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净界法师文章(第18页)
我们应该对轮回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妄想,以佛陀的智慧观察,生死轮...
「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 这个是从佛法的角...
「是知念佛一法, 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
【则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几乎所有古德在解释这一段经文的时候,重点都扣...
美国有一个医生一个心理医生,他写一个报告叫作《前世今生》很多人看过。 他其中讲...
随着我们佛法修学时间的增长,我们整个修学的功夫也应该要相对地提升。 我们刚开始...
有人问慧远大师:佛法强调的是清净心,为什么要拜佛? 慧远大师说,借事显理。虽然...
「忍辱」跟「精进」,它们两个也不是什么功德,但是它们两个对功德有保护跟增上的作...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我们判定一个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大乘的菩萨,关键...
乌龟有护身之铠,野干不得其便 佛在世时,有一比丘离开僧团住茅篷达十二年之久,但...
九心住(欲界定) 一、内 住 于一切外境摄心令住内境。 二、等 住 于内所缘相...
正确听闻佛法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龙树菩萨说,一个人成功跟失败,重点...
很多学佛人纠结于自己业障深重,其实顺逆皆方便,就看我们的心理素质够不够了。 忏...
《阴骘文》,印光大师非常重视这篇文章,它讲到文昌帝君生命流转的状况。 文昌帝君...
佛在楞严经中指出六道轮回中的众生:纯想即飞(生天),纯情即堕,情多想少要堕入三...
我们一般人的六根是向外攀缘的,很少人会自我反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没办法进步,...
从佛法的角度,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的,最后的关键就是你一生做了很多很多...
我们看最后的总结,故曰: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你现在修了很多法门,法门不能保证...
我们讲到五蕴的主人,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他曾经对我们修行人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思惟死殁无常,它所对治的是对今生生命的五欲的爱取,今生爱取的对治。身世无常...问: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请人助念,他有何方便来补救? 净界法师答: 哦,这个很麻烦,因为痴呆症,第六...
净土宗一般人的盲点在哪里?在第一个。我相信净土宗的人多少对今生的痛苦都有所体会...
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生佛差别从此出,自他交换求加持。 好,这个地方...问: 在念佛的时候一直用法师所教授的方法,创造念佛的音声再听回去,但是我每一句佛号都必须要观想阿弥陀佛的容...
从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调整啊,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出离心。 我们开始修学大...
我们经过无量的生死轮回,内心累积很多问题,要在一生当中面对无始的妄想,处理生生...
菩萨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响,因为他住在菩提心修一切善法,菩提心不可破...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总共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我们回顾中国佛教的历史,我们可以发觉...
念佛的人,他平常心中有一个归依境,他能够信、愿、持名,心中有佛,有佛本愿的摄受...
净土宗其实在逐渐衰微当中,这是很遗憾的事!念佛人很多,成就的人非常的少。 为什...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个案。我们的确看到很多特殊个案不研究教理,比方说六祖大师是卖...
这个净土法门的特色,印光大师说是「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说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修...问: 请问师父,忏悔业障是否在向佛表达所做的业障之后更要放下,还是要每天的忏悔直到什么时候? 净界法师答:...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向内攀缘内心的自我。我们看看...
唯识学的观法,它有三个次第,我们简单讲一下: 第一个、唯识所现, 就是我们过去...
我们一般人追求名闻利养,你怎么把生命的方向调正呢?这不是勉强说:我现在开始要走...
我们能够知道理体三宝里面的清净本性,那么我们生命,已经产生很大的反转。就好像经...问: 师父,我想请问一下,我们经常说要发菩提心,那这个菩提心是本来就有,还是因为因缘而发出来的一个心? 净...问: 师父慈悲,听您上课时曾经说过,有一母亲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看书的时候睡觉,另一个是睡觉的时候还看书。...问: 师父慈悲!可不可以请师父解释一下,如何临终助念才是如法,才是真正帮助亡者往生? 净界法师答: 这个助...
为什么要安住空性,佛法是先安住再调伏,因为你安住错误,你的心就向外攀缘,修行先...
我们讲到实相的义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佛陀出...
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讲到清朝一个吴毛居士: 这个吴...
如果你很年轻学佛,大概到中晚年福报会现前,佛教我们不断地忏悔业障,积集资粮,生...
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启发道念。他今生通过学习,努力...
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等种种法门,都是佛陀制定的大功德法,我们每一个人都...
佛陀告诉我们生命像无止尽的水流,不是今生才开始,我们曾经有很多次的生命经验,历...
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
所以这个地方从唯识学的角度,我们要掌握三个重点:第一个轮回的因素是什么?第二个...问: 师父慈悲,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第八识,最究竟的方法就是把仓库拆掉,那这个拆的时候,下手处是在它起现行...
是以欲透尘劳,须知要径。将施妙药,先候病源。若细意推寻,冥心体察,则何尘而不出...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如镜照...
念佛理观与事修之应用: 一、惟念他佛──专注佛境──净土法门 二、惟念自佛──...
在古德的往生实例中,有许多人是预知时至而往生的,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预知时至...
成就一个安全稳定的功德,这个事情也是非常重要。我们看修行有二种人:一种是初学者...
当我们开始观察名号的功德,而产生信心;也观察净土的庄严,而产生了愿力;这表示什...
佛陀在经典当中告诉我们,生命就像是无止境的水流,这个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也会从...问: 袁了凡他改命,改命运那他改的是什么? 净界法师答: 对了,这个问题很多人问的,它是这样的:第六意识努...
蕅益大师说,因为无性缘生的假观,所以整个未来的十法界的果报的升沉就是从这个相性...
前六识这是属于心法,根、尘是属于色法。那么前六识主要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夹带前...
这个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法处所摄色有五种,这里只列出了二个,我们把五个都念出来:...
在百法当中,天亲菩萨用比较特别的专有名词,一共有二十四个(一、得。二、命根。三...
在憨山大师的《百法》批注中,他的意思是说:第一个虚空无为是总相,第二、三、四、...
佛陀把五阴的相貌讲出来,让我们提高警觉。五阴的真实相是什么?你清楚了,你就不容...
在前面的历事练心、积集资粮以后,菩萨经过几年执事的历练,慢慢的他内心的堪能性强...
色法在唯识学的定义叫做质碍,质是具有质量、重量,碍是占有空间,你要从它那边走过...
菩萨要善调自己的瞋心,因为瞋心的活动,对众生的伤害、对佛教的伤害都是相当的重大...
一切都是唯识所现,唯识无尽,但人生是苦不堪言,很多痛苦不幸之事,我们不想让它发...
净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点跟大家互勉, 第一个,你最好发心受戒, 很多净土宗的...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走进了佛堂,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所谓的一句弥陀念、...问: 师父慈悲,在蕅益大师念佛开示那个里面,他好像最后讲到说,这个鼓励念佛的学人,就是一天念三万、五万、八...问: 请问师父,当我们念佛的时候,要如何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 净界法师答: 一个初学者你是不能够同时操作理...
我们看《百法明门论》这个贪烦恼,什么叫贪呢? 以染着为性、生苦为业。贪能够生起...
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我们颠倒妄想呢?在唯识学的一个方法指标是什么呢? 我们先看它...
唐朝有一个百丈禅师,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讲《金刚经》。在讲《金刚经》的时候,有一个...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我们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样...
佛法的道分成两种:一种道是不能解释的,离言说相的,是唯证方知,如人饮水,冷暖自...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就是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
我们怎么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其实唯识学跟净土宗关系是很密切的。净土宗它强...
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我们把这个唯识学的教理跟净土宗的念佛,跟大家做一个比较轻...
大般涅槃当中,到底它是产生了一个多大的作用,所谓的四智菩提,我们来看第一个释名...
在唯识学的相续,它提出两块:一个是杂染的相续;一个是清净的相续。当然我们从修行...
我们来看一看,那么这个涅槃跟菩提,到底它会发生什么样的效果跟作用?我们来看看第...
自我意识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在断恶修善的时候,我们有一种想要主宰的概念出来有所得...
佛陀在《阿弥陀经》里面明显提出来:我们怎么去观察极乐世界的六大安乐。当然极乐世...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由妄熏习,似我相现...
我想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佛法修学的法门是广大的,所以当我们开始修行的时候,你要...
我们这一块应该准备什么东西呢?按照《念佛圆通章》的开示,我们要做一个正确的忆念...
从唯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我们知道唯识的整个生命的因缘,是建立在阿赖耶识的缘起。...
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会引发嗔恨的烦恼习气现前,面对瞋恨心你...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那么有什么样的方便,让我们在修的每一个善法当中,都能够...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去用这个智慧来观察人生呢?我...
本经的修学重点我们把它归纳起来,简单的讲就是要破妄显真,破除我们的无明妄想,开...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乐,如何离苦得乐,我们可能遇...
立坛方法 这一科是说明:假设我们是生长在末法时代,末法时代就是我们内心的烦恼也...
古德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所以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出来,本经在大乘...
我们要了解唯识的概念是这样,唯识学它不直接从第七意识下手,它从第六意识下手。它...
习深尚证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扬,爱...

关于出离心,我们要知道到底离开什么,很多人修出离心,工作也不做,啥事也不干了,...

三界无安,思维生死的过患

三世因果,有时候我们看不出来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推荐】心有所住,才会对你产生干扰

对过去认命,对未来积极

心随境转,心也跟着生灭

从有相三宝悟入自性三宝

生命可以透过努力,作很大的改变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有些人临终念佛为什么能专注

如何成就一心不乱

佛法的重点在于智慧的观照

忏悔,有三种力量现前

不是你想修行,就可以修行的

情重是堕三恶道之因

【推荐】坚固的妄想一定会破坏你的佛号

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

【推荐】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三界中到底是谁在流转

向外攀缘,人生无解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如何补救

【推荐】调整心态比你佛号数目更重要

【推荐】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
这样的念佛方法正确吗

【推荐】调整心态有三个方向

把真如本性的家建立起来

【推荐】把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恒常受用的功德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推荐】他的生命中多了佛的力量在里面

【推荐】念佛人很多,为何成就的人非常少

【推荐】他善根强跳得过去,你不一定跳得过去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忏悔业障每天都要去做吗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推荐】障碍还是考验?就看你怎么去想像

用佛法的道理跟自己沟通

皈依三宝是离开生死苦海最好的道路
菩提心是本来就有,还是因缘而发出来的
【推荐】修无分别智要从哪里着手
如何才是真正帮助亡者往生

妄想本来就没有的

【推荐】把快乐的果报回向净土

改变你的思想,使令业果不成

要的是摩尼宝珠,不是路边的小花

【推荐】想趋吉避凶,就要调伏欲望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但来生有五种可能

你平常起什么念头,临终就起什么念头

佛陀成佛的过程

轮回的因素与转变
如何改变第八意识

超越轮回导归净土的路

【推荐】把苦恼的根源找出来

蕅益大师开示的三种念佛

预知时至是可遇不可求的

这样忏悔三次,因缘就会改变

【推荐】用三三四把佛号摄住

主导生命的两个力量
【推荐】袁了凡改命改的是什么

你跟阿弥陀佛是一家人嘛

【推荐】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

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五种法处所摄色

有情众生色心的状态--得

虚空无为具足三个特性

我们执着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如何防止名利的伤害

色法的由来

【推荐】当遇到逆缘时,要观照两件事情

不能改变今生,但你可以改变念头

【推荐】对净土宗人的勉励

【推荐】念佛能创造两种强大的力量
是否每天应多念佛号来调伏烦恼
念佛时如何同时操作理观跟事修

【推荐】痛苦是从执着而来的

唯识学的下手是第六意识,成败的关键看第七识

执着越重,轮回就越难出去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从文字相你来觉悟到道

一时的善念,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如何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净土法门两个重要的原则

把八识成四智菩提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涅槃的四种差别

如何对治自我意识

极乐世界解脱的功德

控制心识的两种力量

【推荐】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难

要正确的忆念娑婆世界

如何做好临命终时的准备

如何对治烦恼习气的现前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阿修罗界的因果相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如何建立楞严咒坛场

了解果报的痛苦,才能怖畏当来的果报

【推荐】唯识学从第六意识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