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学佛修行文章(第11页)
前面我们谈到了禅宗的历代祖师,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那么,行解相应就可...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自私的缘故。为什么会有自私?因为有欲故,想尽办法来保护它,深恐它跑了。若是对它不利...
做为一个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就是佛教讲的正知、正念。 第一是要知道人...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净为最重要,处世接物以言语谨慎为第一。 清心是保持内心恬静,...
魔分四种: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魔。第一种魔称为烦恼魔,令修行人趋向于邪途,...
印光大师说:我们菩萨六波罗蜜,其实只有四个法门,就是布施、持戒、禅定、智慧,这...问: 禅宗有些大德悟处很高,如五祖戒禅师、海印信禅师、唐代的圆泽禅师,还有真如喆这些大修行人,有禅定,能开...
大乘佛教,有很多很多的法门可以来修学,古德把整个大乘佛教的修学,把它分成两个重...
我们可以把菩萨的修学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回忆我们刚开...
我书房墙壁上挂着一副勤俭宽和,是一位出家法师的墨宝,这副字一直我非常喜欢。若从...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
【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 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
我从小就有很多的疑问,也喜欢问。长大以后去读书,老师那儿一讲,完了以后,我肯定...问: 《无量寿经》说: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这句话怎么理解?难道在这个世间受个八关斋戒,...
大家天天念《金刚经》,你体会到佛怎么样来善护念、善付嘱啊?你必须得净心。你净了...
我们今生有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怎么来的呢? 从过去而来。 佛教说因缘观─诸...问: 师父,通过什么表现能知道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还请师父慈悲开示。 慧广法师答: 如果我们修行后,心变...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赶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个,你不得自在,因为你没办法操之在我...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
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只和少数众生有所关系。无论居...
祖师立的规矩,都是提醒我们赶快用工啊!说什么病后方知身是苦啊,壮时都与他人忙。...
作为一位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得清净,必须作到随犯、随忏...
正物须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若离世间证菩提,怎见如来金色身? 这是说明:佛法...
我曾经一再强调,过堂也好,上殿也好,要听二磬。但发现现在很少有人听二磬。我想是...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游化至跋只国,净住鞞舍离的庵罗园中。 当时,庵罗女听说世尊于庵...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 绝群离俗,一个修道人一定...
今天讲的题目是「锻炼心」,也就是讨论怎么来锻炼我们的心。 一、锻炼 首先解释「...
修行人要修六波罗密。(六波罗密,即是六度。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忍辱度。...
修行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也不是修给佛菩萨看的。佛菩萨只是指导我们怎样改善生命,...
诸位上座,今天又是腊月三十日了,大众都认为是过年。常住没有好供养,请诸位多吃杯...
鸡鸣丑。鸡鸣丑。曙色才能分户牖。富者高眠醉梦中,贫人已向尘埃走。 或城隍,或村...
诈跟诳的共同点─都是创造一个假相来欺骗别人。我们一般的修学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
当今时代,无论是居士还是出家人,都能方便、及时地接触到佛法。但为什么在我们的生...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咱们拜佛也好,礼忏、念经也好,一天当中上殿过堂的,里头夹着毒素。所谓毒素,就是...
修行最重要是四个字:信、解、行、证。为什么会信得不深、信得不真呢?是因为我们理...
(一)【楞严经】所要对治的就是攀缘心:这个攀缘心怎么要消灭它呢?因为:第一个它...
识是心识,智是智慧。凡夫的心识是有分别的,佛的智慧是无分别的。凡夫与圣人的分界...
若欲化人,必须自己实行,人自生信。光所言实行,尚不专指能念佛而已。凡发心学佛之...
我们禅宗的根本法门的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视妄心为根本道障。但对于刚学...
一般凡夫众生的内心是昏昧闇钝,他也不知道有什么变化,但是这些诸天魔王跟鬼神,他...
佛教弟子,不消谈得。就是佛教徒,但因为善根浅薄的原故,皈依佛法的人虽多如牛毛,...
拜佛烧香 不断恶因 求佛改命毫无意义 赚钱积蓄 不行善事 辛劳奔波毫无意义 活...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
道人重轻 古所称道人,以世所重者彼轻之,世所轻者彼重之故也。世所重者何?富贵也...
若菩萨,懒惰懈怠,耽乐睡眠,若非时,不知量,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 (《...
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律,教,禅,密,净。律是佛法的根本,严持净戒...蕅益大师开示曰: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发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你有志气力量,只作世间豪杰...问: 在修学佛法过程中,有专修与杂修,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衍慈法师答: 佛法无边,菩提之道,无非是要令众...
东林寺每逢法会繁忙时,会有许多开车的师傅在寺门外候着,接送来往的信众朝礼大佛、...
睡时念佛方法 若睡下,或初起,衣冠尚未整齐,或洗澡,或抽解,或至不洁之处,心中...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应用什么方便,又有次第的方法,来修学佛法,请法师开示?...
《阴骘文》,印光大师非常重视这篇文章,它讲到文昌帝君生命流转的状况。 文昌帝君...
华光开敷遍身如来身边有两位小菩萨,一位叫美音菩萨,一位叫妙音菩萨。一天,两位小...
修行人的相有多种。现在讲一个出家人,叫做持律,是民国时期的人。他以前在天台山时...
佛源老和尚在文-革时,坐了三年的监狱,在监狱里每天受持地藏菩萨圣号忏悔业障。三...
在西方传播学中,一些研究媒介的学者把电视观众称为沙发上的土豆,因为电视观众就是...
佛陀所说一切法,不离因缘因,就是万物生长的源头;缘,则为帮助生长的机缘。 一如...
许多人喜欢在寂静的环境中,读书修道。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要如何自处呢?明末莲池...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动念都源于我们对外境的不同认识。《地藏菩萨本...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长老安详示寂,世寿86岁。长老以弘扬净土法门为己任,...
如果我们的眼光看得长远一些,就应当为未来着想,这一生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现世八法...问: 末学学佛知识浅薄,以六波罗蜜布施、忍辱开始,听从了某位师父的话。身在恶世,我感到任一波罗蜜都很难修。...问: 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早晚课该诵哪些经?时间为多久为合适? 大安法师答: 在家的居士,随分随力,一般...
在《长阿含经》卷九中,佛陀游历鸯伽国,与千二百五十弟子一起到瞻婆城,夜宿于伽伽...
今年正月间,一位老朋友萧先生来看我,临走时问了一句话: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最...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我们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样...问: 我非常相信极乐世界有尊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可我是个非常内向,容易走极端的人,我已经皈依十多年了,过去...
佛言: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成就佛法。 何等为十? 所谓: 不离善知识,成...
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贪着心,法爱就是自己认为自己...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去用这个智慧来观察人生呢?我...
往昔古人参访善知识,动辄需跋山涉水数月,艰辛之至。而今交通发达,修行人参访丛林...
佛陀住世时,经常开示弟子修行要福慧双修,才可有成就。如果只修福或只修慧,便偏离...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今开十端,众当谛听: 一不欺心 谓盗常住物,骗施主物,装佛...1.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与佛在涅槃境界上是否有程度上的区别? 答:当然有区别。什么叫法身大士呢?凡是契证了空...
一切众生都因不明因果而在生死中轮回,连猪猫狗都包括在内。因为他知道生死流转中,...
将佛法融于生活可以从小的事情开始做起。 譬如:早上起床后,如果有佛堂的话,先点...
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就是什么也不能要,不能吃肉...
消业第一 金刚萨埵法门 金刚萨埵佛尊因地时曾发如是大愿:「愿我未来现证佛果时,...
这个声闻法这一块我们讲过,我们只用声闻的一部分的概念,我们不完全在声闻法当中,...白骨观即观想人的身体成为白骨的修法。贪欲炽盛的众生为制伏贪毒,可修此观。又作骨想观。依《俱舍论》卷二十二,...
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历代祖师根据丛林清规和各个丛林的生活实际编制了许多语...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内心准备好,这件事情就非常的重要。那么怎么...
针对业力的断恶修善,如果出现安乐的果报,我们应该少欲知足;这里的经文是讲痛苦的...
习惯上,正念是八种修行之道的第七种。当正念存在的时候,四圣谛和八正道的其它七个...
当我们谈到修行佛法的时候,通常都会听到人们说:我只有早晚才有一会儿时间诵经和念...
出家(梵语pravrajya),音译作波吠俨耶。即出离家庭生活,专心修沙门之净...
末法时期,学佛有诸多逆缘。特别对于在家居士而言,要处理好工作和学佛的关系,实属...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尽了一辈子的力,说已经跋涉了...
一、共修时的魔事 修行人发生魔事时会有那些现象出现呢?这可分自修与共修两种情况...我是修学净土宗的初学者。净土宗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为目标,看似容易,实行困难。为什么?难就难在一心不乱这四...
在修行中我们的智慧是因为我们的成见给障碍了。要想开发我们的智慧就要想办法去掉我...问: 当下修学佛法的人最应警惕的是什么? 道安法师答: 我们修行净土法门的人还要警惕一点,世事无常,时不我...
一个人生到世间上来,他是有他的标准的。给他吃的东西应该是五谷、蔬菜,不应该吃动...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保证,...
一、清净的内容 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
人说世间的境缘,正是自己修行的助缘。以这个痛来说,不论是生理痛,肚子痛,病痛,...

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 我们希望这一念心不贪求世...

一切业障皆由妄想而生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修行就要断欲去爱吗

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

修持以净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

二十四种入魔之因

顺境要用行力,逆境要用忍力
为什么有些大修行人转世后不如前生

得到临终正念的三个重点

菩萨的修学分成三个阶段

佛法中的「勤俭宽和」

修行是为了找到自己

修行人要远离六种颠倒

不要只求顺缘,还要求点违缘
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日胜过极乐世界修行百年

要想修行,必须先清净你的心

修行人要开始忘掉过去
通过什么表现才知自己在修行上走对路了

修行要先问自己安住了没有

修行的根本法宝--信愿持名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病后方知身是苦,壮时多为他人忙

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正物须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六根门头无人用

正智正念随缘住

修行人要能耐得住寂寞

如何锻炼我们的心

修行人要修六波罗密

修行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

虚云老和尚除夕普茶开示

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敦煌歌辞)

佛法的修学要先修心再修相

降伏自心的秘决

佛教的治心法

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

把吵嘴的劲头拿来学佛

攀缘心要如何消灭它呢

转识成智的次第与方法

学佛之人所作所为,必须高出平人之上

漫谈日常修行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戒为无上菩提本,修行应一门深入

如此修行毫无意义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古代与现代修行人的不同

修行人不可耽乐睡眠

略释《四料简》要义
学佛修行人应有的心态
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要做老实人,勿学口头三昧

睡时念佛修行要诀
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修学佛法

不是你想修行,就可以修行的

珍惜在娑婆世界修行的善缘

修行人的心一定要直

有障碍才能考验道心和信心

信息时代的修行违缘

精进修行的卖花人

智者除心不除境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海山长老谈净土法门的修行

八因三缘,修一个圆满的福德身
怎样修六波罗蜜
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诵哪些经

八懈怠与八精进法

释迦佛抬头悟道悟的是什么

衣食之中无道心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念佛总是进进退退怎么办

十种成就佛法,十种退失佛法

法爱法执是修行的障碍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真实办道方能获得法益

学佛人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
惟贤长老《实修问答集》

修行从点滴开始

如何将佛法融入于生活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让你面对现实

末法时代8个很重要的法门

收摄六根,调伏爱取
修白骨观的三个阶段

九则佛门中常见的警策格言

菩萨云何应住,你安住了没有

若遇非理扰乱,应起两种观照

正念是佛法的核心

把修行同生活打成一片

出家修行应如何选择道场

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学佛的关系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修行人着魔的主要现象
藕益大师《十大碍行》语译

专注做事少成见
修学佛法最应警惕什么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颠倒事

修行时要先「调五事」

怎样才叫做清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