己内心的问题;第二个处理外在众生...
我们看三禅。 三禅,亦名离喜妙乐地,谓行者复厌二禅之喜心涌动,定不坚固,以种种...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舍利弗来世 成佛普智尊, 号名曰华光 当度无...
我们看第三个意业。前面是身口,身口当然是共于五戒的,这个意业就不共于五戒了。我...
佛陀在诠释逼迫的时候,他是分成三个次第来诠释。就是应该怎么来修这个逼迫性呢?首...
我们对于痛苦应该持什么态度呢?你不能逃避,也不能断除,你只要了知就好。佛教对于...
我们现在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第一个先检查自己的行蕴,你活了这么多年,到底你的等...
四空定,佛陀对它是诃责的,因为它是暗钝。所以智者大师给四空定一句话,说是为三昧...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发心、修行、证果。发心就是成佛的亲因缘,就是种子,就是你对未...
天人的身心果报,我们从经典上跟祖师的传记,得到两个消息,它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
什么叫破坏善根呢?以杀生来说。你杀生,杀完了以后,你赶紧忏悔,就算你没有忏干净...
第二个就是调伏我们的颠倒妄想。我们第六意识有很多的妄想,但是有些妄想是不障碍你...
彼诸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无能知者。若欲行时,宝...
我们再看第二个概念。这个地方越讲越细了。前面先讲第一个概念,从一念心安立了真妄...
若知诸义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现证真法界,是故二相悉蠲除。体知离心无别物...
向人说证果等法相;欲说他事,而误说证果等事;戏笑说,虽不犯重,而犯轻罪,以非言...
第三个,犯戒轻重。 非己妻入道,什么叫入道呢?就是男二处、女三处,这个是上品...
我们看这里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师的补充说明。蕅益大师在讲妄语戒时,他特别提到...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这个...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它是一个如梦如幻的修学。怎么说呢?它是虽断而无能断所断,虽修...
前面讲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讲到忏悔方法。首先我们看看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 这个地方是文殊菩...
从这样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菩萨生起了两种的功德力:第一个是誓愿力,第二个是观照...
这一段是文殊菩萨教诲敕令阿难尊者这个当机众,应该好好地谛听,好好地学习,乃至于...
舍利弗尊者作为华光如来,他这一期的国土是一个净土呢,还是一个秽土?我们看辛二这...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 我们把它分成三道,先讲安乐道,...
我们再看大妄语戒。这个地方讲出妄语的两个项目,先看大妄语。 大妄语若未证四果,...
我们看第三个,辛三的说法教化。看经文。 华光如来,亦以三乘教化众生。舍利弗!彼...
请我们看具缘成犯。在淫戒有四种情况,是成就犯戒的根本。 从意乐的角度有两种: ...
嗟嗟!人之精神用之诗字,吾见右军李杜,不出生死;用之佛法,吾见散乱艳喜,愚痴特...
我们从佛陀的名号华光如来,没办法去判定是净土、秽土,但是从国土的依正庄严可以看...
毁犯盗戒果报,三途果报;余报:一、贫穷。二、共财不得自在。 持不偷盗戒果报,得...
这个五戒的问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增长罪业,第二个破坏善根。增长罪业,它的问题...
我们要思考一件事情,其实我们也做了不少善事了,我们多生多劫也不是啥事都不干,也...
我们刚开始在修无分别智时候,当然第一个要远离的就是我执的相貌,就是你不要老是在...
第一件事情就是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一个人要能够成就,第一件事情...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三类: 第一个,是三宝物。 三宝物它是供佛、供法、供僧的,特...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
改变内心从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道的修学,一个是法的修学。道的修...
纵令在梦想,就是说即使你在睡觉,处在一个梦想的做梦当中,做梦的时候耳根是怎么回...
问: 我们在僧团当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的是非。请问我们修行人面对是非,应该怎么面...
什么叫偷盗,先把偷盗解释清楚了,我们对这种行为产生断除,就是不偷盗。我们看讲义...
这一科是与之授记。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权实不二的道理,佛陀就马上跟他授记,...
我们人生的相状有很多种,但是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结果。我们没有一个人是有结...
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开始内观,开始把心带回家,慢慢就远离恶道了...
问: 在忏悔时,我们对罪业是诃责的,但是要同时观察罪业本空,如何融通才可以趋向...
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住是针对生灭来说的,我们的心...
面的三皈依,它不应该只属于人天乘,它是应该共于五乘。整个五乘的修学,如果离开了...
这个地方我们讲到业果的轻重,最后我们把业果的道理作一个总结,总共有五段。 第一...
我们在前面讲到皈依的两种内涵,这个地方讲到我所皈依的境所皈依的三宝有几种三宝。...
平心而论,每一个人的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己要改变。他自己想要改变的因缘不...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诸行无常 行者,造作迁流...
为什么迷悟的不同就会创造十法界呢?这个概念就值得我们了解。当然体没有什么好了解...
哪五种过失是透过无分别智可以次第远离的? 一、远离外道我执处故;二、远离未见真...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起一些重大的烦恼贪瞋痴,造...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在的果报,这个造作等流是约...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时候经常很沉闷,有时候很烦恼、苦恼。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心中很多...
我们一般人还没有成就圣道之前,是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都具足。我们曾经做慈善事业,...
等流果是个人所领受的。有两种:第一种,领受等流;第二种,造作等流。先看领受等流...
前面的安乐道讲到苦乐的问题,这一块我们全部讲完了。这个以后,谈解脱的问题,就是...
在《法华经》,佛陀说,生死凡夫就像一个乞丐,在三界流转,你作不了主,你自己也不...
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转变的角度,佛教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
一个人越接近临终时越重要。诸位!我劝所有净土宗的人,不要对自己太有把握。你说:...
定业就是说,这个业的结构非常坚固,它有主动得果报的力量,不必有其他的因缘就会主...
因为凡夫心念的不同的转动,这些相貌就有很多很多的差别。这个地方有三段。 辛一、...
在大乘的学习当中,我们观照真如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属于教门,第二个是属于宗门。...
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增上果是大众的共业,大家会生长在同样的环境,这是...

我们讲到忏悔的种类有两种:一个是事忏,一个是理忏。事忏有三种忏法:责心忏、作法...

如何忏悔重大的罪业

为什么五地叫极难胜地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凡事尽心尽力,时时反省自己

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布施

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

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

为什么会有大海平地呢

临终时靠音声特别稳当

【推荐】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如果不吃肉,吃蛋可以吗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什么因缘才能够做天王

调伏对色身感受的爱取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天乘四空定之非想非非想处定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发起菩提心的两个因缘

天乘四空定之空无边处定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蕅祖大师开悟时的情景

「善念」和「善根」的差别

舍利弗五百世堕为毒蛇

对娑婆的爱取调伏到最低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面对很多的众生,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天乘四种禅定之三禅

舍利弗为什么能成佛

天乘十善业之意业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把三界的苦「观」出来

修行最怕就是还没有上路

四空定的过失

佛法的修学是由内而外,先端正其心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邪淫为什么会障道

颠倒妄想不除,容易在临终刺激生死业力

舍利弗成佛国土的大菩萨有哪些功德相貌

轮回本不存在,是因为你心中有轮回

要破执著,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妄语戒有哪种情况可以开缘

如何判断犯邪淫戒的轻重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如梦如幻的修学

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不受无明妄想的干扰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多闻」比不上「反闻」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大妄语的罪很重的,甚至影响到佛教的兴衰

不能忽略权法的重要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吾见散乱艳喜,愚痴特迦大事已办

判断净土秽土的两个指标

犯盗戒的过失跟持盗戒的功德

当初的三钱,辗转增盛到三千金

做了不少善事,为何资粮力还是很有限

用这个愿望来做生命的核心价值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哪三类

心力跟佛力之间的桥梁

改变内心有两个重点

在整个五根当中,耳根是其他诸根所不能及的

修行人应该怎么面对是非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推荐】人生没有结果,它只是业力的释放

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

【推荐】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推荐】胎儿没成形前堕胎,算犯杀戒吗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皈依的三宝有两种

我们什么时候因为别人而改变过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推荐】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推荐】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有欲望就能快乐,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什么是有漏与无漏种子

什么是领受等流果

趋向解脱的功德

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

业是怎么来的?造完后又跑哪里去

福报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为什么一切法没有真实相

哪个地方有障碍,就从那个地方观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