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同修们,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我们要讲到《净土或问》的第二十二讲,这一讲与上一讲这两讲的内容是特别接地气的,就是围绕着念佛到底是怎么念?什么时候念?由于凡夫的本能性容易出现一种投机和钻空子的心理,就是说,我这辈子平时好好过日子,既然净土号称临终十念也能往生,那到临终的时候我再念佛也不晚。

这个知见一出,天如惟则法师是极力的呵斥和劝诫。上一讲内容先是从僧和俗两众弟子总的来劝,后面又分别对待的劝。所以上一讲的后半部分就劝出家人,如果太把弘法建庙,所谓的结缘这些本来为办道服务的事当了正事的话,结果反而会障碍道业。

说到这里,因为中国佛教确实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伦理价值一般都是一体呈现的,所以出家由俗转为僧这样的一种大心和勇猛精进的一种超越,确实是带来了很好的断舍离的力量。可是在道业未成之前,进入丛林这种集体性的生活,因为你还在世间修呀,往往一不小心就形成一种大家族观念,也一定要从中学会修证或者说断舍。否则只能出世俗家,出不了三界的家,出不了无明的家。因为在大丛林里边规矩之多,堂口之广,如果跟般若的缘分比较浅,又生不起来出离心,那么有可能就把自己撘进去了。所以对僧人又进行了一个别劝,你可不敢以为一生在道场里边,好像是一切都安排布置的很好,等临终再念佛,不可以。

下面又开始别劝俗,就是在家众。

“又不见死心禅师道”,你看,引用的禅师妙号还叫“死心”,要彻底把凡夫心,在娑婆世界的奔波心、相应心,都得冷却下来,彻底灭掉,这样才能把道业提起来。

可是现实情况,“世间之人,财宝如山,妻妾满前,日夜欢乐。”日子过得很好,拥有的也很多,而且一个是财,一个是色,古代好像是一夫多妻,现在就有所谓金屋藏娇,上次在微信看到,某个男的在一个地方就偷偷的讨了好几个老婆,还互不相知的,最后被逮起来。

世间法里边,财聚的越多就越不能舍,情缘越重就到处留情。看上去好像都据为己有了,生活相当完美,春风得意。殊不知都是短暂的,我们每个人其实每时每刻都在以身试法,就是短暂的。能观照得起来,生出离心,那么你自己放舍。如果你投入进去忘乎所以,菩萨就逼着你往下放。

有时候我们好像有了一段生活,有点痴福。但是,在这个世界里面拥有的越多,最大的害处就是让你形成一种不舍的惯性。有的时候不舍,没有的时候还不舍。要知道它是不能长久在世的,一直如此。

你看这里讲到的,“他岂不要长生在世”,就生起了想一直活着的妄想错觉。“争奈前程有限,暗里相催。”

以前我们在讲《楞严经》的时候,讲过这个法义。“前程有限”,就是我们活着产生一种错觉,妄想是一直这样美滋滋的进行到底,能把幻现的色身一直留滞在这个世间。可是问题是,我们管不住的业力、运势、命运一直在迁流变化。妄想想留,业力一直在走,所以一碰撞,在我们心性中就会生成一种贪生怕死的心。只要一这么上道,就形成这个坚固的烦恼,你下意识不能了断,然后越来越重,越久越迷,这就是说“前程有限,暗里相催”呀!

我们的业因果报、福报诸如此类的形容吧,其实都一样,一种状态,就像瀑布一样,不断的发挥。虽然我们觉得要养生,要锻炼,无非还是一种业力。从整体的速度而言,再怎么养生,活了多长多长,这些只是缓冲片刻而已,本质上无济于事,只有死亡。锣鼓一歇,才知道说是这样的。

所以,“争奈前程有限,暗里相催。符到奉行,不容住滞。”就是你的命根,到这儿该断了。一刻都容不得你再久留,连回头望一眼的机会都没有。“阎罗老子,不顺人情。无常鬼王,有何面目。”独生独死,不讲情面的。那好吧,祖师爷也这么说嘛,说明我活得还不错嘛,为什么先要想这些不痛快的事呢?要知道,因为这些不痛快,一直在很痛快的不断的发生。

“且据诸人眼里亲见,耳里亲闻。前街后巷,亲情眷属,朋友兄弟,强壮后生,死却多少。”我们每天的耳目中天天在见天天在听,邻里邻居、六亲眷属中,谁谁谁说没就没。到现在更多是听到检查出来癌症了,频率高的简直是此起彼伏。所以人在壮年、青年甚至少年时候都死去多少呀,你还想老了再念佛?

“世人多云:待老来方念佛。好教你知”,告诉你一件真理。什么呢?“黄泉路上无老少,能有几人待得老到。少年夭死者多矣。”死是不定的,保不得寿终正寝。“古人云:莫待老来方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你看凄惨不凄惨,命运结局如此,下场就是这样的。

我们有时候看到畜生道,或者一些低级的动物,死的时候更是凄惨。比如在普陀山转山的时候,晚上那些癞蛤蟆都要出来,冬天没有,夏天特别多。在公路上车来车往,少不了每天都能看到碾死的,有的癞蛤蟆被车一碾就成了一张薄薄的纸,贴在路面上。哎哟,用树枝挑到路边,念一声阿弥陀佛,就觉得生命如此的不堪,太惨了。这些动物愚痴的不知道路途中有车辆过来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还争先恐后的往路上跳。

实际上我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又能高级到哪里呢?每天吃喝玩乐,或者在生活的情趣麻痹着自己,一旦跟这个世界结合得忘乎所以了,就会觉得还挺安稳、挺安全、挺保险的。可是实际上,“黄泉路上无老少”,容不得保证能够慢慢等你老了。“等我老了”是一个伪命题,什么时候叫老?能不能等到?这都是两码事。所以第一个,无常迅速,我们往往是顾及不到死亡。

第二个,是从情感上给你说说,死亡的时候你放不下,有什么是你放不下的。就从人情世故上来讲,放不下的无非就是妻儿老小,这是最能够拽住你的因缘。

“又云:自从早年,索妻养儿”,我们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论及婚嫁结为夫妻好像天经地义的事,然后有了家以后开始要养家,养家在现在是特别不容易的一件事啊!“经营家计,受尽万千辛苦。”古人就是这样的,我们现在依然是这样的,特别是男众,自然而然就是家里的顶梁柱,逃脱不了。那么受尽了这样的辛苦,“忽然三寸气短”,人命在呼吸之间一气不来,“未免一旦皆休。”

“一旦皆休”,死了以后什么待遇呢?你一辈子经营家庭,放不下妻儿老小,真正跟妻儿老小的因缘是怎样的呢?夫妻曾经海誓山盟,但是又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多少生离死别中的信誓旦旦,一转眼的功夫,又跟别人幸福去了。你说真的能靠的上吗?因为人心无常啊,这没有对错,人本来的业习就是这样子的,人世间的常态就是这样子的。

所以,纵然你死了,“若是孝顺儿孙,斋得几僧,看得部经,烧得陌纸,春三秋九,做得碗羹饭,哭得几声,犹是记忆爷娘。”就是说,你死了,如果你的这些妻子儿女,稍微可以的,宿世有恩的,那还有可能是为你去做点佛事超度一下,请僧师父来念念经,做堂普佛。或者逢祭日、清明的烧点纸钱,供点菜饭,这也算可以的了。

我记得小时候常讲“初一不出门,初二上老坟”。到初二就去上坟去了,拜老家亲。传统上,老人们这么一直教育还这样,但是我记得我俗家的第三代,就是侄儿侄女们就开始偷懒了,你让他去,他嫌累,没有祖宗家亲的概念,隔代就翻脸不认人了嘛。

所以说,做得碗羹饭,给你哭几声,这还算是好的了,纵然说你放不下,还算情有可原。这次来了浙江,又说句戏论,有一部越剧叫《何文秀访妻》,大概就是一个书生出去久未回家,他媳妇大概以为死了。结果三年后他回来了,隔着窗户看到媳妇还给他上供菜,摆了饭菜、筷子来拜祭他。他还说,哎呀,看来真的是为我做三周年,还说什么感谢娘子情意长。这就是少有的啦。现在呢,不是有个富豪死了以后,司机就把他媳妇给娶过去了,财产也就拿走了。说,“哎呀,原来是我以为我在给你打工,没想到其实是你在给我打工。”你看,这就是人间的所谓情分,不过如此。

记得小时候邻居家殁了老人都要搭灵牌,民间有一种习俗叫“哭灵”,只要家里的女眷都得去哭。我记得那个时候,闺女哭的稀里哗啦的,媳妇哭着哭着就笑开了,控制不住的笑。为什么呢,因为老人家在世的时候生病要花钱,要伺候,这下子把她事省了。哎呀,就是披麻戴孝,把脸用白布搭着,故意拿个毛巾擦眼泪嘛,鼻涕眼泪一把的流,但是控制不住的笑。我记得清清楚楚,当时他的小孩还说,妈妈你不能笑啊,对爷爷不恭敬,越说她越笑。

所以,这才叫人生的真情实感。为什么叫死心道人,这个男女一动情呀,就保证吃苦,谁动的深,谁吃的苦重,就是这样子的,所谓的夫妻,不过如此。

“若是不肖之子,父母方死,骨头未冷,作打财产,出卖田园,恣意作乐。以此较之,著甚么急。”

俗人他立足于什么,给小孩置办产业,害怕媳妇没人供养。实际上告诉你,你走吧,根本不妨碍,没人重视你,没人在乎你。因缘在的时候卿卿我我,死的时候,因缘一断,谁还买谁的账?各过各的。

不肖之子的话,过去世没恩的,父母亲刚刚死了,骨头还没冷,他就把你财产给败光了。这样来讲,你还在乎什么呢?所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做马牛”。咱们中国人这种传统的观念上确实如此,父母亲一辈子就是为子女。以前大家族里面都是往上恭敬,现在都是颠倒的,所有都是往下疼爱。小孩刚生下来就福报大块大块给他往完了损,几乎一个家庭的核心关注点就是这小宝宝。所以说也真是的,千辛万苦,挂碍子孙。殊不知呢,子孙好的话,自己自然会好,他不好的话,你就给留的家财万贯,他也给你迅速玩完,所以不要给儿孙做牛马了。有时候想想也真是欠的呀,一个是欠,一个是还嘛。

“复引古德云”,就是进一步再引用古德的话,这些话都是寻常话,听起来不过是民间的一种顺口,可是确实描绘了世态炎凉中最真切的部分。

“冷笑富家翁”,冷眼看有钱家里的主,以前的一家之长。“营生忙似箭”,就为了把这一大家子养起来,天天算计,天天忙乎,去做生意。“囤内米生虫,库中钱烂贯”,就是已经发的流油了。古人都是家里要藏粮食、藏钱嘛,囤的米已经都生了虫子了,钱多的穿的绳子都已经烂掉了。“日里把秤称,夜间点灯算”,你看说的多么形象!做生意做买卖,白天一秤一秤的称出去,银子就进来了,晚上再把算盘子放在那美滋滋的算,今天赚了多少。算的时候,殊不知,“形骸如傀儡,莫教绳索断”,因为脑后边有伺机给你来点无常因缘的无常大鬼一直在。所以你算来算去,累的身心俱疲,攒的是自己根本花不完,结果呢,“莫教绳索断”,说死就死。

所以,“死心如此苦口劝人,曾许你且做事业,待临终方念佛乎。”你敢这么讲,临终再念佛,晚了呀!

这是我们讲到的第二十问,下面的一小段就是总结。

“当思人生在世”,诸位,我这么一句讲出来,大家都要听进去。“当思”,就是认真想想,琢磨琢磨。我们很多时候都忙的没有精力琢磨,没有缝隙琢磨。“人生在世”,在这个世间,这么过一辈子,是一个人的角色,这几个因素聚在一起到底该干什么?“能有几时”?

人生苦短,“石火电光,眨眼便过”,就短到这个地步。所以说真的,法都是相对的。因为人都有个我执、我慢,作为人的本位和自我认可中,都以自己为范式和世界的主宰。实际上我们看有一些生命很短的众生呀,我们跟他们是一样的。就是在业习果报中,你能召感到忽生忽死的这样一种生命状态,短暂的这种呈现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生命亦复如是。之所以我们还觉得有过了七八十年这种延长感的,都是妄想错觉而已。本质上如“石火电光”,两块石头呯的往一起碰出来闪了一下小火星。我们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眨眼便过”,眨一下眼睛的这个时辰就过去了。

所以说,“趁此未老未病之前,抖擞身心,拨弃世事。得一日光阴,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

说的多诚恳,很重要呀!现在我们还在壮年时候,占据天时地利一样的。你看这是“未老未病之前”,那说明什么,一旦老苦来了,前面讲到的左右安排,苦相现前,病体生病的时候,你“念佛不得了也”,念不了了。所以趁现在尚且有这个能量,有这个心力,把世间事放一放。有一天日子,赶紧念一天佛名,逮着一念就念一声。“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

祖师爷开示我们听起来,好像觉得说,哎呀,就是念不起来嘛,一天确实是退的不行嘛。实际上确实是要发奋图强,修行也要自己给自己给力。正当我们闲暇的时候,猛一念生起来,“当思人生在世”,迅速就反思到轮回苦,我要了生死。这么一念正念,我们要慢慢的训练让它相续,不是有所谓的“思心所”,在思心所上要长养成这样的一条链,链锁反应。这个时候如果速度快,即刻就翻入到正念中,随时随地都能够把“拨弃世事”的这个念头生出来。

这样的话,“得一日光阴,念一日佛名”,就是得一念光阴,就念一声佛名。这样你想想,为什么叫保险了呀,因为我已经存进去了,已经够那个数了,到时候我一定能够取出来,一定能花,而且够花呀!就是只管往进去存,算也不要算,想也不要想存了多少,你只管存到那,自然而然到时候就够用了。

所以,“由他临命终时好死恶死,我之盘缠预办了也”,资粮够了。“我之前程稳稳当当了也”,你看这种话说得多让人心安。“我之前程稳稳当当”,“稳”就是,六道任何情形都不会生起比你往生和佛来接引的力量大,不受干扰。我们常说十拿九稳,这里说的是千稳万当,就是连一点的闪失都不会有,稳稳当当的。

否则怎么样,“若不如此,后悔难追。思之思之。”你自己考虑去吧,大家听了也是自己考虑吧。

这是二十问,就到此为止了。下面我们进入到二十一问,这一问也非常有代表性。这两组的问题,语言其实是非常好懂,但就是特别难相应。这一个问题是关于念阿弥陀佛到底是只管死,可是有一些人还关注现世的生存,在生的时候起不起作用呢?净土法门很多时候确实是被认为就是一个死的法门,阿弥陀佛就是死的时候接引接引而已。在生的时候,好像要关注一下其他更为殊胜的法。

有俗话说,药师佛是济生,弥陀佛是度死,当然这也不失为一种方便的划分。实际上,药师佛也可以济死,当然阿弥陀佛更可以度生。但是我要加一句,阿弥陀佛济死的方法其他的佛都做不到,这个也不要搞错。但是阿弥陀佛也同样可以济生,就是在我们现生中起到无上的护持、吉祥、顺遂的作用。

我们很多时候好像觉得,反正现在风平浪静,没事的话就念念佛。但是说是念佛专修,一旦有一点点事,马上就找其他的门道,就不能够受用这个无上总持功德的佛号了。所以这些方面呀,我也遇到太多的问题。有的人家里有人去世,来问应该怎么办?我说念佛嘛!答说,“哎呀,念佛好”。过了一会又问,“要不要诵什么经?要不要给做啥功德?”他就不说一句佛号就是无上的功德,一切经的总持。说好了不要诵经呀,不要做其他的,就一心一意就给念佛。说“好的”,但是依然还是过不去,又找另外的方子去了。说白了呀,不是真正的为了亡者好,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这颗狂心找到安慰处,自己的心摆平了,好像就把六亲眷属才真正的利益到。我们常要清洗自己的这种见解。

比如有时候说念佛好,但是功课就不知道有多少样花色品种。一会经,一会咒,一会这个那个仪轨。当然要问一下,你到底要干什么?是为了摆地摊呢,还是了生死?当然我们也说对呀,我就是求现世的一些福报,还是先要图个安生。可以呀,人之常情。但是同样,念阿弥陀佛皆能够得来。为什么?大家来看。

“问曰:吾之言过矣。驷不及舌矣”。就是说,好了好了,前面的话我承认错误,说得太过分了。不应该说我一辈子啥都干,不好好念佛,临终的时候再念,这个话不谨慎,我说错了。“驷不及舌”就是,哎呀,说出去了,没办法收回来了,不好意思。

“承师之教,谁不寒心”,祖师爷讲的太对了。谁都听得能够觉得,哎呀,实在是太可惜,太可悲了,大家还是不能够把佛号追起来。“奈何人心易进易退”。

我们也通常遇到一种境界,说在这个世界修行容易退,好像进步很难,实际上这个进退确实是参半的。一般心性不定,或者说激情型的那种人,他进的时候,说他是假的吗,也不是,他是真的。突然间就信誓旦旦的,马上突飞猛进,但是他说退就退了,一转眼一回首他就退。

所以,“一闻警策,勇猛精勤”,果不其然是这样。大家想想我们是不是这样?我每次讲完法,偶尔会收到一些不太熟悉,也好像是头一次听法的这种人发来的信息,说,“哎呀,法师讲的太受用了,从此以后我要怎样怎样。”

但是呢,“忽于目前逢一障难,便转念头,别求方便”。你看说的多么像镜子照我们一样。念佛念的觉得好了,但是只要世间法里边有一点什么不顺,或者一些障碍的话,赶紧转念头说,哎呀,我得想想其他办法。

为什么呢?“都道净业只是身后之事,于今目前无所利济”。这句话大家要听明白啊,问题的核心点就是,都说修净土法门是身后,就是死的时候再说,它主要是主管这个。“于今目前无所利济”,就是现生当世来讲没啥利益,得不到好处。

由于这样的见解,自然而然,“从此身心一时放退。是亦无怪其然耶”。

后面答的大家确实也要认真的了解一下,不要以为说在这里听,想必大家皆是如此,都认为净土法门是管死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为了求往生,因为我们常这样强调。可是大家要知道,阿弥陀佛在现世的功德利益一旦开发,也是不可思议的。这个一直附带着,所以常念佛的人一直在得这种利益,只不过没有特别的提倡而已。

“答曰:汝之所见未广也”,在三藏教法中,佛说的圣言中,你听的太少,看的太少了,不够广,不够深。“岂不见经中道,受持佛名者,现世当获十种胜利。”那我们也听清楚,这里面就讲到了,一个,这是经里面讲的圣言量,不是祖师说的,也不是我们现在猜想说,佛的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一定会有这样的功德,是佛说的。

佛说什么呢,“受持佛名者”,念佛的人,诚心诚意一心念佛。那我特别要插一下,我们为什么有时候得不到下面所说的利益?怀疑心没有断,求效心过于切,完全不能仰仗、靠倒,半带半不带,半是半不是,试一试的心态,所以没有这样的实效。因为后面讲到的殊胜功德,有的人都说我们一直在念呀,为什么没有这些感应呀。

大家也切莫认为,佛陀时代是正法时期,那个时候有这些感应,我们现在已经不行了。当然,这也是客观现实。可是大家要知道,现在如果你把心能够调到正法的这种发心和信心中,这些功德都能现得。什么功德呢?

“一者,昼夜常得一切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

我直白的跟大家讲,念佛就等同于我们一直在斋天。大家知道佛门有一个很庄严的佛事,早上起来做的,就是斋天,供养天人、天王们,念阿弥陀佛就能供,就有这样的功德。斋天的仪轨比较繁琐,供具要特别庄严,念佛的时候就具足了。“一切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就是恒河沙多的这样的眷属,默默地不让别人看见的守护着你。

为什么这样,还得说到名号功德呀!“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不是一切众生心想中吗,在持佛名号所在之处,即是阿弥陀佛本尊所在之处。怎么在的,就是“是心是佛”。这些护法就会相应的守护,因为他也是阿弥陀佛的眷属呀!所谓一念心动就是佛,这个是真事,在他们来讲的话,就现见到功德了,我们不见而已。所以,昼夜常得这样的一些护法守护。

“二者,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为什么说像观音菩萨这样的二十五大菩萨常随守护呢?一个,诸佛菩萨是慈悲护念。你念佛的时候,他要应你的念,来护你的念。当然,这个是属于主动出击,可以这么一层理解。另外一层理解,还是他们被动的也必须来。为什么,应缘如此呀!你忆佛念佛的时候现前就是佛呀,为什么大势至菩萨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来参佛,他要应这个缘呀。阿弥陀佛成佛了,你一念佛,阿弥陀佛功德就全盘显现,那么这些诸大菩萨们就要应缘,必须来守护。这跟他们宿世的因缘和愿力也有关。

再要说有点不能说大不敬吧,但至少就是出格理解的话,就等于说你一念佛的名号,就能够起到召请诸菩萨的功德,比如说观音菩萨。所以有很多时候我们说,到底念佛号呢,还是念观音菩萨的名号呢?一念佛号,观音菩萨就来“常随守护”。

“三者,常得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这个诸佛护念的功德,我们其实一直在信受或者说理解上,基本上都是残缺的,还是少量的,或者说非常少量的。弥陀的光明摄照,他的功能能够穿引我们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全凭弥陀摄受,光明摄照,我们才能信净土,才能够一直信净土。否则,想想我们翻江倒海快速翻腾的这种业,大家真以为能随时随地就凭自己的力量就能信净土吗?就能脱口就在这个这么多的业中,能够在口业中脱口缘在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上吗?大家要知道,我们能够念,这都是佛一直在护持摄受,常放光明,摄受的效果。

当我们觉得相应的时候,阿弥陀佛的护念,哎呀,得力了,那么感应很法喜。当觉得自己不能精进,烦恼障弄得自己很惭愧,又修不上去,不能相应的时候,可是我们还没有完全舍开身心退出净土法门,为什么?因为是佛在护念。就是我们修起来的时候,他就后面推着你修。你修不起来,要退的时候,他就拽着不让你退,这才叫做摄受此人。

“四者,一切恶鬼,若夜叉,若罗刹,皆不能害。”

夺精气鬼、啖众生鬼、罗刹、夜叉等等这些都是性业比较恶的,业力比较恶的,他们有时候就加害于人。但是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一切违缘、灾星就得不了便了。为什么呢,就像《西游记》里边,孙悟空拿金箍棒画一个圈,白骨精就进不来,没有为什么,就是如此功能,佛号就是这样子的。

“一切毒蛇毒龙毒药,悉不能中。”你不会遭遇不测,这都是念佛的功德。这些法现在我们听起来觉得,还有很多念佛的人好像也有时候境况不好,会出现状况。但是我们也听过这样的情形,就是这个人这段时间念的顺的时候,无意中原来的灾殃病业没了,确实是没了。所以到底是不是在相应,能不能相应,要在这个上见分晓。如果倒过来就是说,你不要用念来看你这些灵不灵。而是用灵不灵,来反过来说明你现在念的真是到了这个地步,是这样子的,一定会灵。

“五者,火难水难,怨贼刀箭,牢狱枷锁,横死枉生,悉皆不受。”

为什么能够除去这些夭折、灾难等等诸如此类的?因为佛的无量光寿的妙用。这句无量光无量寿,特别是无量寿功德,真的不是白白的口说无凭的,是真的在法界起弥补、转增我们寿量的作用,就是人的寿命。阿弥陀佛不是还有一个别名叫“不断光佛”吗?不断光的功德,就是让我们相续到有利于修行,平稳、吉祥的一个状态。所以说,“悉皆不受”,真实如此。

“六者,先所作业,悉皆消灭。所杀怨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这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有一个解冤结神咒吗,蒙山施食有时候就念解冤结神咒,阿弥陀佛佛号也有这个功德,就是平常我们所谓的可以自利利他,所以我们说念佛心、求生心才真的是菩提心。

放生的时候我们也会发愿,“并愿捕生人等,同心向善,同得解脱,共证真常”,是真的吗?实际上有时候我们对卖活物的老板恨得要命,比如跟他讨价还价半天,结果他特别吝啬,没有顺我们的意多给点,没便宜点,哎哟,跟这个摊主斗争激烈,哪里还顾得上他的生死和超度他。

念佛的时候能消自业障,这不用说了,经典里面一直给大家讲,自己的业障不得现行。还有超度作用,这个超度不是等到往生的时候,是顺带就把我们宿世有命债的冤家给超度了。所杀冤债蒙佛名号功德力都解脱了。你说他们都解脱了,还会找你的麻烦,还会讨债吗?所以就“更无执对”,就不用解冤结咒了,直接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就附带这个功能。

“七者,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

因为念佛号,所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好梦就来了。而且因为念佛号,诸天就给我们分享一些吉祥好梦。最主要的其实梦也是心,行也是心。只要念阿弥陀佛的心一直在相续,自然而然,阿弥陀佛的身心也在我们的身心中相续、显现,就叫“夜梦正直”。

“八者,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阿弥陀佛是欢喜光佛嘛,所以你不会抑郁,颜色光泽好,气力充盛呀!你的能量足的时候,体现在气场上也是如此的。有的人一看,整体气场都是向外、向上冲的,散发的。有的人,这种气场一看,哎呀,你都想稍微离远一点,要么就觉得越看越别扭,听他说话声音反而会耗你的精神一样。总而言之,这就是常说的不吉利。但是念佛就会“所作吉利”。

“九者,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欢喜礼拜,犹如敬佛。”

《地藏经》里面也讲“人见钦敬”,为什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说,“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说实话,你常念佛,你就出佛的那个范,为什么?真的是相由心生。我相信有一些同修修的好的,真的,你就是活灵活现地看着他的相貌气场在改,甚至突飞猛进的改。前段时间我去看一个好长时间不见的同修道友,就眼看他的耳垂又厚又肉。他还客气的说:“我原来就这样,你不要赞叹啊,我不好意思了。”我说,“我不是赞叹呀,我是真的眼睁睁的看着你的耳垂厚了肉了,特别明显。”那就是实修了,发了心了,成就了众生了,所以才能够世间人民“恭敬供养”,“犹如敬佛”。

当然,前九条那还都属于我们说的世间利益,一条一条的掰开了讲。最根本的法还是要汇归到:“十者,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及诸圣众,持金莲华,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尽未来际,受胜妙乐”。我们如果不往生的话,要做好准备,尽未来际,受诸苦恼,出不了这个苦。要是释迦牟尼佛不来这个国土里边这么示现一遭,或者示现一遭也好,要是他讲的法只讲自力法,不讲他力法,不说极乐世界,不给我们揭秘极乐世界净土法门的微妙法义,由阿弥陀佛的愿力接引的话,如果从世界的这种成、住、坏、空的节奏中,到了我们这个时期,那真的就是可以说一句罪过的话,如果没有净土法门,虽然有佛法,不顶事了。如果没有这么一味灵丹妙药特效药,虽然有医院,有各种各样的常规药,但是治不活了。告诉诸位,这是实话。

最后说,“如上十种利益,经文具载,乃佛口之所宣也”,阿弥陀佛佛号的现世利益也是佛说的。“既是现生来世,皆有利益”,所以常给大家讲,念佛法门是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

“然则世出世间要紧法门”,这词用的,“要”就是最切要,“紧”就是最紧张的时候。我们把它掰开了讲,最切要,简直已经是千钧一发之际了。“无如念佛者矣。但当精进,不用怀疑。”希望大家只管精进念佛,不要多想。现在我一直提倡真的不要多想,不要怀疑。一有怀疑就是一堆问题出来,有时候这问题看看根本就不是问题,无病呻吟,由于不念而起的。所以再套用前几天说的一句话,百千问题都不如当下把一句阿弥陀佛,哪怕一声,给念出来,不用怀疑。

好,今天时间正好就到这里,请大家一起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随喜大家的闻法功德,多亏我们有法,才有希望,好,下次再会,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