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净界法师文章(第5页)
后面这几个动作,我们说明一下,蕅益大师说是表法的。主要有三个动作值得我们注意:...
应该怎么改造我们内心世界呢?我们应该要成就三种力量: 第一个,你要有 誓愿力 ...
身为一个法师,我知道诸位不容易,你们在生活当中,你要工作,有家庭、有休闲,压力...
【法界中有十,不染污无明,治此所治障,故安立十地。复次,应知如是无明,于声闻等...
以前我读佛学院,我们的教务主任在新生训练时,他在黑板上写一个熬字,老法师说,佛...
诵经,有三个重点(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第一个,你读诵的经典必须是...
智者大师勉励我们所有的大乘修学者,我们应该从缘修提升到真修。 真修的意思就是你...
你知道这个菩萨犯了重罪,你跟他交情不错,就私下去找他,跟他劝谏说:某某人啊,我...
云何现业? 什么是我们生死的业力呢? 癸二、答释 ◎脱离根尘 阿难!如是清净持...
我们在刚开始念佛的时候,我们在一念的散乱心当中,要把佛号的念力栽培起来,你刚开...
那我们谈谈什么是真如呢? 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我们在看人生的时候,本经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环境跟内心的世界。你要把它分清楚。外在...
一个内心邪见的暴恶众生,心随境转,内心随着虚妄的情绪,身口意随之活动,就很容易...
【堪能差别者,谓住静虑乐,随其所欲,即受生故。】 我们在修真如三昧的时候,能够...
这个无生法忍我们也解释一下。在古德的注解当中也提到,其实这个忍不是忍辱的忍,这...
唯识学把造业的过程,依据初、中、后来说明业力的轻重: 一、造业前: 造业前的意...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本性,众...
我们一念心性循业发现。清净本然,但是受业力的熏习啊,循业发现。 就是你这个心念...
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事,但见自心。 比如举一个事...
健行三摩地,健行就是坚固而不可破坏的意思,就是首楞严王三昧、或者讲真如三昧。真...
要改变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严经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就是教我们去判定真跟妄,经...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
什么是带业往生呢?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造了业以后(当然造业是一种身口意的...
《龙舒净土文》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前面是讲到...
有师言: 常止心足下,莫问行住寝卧,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调,故多诸疾...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它们两个是汉贼不两立的,所以...
我想,我们读《阿弥陀经》,有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是核心的思想: 第一个,其国众...
你想想看,一个人好端端的,谁愿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一定有一个...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
我们一般净土宗的人,因为平常把佛号念得很多感应,就得少为足,所以一直活在平时的...
众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追求?他就是用五蕴,身、受、心、法,尤其是感受跟...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相信,你平常这么攀缘,临命终...
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好,我们看下一段。那么到这里,我们整个...
我们看《阿弥陀经》说,他的寿命是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我...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就是你有志于要出离三界...
空性的智慧跟净土事修的佛号,应该怎么融通呢?这就要谈一谈性相圆融的问题。很多人...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站在...
当你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只能够说你很会念佛,但是不一定你就能够往生。因为念佛跟...
虚妄的东西是变化的。你看到这个东西,看起来非常庄严,但明天就产生变化了。凡是会...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 第二段他又说...
我们看《唯识学》是怎么去解释十二因缘? 第一个无明,跟前面的无明是一样的,就是...
我们凡夫的虚妄分别心,当我们没有遇到佛法的时候,我们内心是搞不清楚东西南北,内...
在我们的修学当中,拜忏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我们在修行当中,除了我们念佛以外,为...
在《六祖坛经》说,有一个法达法师,他去参访六祖大师,顶礼的时候头没有着地。六祖...
问: 师父慈悲,关于这个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结合到念佛的话是不是会让我们...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第一段是说明,既然心外的境界...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的地方,你没有修行也就罢了,...
这感受是怎么回事? 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 快乐跟痛苦是不能主宰的。四念处有...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
在宋朝有一个越国夫人,这个《净土圣贤录》有讲到。这个夫人福报很大,她领着一群婢...
那么这一段佛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生命的变化跟饮食是有关系的。你吃什么东西...
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我们不净观,第一个观,观我们身体的内相。就是把这个皮...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因。因为众生的内心,他的这个...
问: 弟子现在已经六十九岁,应以自己的往生为重,还是继续地为子女操心?如果以往...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尼叫莲华色比丘尼,这个比丘尼是在整个尼僧团当中,是第...
阿罗汉修无常观,他得到的智慧,古德用四个字来形容:我空法有!阿罗汉没有本事把外...
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这当中的差别,蕅益大师有一段的开示,说:世间学问,义理浅,...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这个是天台的禅师,他开悟以后...
问: 请法师开示,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可否观想无量光是莲花,而妄念是黑暗,光明能...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
但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从一个无相的心性当中,重新出发,可以说是从空出假。所...
修行要靠见闻觉知,你要靠见去缘佛像,要靠闻的功能去听音声,听梵呗,听佛说法,乃...
持戒也是一样,你经常忆念你的戒体。因此当你受完戒之后,你不是就放着不管,要经常...
我们的五根、六尘种种的色法,其实是一念的心所相续变现、相续转生的,不是离心别有...
净土宗初学者,你如果能够拜佛是最好,我觉得拜佛对初学者比念佛好,因为你有身业的...
假设我们今天不考虑求生净土,菩萨会产生两种过失: 第一个,由邪师恶友的误导而退...
临命终的人往生,他必须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这个很重要!诸位你们知道镜子的特点是...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假设没有第七...
先把心从外在的六尘带回来!因为我们的心,虽然五阴都是一种执取,但是要从外面先破...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个情况之下念佛:一个是静中...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个缘相差别是属于意,这个意就是第七意识...
这个精进有两个内涵:第一个,专一;第二个,相续。但我个人觉得相续更重要。我自己...
我们先把信解跟胜解做一个说明。信解其实就是闻慧,闻所成慧。他听闻以后知道这么一...
阿赖耶识的相貌差别,是就着阿赖耶识,因为不同的我见、名言跟业力的熏习,有共相、...
小乘的空义跟大乘的空义,有什么差别呢? 小乘的空义,它的重点在灭色取空,也就是...
你要追求珍宝,你要放弃果报,这是不两立的。你不可能又要抓着外在的,今生又要活得...
癸三、湿生相 看第三段的湿生相。湿以合感,就是他对某一种东西贪爱,就产生一个和...
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保存种子,第二个把种子成熟变成果报,这两个功能一定要...
藏教的思想认为,现象界的这些差别主要是业力。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个业有两...
面对盲点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把生命归零。因为你在枝末上,你根本没办法跟它对治的。...
问: 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华语发音不准。 净界法师答: 其实这个不是一个...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小心受了伤,这是否只是不小心,跟因...
在高雄有一家百货公司叫大同百货公司。差多是在二十前,它是当时整个东南亚最大的百...
念佛人啊,如果你去年是念三千声,今年变成二千声,明年、后年一千声,这是不吉祥啊...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就是言说。我们内心依止不同...
当你的心调整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谈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以,佛力跟心力,...
我师兄弟,他问海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他说:反闻闻自性,我们这一念心听到声音,你...
我们先解释普跟贤这两个字。因为名以召德,一个菩萨的名号往往是诠释他的功德。这个...
过去有一个禅师,他参访一个善知识。他到了那个地方就住下来,不走了,就做善知识的...
关于这个所知依,我们当然是没有办法想象,阿赖耶识不是我们第六意识能够心思口议的...
佛印禅师有一天跟苏东坡在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妇走着走着,就往大海里面跳。佛印...
森林当中有一只狮子,野兽之王嘛;它去吃了一只鹿、饱了一顿餐以后,它这个鹿的骨头...
第三个是畜生的苦。系缚打杀,互相吞噉之苦。畜生有两种,一种是被我们人类所畜养的...
看第二个。饿鬼的苦,我们看这个饥渴寒热,刀杖驱逼之苦。饿鬼道的苦,主要是饮食跟...
(一)对治生死业障。 那佛陀陪着我们成长,要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生死业障,因为这...
不是你念佛就表示你修净土宗,修净土宗跟念佛,没有直接的关系,你心中没有信愿,没...
《法华经》有一句话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就是说,...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有两个: (一)机缘未至,默然待时:假如众生善根尚未成熟,若...

为什么这三个动作值得我们注意

要改造内心,就要培养这三种力量

你自己不觉悟,谁拿你都没有办法

我执和法执带来的障碍

障碍最怕一件事,就是你的坚持

如此诵经,可得大利益

从外道场转移到内道场

破了戒的僧宝你没有资格去说,除非破见

旋转六根的功能而归于六根的根性

什么样的考验才知道临终有把握

什么是真如

不要在外在环境下太多时间,因为你改变不了

业是自己造作,也是被自心所保存

有这种信心,再加上三昧力加持,那真是所求如愿

何谓「无生法忍」

未生恶业令不生,这是最高的标准

两个念头,酬偿两次生死

这把泥土,甩在心中的烦恼上

唯识无义,一切法的受用是自变自缘

真如三昧能遣除烦恼障、所知障

对立心强的人,妄想就打的重

持戒清净者能得五种功德

【推荐】往生不是靠善业力,而是靠临终正念

如果不忏悔,罪业会增长广大

调适四大,除众病的方法

临终时,没有一个妄想可以对治的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无量劫来都被自己的妄想误导了

持戒的方法次第

把离苦得乐的念想提升为往生净土的念想

五蕴活动越炽盛,你的业力就越重

净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推荐】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这个寿命对我们的意义非常重大

对我们功德最破坏的两件事

我们心中的真如跟佛陀的真如差在哪里呢

「空、假、中」三观的具体操作

你很会念佛,但不一定就能往生

如何分辨虚妄与真实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

内心有正念跟妄念二个念头

八十八佛的忏悔意义与方法

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安住一念心性会让念佛的档次提高吗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你凭什么离开三界

实法为安住,权法为调伏

【推荐】一念虔诚皈依的心启动了弥陀本愿

如何把极乐世界的莲花念出来

从身安道隆的角度,一定要断除这五种辛菜

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想要主宰你的子女,这地方就有问题了

持戒的金刚种子,不会因为造了罪业而破坏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

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间的距离障碍

念佛时可否观想无量光是莲花,妄念是黑暗

为什么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佛第一呢

为什么会有望夫石这类「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的无想相众生

为什么会有「神鬼精灵」这类众生

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

断烦恼的时候,不能错损菩提

有修行跟没修行的人,差别在哪里呢

最严重的颠倒就是「常见」

净土初学者能够拜佛是最好的

不求生净土,会产生两种过失

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但是心不要住在上面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

偏激式的修行没办法持久

信解和胜解的区别,怎样对佛号产生胜解

我们没办法改变外在的共相,只能改变自己的不共相

小乘跟大乘空义的差别

你追求感受,心性就没有你的份

为什么会有蚯蚓这类含蠢蠕动的湿生众生

阿赖耶识是如何变现出果报的

三种情形来判定业的轻重

凡夫与圣人的判定标准在哪里呢

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

人起颠倒的时候,福报也救不了你

他推了我一把,令我整个生命醒过来

【推荐】念佛越念越没滋味,那就糟糕了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议

反闻闻自性与反闻闻妄想

普贤菩萨有什么样的功德妙用呢

原来一切都在

望前名果,望后名因

放下自作多情所捏造的妄想

平安就是轮回对你最大的赏赐

畜生道之苦

饿鬼道之苦

佛陀处理众生障碍三阶段

不是念佛就表示修净土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