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净界法师文章(第15页)
唯识学的建立,它告诉我们:其实整个人生的过程,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那么我们...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是生死的根本,一个是涅槃的根...
你在娑婆世界所受的痛苦,毫无意义,对你的增上一点都没有帮助。就是说你受了无量劫...
平时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无期;二、弥陀大愿,必定救拔;三、无常迅速,把握当...问: 师父慈悲!如果有很好的姐妹碰见鬼神,可是她又不知道,她也不学佛,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那我们作为学佛的...问: 师父慈悲,我这个问题还是刚才那个问题,因为没有及时问到,我代表几位学佛人士问的。就是说如果本人吃素,...问: 在五戒的大妄语中,佛陀严禁弟子宣说过人之法,请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净界法师答: 过人法...
《般舟赞》,善导大师有十段法语的开示,也是同样在显示阿弥陀佛愿力慈悲救度,念佛...问: 请问师父,何谓理观,为什么理观对净土的行者甚为重要? 净界法师答: 理观,简单的讲,就是对道理的观察...问: 请问师父,何谓一心归命,我们修行净土的行者,要怎样将一心归命巧妙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净界法师答: ...
前面我们讲到庚六识大圆通,识大圆通它的重点就是,不管我们生命当中发生什么事情,...
什么是依他起性? 我们一个念头起来具足三性,你要正确的判断,什么是盗贼、什么是...
诸位!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很大的加持,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情,阿弥陀佛不能改变你...
我们强调业力,我们也讲到果报,那么当果报变现的时候呢,在受用果报的时候它是有一...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此发心求加持。 现在我们也知...
如何达到正念真如,在《楞严经》提出了两个法门:第一个破除外境的执取,这个是比较...
我们来看看,要什么因缘会生起智慧。有些人不能生起智慧,这个地方我们哪些因缘要避...
每一个因缘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顺境才修学。逆境有逆境的修法,顺境有顺境的修...
如果我现在已经养成一种对来生有所期待,怎么办?那我们看下面一段,我们要思惟轮回...
什么是痛苦之门呢?《楞严经》讲主要就是我们攀缘的心。我们向外攀缘,所以我们打开...
你看我们现在都活在妄想,所以我们往生弄得自己非常没把握。我们一个人要往生,要假...
蕅益大师的《相宗八要》里面提到:其实我们一念心性是离过绝非,因为它是离一切相。...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化的。一般来说,我们有八万四...
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
众生有两种缘起。佛陀在大乘经典中,把我们生命的缘起分成两大块:一个是清净的缘起...
在祖师大德的判教当中,把我们整个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安乐道,...
构成一个盗戒,要有六种因缘。前面根据《瑜伽师地论》把这个犯戒的因缘分成三大类:...
这个口业我们解释一下。在菩萨戒是很重视口业,诸位!你打开菩萨戒,杀盗淫妄四根本...
怎么知道我已经如法地忏悔干净了?这有判断方法,我们把它念一遍。 或觉心神恬旷,...
持楞严咒: 向内开显真如,向外感通诸佛 欢喜、生善、破恶、入理从这里启动 我们...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
一个净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说:当你念佛的时候,你对这个佛号一点感觉都没有,...
我们经常忘掉我们心是清净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牵着走。诸位!你看有些人一醒来,...
十法界是怎么分立的?大家的心都是清净本然,都是具足万法,为什么开显出十法界呢?...
当我们能够在因地于妄念当中,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达到离三种相时,它的...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起一些重大的烦恼贪瞋痴,造...
净土宗的修学是本尊相应的法门,就是说,我们临命终是仰仗弥陀本愿的摄受而往生,关...我们看真实的人乘,开始是五戒。这当中有两段:第一段正示戒相,第二段忏悔方法。正示戒相当中分成五段:一、不杀...这个不杀生我们再谈一下。《楞严经》不杀生的定义更广。诸位你看《楞严经》讲不杀生,它讲杀盗淫妄四种清净明诲,...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我们前面花了大概两堂课的时间...修净土宗,你要做两件事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不能让你的业太重。我们讲过,临终的感应是需要一段时间...没有对治,简单说就是你一天过一天,没有目标,没有宗教信仰,对人生完全没有任何的期许,完全过着放逸的生活,这...我们受了戒以后,内心当中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内心当中多了一个戒体。戒体在心中到底会产生一个什么的效果?...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我们修净土的...
我们前面讲义大科,讲到五戒的法门。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如果你修圣...
一、执持名号:一句弥陀念诵听--专注力 二、一心不乱:十句成片三三四--相续力...
讲完信、愿、持名,佛陀为什么又讲今现在说法呢? 这个地方有一层意思:为了要简别...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这是讲到声闻跟菩萨以外的天人众,这个地方是...
佛法的因缘观,主要就是苦、集、灭、道,有杂染的因果、有清净的因果。清净的果指的...
贯通三世,强者先牵 前面是讲到业力的生起,这以下讲到业力慢慢增长广大。为什么有...
这个信、愿、持名是本经的修学纲要,一个人能够往生净土,其实是有三种资粮:第一个...问: 请问法师,既然我们都是妄想妄念,我怎么知道哪个是善念,哪个是恶念? 净界法师答: 好,问得很好。我们...
随念往生这是我们净土宗最期待的,就是说,我们今生造了善业,也造了罪业,但是业都...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吃素,身体不好,就怪罪吃素,...
安住真如 这一点最重要了!修行人先求安住,才有资格谈调伏的问题: 真妄不二 【...
在五阴当中最粗显的就是我们的色身。色在佛法当中叫做质碍,它有固定的形状,也占有...问: 如果说身口意念佛号,但都不能打住妄想,这样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在积集求生净土的资粮? 净界法师答...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命的本质就是把我们过去的业力...
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暇满当中主要有两个:第一个,...
佛陀出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他们也都发心很圆满,出家求出生死。也就是说,...
佛号虽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临终的时候,是否能保持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
你应该怎样训练你自己不要老是被外境所转,不是等到临命终才不被外境所转。我们不相...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一段讲 静中修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或者是早课,或者是...
世间所有,若根身,若世界,皆由众生生灭心中,同业别业所感,皆有成坏,皆不久长。...
宗喀巴大师要我们修无常观,分三个次第: 第一个思惟今生决定要死。 你告诉你自己...
怎么欣求极乐呢? 思惟依正庄严,成就内心的安乐;思惟诸善聚会,成就内心的清净。...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净土宗是大乘法门,当然也应该要修大悲。 大悲心的修法,...
我们把前面的念佛的止跟观作一个总结。偈颂一是偏重在观照力,偈颂二是偏重在善业力...
圆瑛老法师在十习因这段文,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大家要注意── 他说:十习因...
大乘佛法的修学,有两个重点:首先,我们刚开始是成就一种善业力;其次,再提升到正...
所以我们透过死亡的无常,每一生的死亡到来都把我们生命破坏了,使令我们生命没办法...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
这一点当然古人讲了很多,就是说,要往生你必须感应道交。我们是怎么跟佛陀感应道交...
刚开始先偏重点状的专注,怎么专注呢?一句弥陀念诵听,就是说,我们这个佛号在操作...
我们看古代圣贤的教诲,有很多道理是相同的── 比方说:子路,子路这个人是好勇过...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要过河,河的彼岸是我们的目标...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你去吃众生的身体,还有它的部分,什么叫部分呢?那个皮啦、毛啦、牛奶等等,你就跟...
如果从《弥陀要解》的标准来看,念佛人临终的时候,他不是马上提起佛号,不是的,他...
觉察的智慧是内观的,跟别人没关系。就是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第一件事情先观察自己...
佛陀在经典上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众生的依止处有四个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
怎么走出妄想呢?大智慧的佛陀,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个,他让我们看看我们的过...
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说: 佛非水洗众生罪, 亦非手拔有情苦; 非将己德移于彼,...
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伤害你,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是你自己在伤害你自己。 你把《...
当我们在修习忏悔的时候,有一个偈颂值得我们注意,在《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上说:一...
我们看持犯得失,先看犯戒的过失。 毁犯妄语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多被诽谤...
《贤愚经》中讲到佛在世之时,有一个大富长者,叫须达长者,在佛陀教法的修学中,证...
问: 请问法师,法师一直在讲重罪问题,必须至少忏一年,见好相为止。那么如此说来...
从离苦得乐的一种心愿,推动我们去修学佛法。离苦得乐这样的因素在佛法当中有二种因...
在《大乘起信论》讲到这个菩提心(整个大乘佛法的根本思想是菩提心),诸位受了菩萨...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当然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但是有时候,你也要偶尔检查一下你...
诸位要知道持名,印光大师在文钞对「一心归命,通身靠倒」讲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什么...
念一句佛号可以灭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那我们如何念一句佛号来帮我们灭除业障? 你...
念佛之说,何自来乎?非金口所宣,明载简册,今日众生,何由而知十万亿刹之外有阿弥...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
为什么有生死轮回?其实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我们本来是清净本然,我们内心当中本来...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赚了很多钱,晚年的时候也学佛,就买一个很大的...

其实我们不能怪业力给我们痛苦,业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它把你的业力现出一个相状,...

人生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

依止无明烦恼来修学,都不能成就圣道

既知死后无情义,早把生前恩爱勾

你的佛号为什么没有力量
有人遇到鬼神障,应该怎样帮助她们
去市场买肉,该怎么做才如法
应该如何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善导大师的十段精彩法语开示
为什么理观对净土行者甚为重要
一心归命如何运用在生活中

不管生命中发生什么,你观察你的心就可以了

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

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加持,但不能改变你的思想

每一种果报都经过三个阶段的变现

如果很在意你的未来,那你应该学吃亏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

哪八种过失会让我们不能生起智慧

三个方面检验是否已离开妄想

对来生的轮回有所期待,该怎么办

打开生死痛苦之门

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

【推荐】外境都是你自己变现,自己去攀缘它的

【推荐】颠倒凡夫如何得到临终的正念

临终之时,阿弥陀佛抢先把我们带走

轮回真相与处理方法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们的业力

犯盗戒要有六种因缘

「自赞毁他」与「说四众过」

【推荐】如何知道罪业已经忏悔干净

楞严咒为一切诸佛之母,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净土宗是他力还是自力呢

把佛号定位成唯一的救拔者

妄想本来是空的,清净本来是有的

不要责怪妄想,要用佛法来引导它

真如的心必须要离开三件事情

临命终时无障碍该安立呢

不是佛号有问题,而是你的心有问题
胎儿没成人形之前堕胎算犯杀戒吗
吃肉,不只是跟众生结恶缘

留点福报在临终时用
带业往生,你不能带着重业
有五种情况会使所造的业变重
受戒后在心中会产生什么效果

这些往生的众生寿命有多长呢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含义

执持名号有三个次第

莫失好时,若失好时则不可救

持戒跟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烦恼的根源来自于颠倒

怎样避免罪业的增长强大

信愿与持名之间的关系
如何判断妄想是善是恶

净土宗怎样才能做到随念往生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站在本来就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

色阴的本质是清净的佛性
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净土资粮

我们如何消灭心中的颠倒

如果你想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后路切断

修行错误比没有修行更糟糕

死亡到来之前,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

「不随妄转」对念佛人很重要

每天早上盥洗后就做这两件事

把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推荐】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坏空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死后各分散

欣求极乐的两个修观方法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推荐】不向此身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有因无缘苦果不生,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攀缘善法,本身也是一种轮回性

出离心之思暇满难得

至诚恳切的心,启动了咒语的力量

往生的关键在你的心理素质

一句弥陀念诵听

造善成就安乐的果报,造恶成就痛苦的果报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

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不服不食众生肉,是人真解脱者

净土宗最怕就是你抗拒

遇到事情,先观察自己很重要

【推荐】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从妄想中走出来

以什么样的心态听法,能得到最大利益

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

佛教的两种忏悔方法

小妄语的过失与持戒功德

你所听闻的佛法没有一句是白费的

每天忏悔罪业,罪业的念头是不是又会数数熏习

改变外在的环境,不如改造我们的心念

什么样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偶尔也要检查一下你的梦境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

你跟着妄想走,如何能感应道交呢

我们要对佛号生起决定的信愿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