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阿弥陀佛文章(第10页)
我们现在是叫做现在,那我们现在对望过去,就是过去跟现在这一块的因缘,我们叫做承...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彼方就是指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彼岸的那个地方,...
第十,何不往生兜率疑 【注文】 又问:兜率内院近在此界,又有补处菩萨于中说法,...
《观经》告诉我们: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
这时代能够好好修净土念佛法门,是最为殊胜的。他是末法时代众生的大慈舟航。修这个...
第九,业重可否往生疑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
佛教的法运分三期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所以这种悬记也就是符合着佛...
近日,有位初学佛的贾居士讲述了一件事。最初带领贾居士学佛的是一位穆居士,此人虔...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无碍异常伦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我等凡夫自性也是具足...
初明性。 序文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
我们刚开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从善念要提升到一种愿力。因为你善念是不决定的...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两人成就者...
刘遗民(352410),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年少丧父,事奉母...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句经文当下令我们要深信这种事事无碍的境界...
省庵大师在《净土诗》里面常常点示我们: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不是我们真正的故乡,...
有人说: 念佛比参禅较为稳当。其实念佛一法,又有事念和理念的不同,事念是念一句...
斋僧供佛、烧香献花、悬幡建塔、念佛礼忏,种种三宝上崇奉,以此功德回向愿生西方亦...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亲菩萨言愿生耶? 答曰:说众...
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极快意之事,...
我们在座的老年人多,家里的女儿、孙女、外孙、孙子,这些人就像自己身上肉一样,他...
舍报往生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读诵大乘。 对净业行人来说,主要是读诵净土五经。此外,像《法华经》《楞严经》《...
【原文】 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界中,五浊恶时,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
六根中,最难摄的有二根,即意根与耳根。意根容易胡思乱想,耳根常欲听外面的声尘,...
【原文】 今果能以妄想心转为念佛,则念念断烦恼。若念念能断烦恼,则是念念出生死...
【原文】 问曰:想即无想,谨闻之矣!然《方等经》中,修无上深妙禅定,令继想白毫...
问: 得生与否,全在信愿有无。弟子在《念佛感应录》里面看过有好多鸟类,特别是八...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
现前见佛,就是你当生能见佛。这就是你信心恳切,用功得力,勇猛精进,得念佛三昧,...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以一种狭隘的自私心去忆佛、念...
【原文】 无量清净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有在虚空中居者,中有在地居...
【原文】 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①,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
有一个老和尚说,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出声念就是煮这个大锅菜,用大火去煮,阿...
有严。俗姓胡,台州临海人(今浙江临海镇),六岁时,皈依灵鹫寺的从法师。十四岁受...
古来注疏,代不乏人,世远就湮,所存无几。云栖和尚著为《疏钞》,广大精微。幽溪师...
二明欣愿行者,复有二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愿求。明...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就是当我们把因...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
彻悟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他生活的年代离我们也比较近,公元17411810...
《弥陀疏钞》中,莲池大师指出凡夫念佛十疑,不如借此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
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波逐流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古...
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里面说,无量的诸菩萨众,在修菩萨道的过程当中,动经恒河沙...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
第十疑,往生行业疑。 问题的提出,就是由于前面九个疑问的解答,能够生起相当的信...
佛教里面佛法是心法,你心能体会到的话,一切法都在运用当中。中国古代有多少祖师,...
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
初一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大家新年吉祥!今天是虎年的第一天,我们寺院也是张灯结彩...
一、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往生,盖念佛之人...
【经文】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
【经文】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①,若一...
原文 : 又问:华严法界,密义重重,以无量修多罗而为眷属,云何唯一念佛门而能普...
世间人对净土法门常常会小看,认为是浅近之法。怎么概定它的特质?印光大师开宗明义...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师对净土宗的修学提出的四个...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①,持八戒斋,修行诸...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念佛,便云火发。何故汝终日...
一、七宝金幢,辉映地表 【原文】 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下有金刚七宝金...
我们透过这三福来看,佛法是非常圆融的,它能够把世间的善法融合进来,把大乘佛法修...
【原文】 客问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贵无生。慕西方而愿往,得毋乖于无生之...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
【原文】 故念佛求生净土之人,寻常有娑婆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之所牵,而不得...
问: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一定须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和其他经...
【经文】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
【经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①,于第一义②,心不惊动,...
曾读古德的净土开示,有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之语,觉得很亲切。后来才知道,这句...
问: 末学在医院上班,遇到抢救不过来的患者该怎么办?今日遇到一个病例,我一边抢...
现生延年的原理 我们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目的不是求世间福乐,可是,我们...
海阳禅人,远参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请益云:弟子某,发愿求生西方净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
净土宗祖师在信愿行方面的理论积累和实践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永远也学不完的楷模。...
真的有西方极乐世界吗?真的有阿弥陀佛吗?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曾经也是。但...
阿弥陀是印度话,阿翻成中文叫做无;弥陀翻成中文叫做量,所以阿弥陀等于是一种无量...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
【经文】 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①。作莲华合...
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那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可以生西方吗?当然可以!...
【经文】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
一、喻旨 为修持净业者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说此二河白道之喻,以明求生净...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阿难当知,无...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
复明通诸经者,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如《净名》《法华》等,旁通如是。乃知此经,义...
信 相信阿弥陀佛 意味着相信智者的觉悟 常常与人感叹,暇满难得,快去净土。所谓...
问: 五逆加上谤法,不能往生。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大安法师答: 在阿...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门。可谓大陀罗尼(译大总持)...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汝...
【经文】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伎乐。又...
这句佛号一定要如香象过河,要截得住意识流,截住它。如果截不住,有时候就是十天百...
到晚年的时候,有两个指标可以看得出你会不会往生: 第一个叫都摄六根,另一个叫净...
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理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三业...
不管修什么法门,都必须持戒,当然念佛也不例外。 戒律对于我们学佛的人,不管是出...
佛眼见无量劫事,故自古及今,无所不见,又戒人妄语,必不自妄语以诳人,又戒人有我...
问: 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意外去世,我很伤心。佛教...
【经文】 次当想水。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多,我们假设每一个人对阿弥陀...
我们修念佛法门,有没有秘诀?印光大师这样告诉我们,如果有人说:我有一个念佛的秘...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
我们经常说我们的业障重,其实我们的业障还不重,原因是什么呢?业障重了我们不会闻...
世有专于参禅者云:唯心净土,岂复更有净土?自性阿弥,不必更见阿弥。此言似是而非...

礼敬诸佛 一者礼敬诸佛。礼敬诸佛是指身业礼敬。通过礼敬,能降伏破除我慢的障碍,...

把今生当做通往净土的跳板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何不往生兜率疑

弥陀名号声声唤醒梦中人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

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得生安养

末法最后住世一百年的佛经

念佛人为何还会遭遇车祸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无碍异常伦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这种善业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欢喜烦恼两处中取证

他依止慧远大师修行,一生三次见佛

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应劝彼念佛求生西方

不能离开事相来谈事外之理

暂居此地非吾土,遥忆西方是我家

念佛好还是参禅好,在于个人是否相应

一切善缘皆回向愿生西方

「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怕死之心与阿弥陀佛大愿相悖

平常都放不下,临命终时能放下吗

下品下生往生之后的情形

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闻此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先把这两根摄住,其他四根就不摄自摄

念佛是以净想转染想

高声念佛面向西方门

鸟类众生好像没有信愿念佛,为何也能往生

不可用通途教理,衡量净土法门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极乐国虚空舍宅之因

彼佛国中有二菩萨最尊第一

五点计数念佛法的实际操作

有严大师示「净土易生」之理

《阿弥陀经》的三大注疏

发菩提心与求生净土有互相增上作用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中生

彻悟祖师一生的行业

凡夫念佛十疑

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一心念佛就具足六度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上生

修净业的人,要对五欲深生厌离

念阿弥陀佛而成就的古月禅师

欲得成就一心应当存诚念佛

大安法师2022新年开示

念佛人常念死时节,方肯切心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下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中生

念佛普摄华严法界

闻到净土法门而不能信受——非愚即狂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上生

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极乐世界依报庄严之地上庄严

净业三福,庄严人间国土,标指极乐净土

修行贵在无生,发愿往生岂不违背无生之义

专修净业,自得心开

念佛难于往生的原因

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需要念往生咒吗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下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中生

弥陀甚易念 净土甚易生

遇到抢救不过来的患者可以为他念佛吗

现生延年转寿的原理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则佛堕妄语矣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

慧远大师三十年迹不入俗

外婆的舍利花

「阿弥陀」具有哪些含义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三观:杂观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二观:普观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往昔的因缘甚深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一观:势至观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观:观音观

为净业者守护信心,说此二河白道喻

《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真身观

《观无量寿佛经》第八观:像观

《阿弥陀经》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

历经尘世千般苦,才知一句阿弥陀佛的珍贵

五逆谤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一念佛名,能净身口意三业

《观无量寿佛经》第七观:华座观

《观无量寿佛经》第六观:总观想

闭关念佛截住妄念流

如何判断自己能不能往生

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修行

念佛必须持戒

欲求长生,莫如净土

学佛的失独老人很痛苦,应该如何面对

《观无量寿佛经》第五观:宝池观

往事不堪回首,这句话你要永远记住

念佛的秘诀与方法

《观无量寿佛经》第四观:宝树观

学佛可以不求生极乐世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