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其他法师文章(第28页)
社会上还有一种说法: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种说法听起来好象有一些道理,好象...
古人说机深祸深,量大福大,劝诫世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红尘之中心临百事,唯有宽大...
大家学佛的同时,都在做积累功德的事,为自己多修福报,希望今生能生活得更加好。因...
一、如法造像的因果 首先,谈过失和功德的经典里说:量度不准像,正神不受寓。反别...
我出生在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畔的一个古镇,这里风景如画,民风淳朴,只是随着时代的...
真正的养生高手,不见得依靠保健品,有时候,吃对了,普通食材照样养生。特别是下面...
人不会养孩子时,就会溺爱。什么苦都不让孩子受,乃至家务活也不让孩子干,感觉是对...
入秋以后,空气干燥,是秋燥症多发的季节,同样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每到这时各种时...
但是我们这些烦恼习气也不是一生养成的,过去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养成的这种贪瞋痴慢种...
杜漏歌 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邪思妄想沉阴境 取相认同丧本真 话说多...
一般人忌讳白骨观这几个字。修白骨观,不单纯为了修不净,如果改个说法,自观骨相,...佛教把我们的心归纳为肉团、缘虑、集起、含藏、真如五种。因为我们的心是这么的复杂,而且心的问题又是如此之多。...
隆莲法师(19092006),是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大德高僧。俗家姓游,名永康,...
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试着搬动一块巨石的壮汉。佛陀只轻轻地用脚一触,整...
现代人造业有以下几种显著的特点,和以往时代迥然不同。 一、意乐猛烈 即造业时内...
龙树菩萨乃是现生证得欢喜地(初地)之菩萨,其出世本怀,一则为他人宣说大乘无上法...
冈波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说: 如果一个人前生喜欢杀生,今生也大都喜欢杀生;...
我说过,我不是看破红尘来出家的,也不是因为愤世嫉俗。但我理解你的愤怒和委屈。当...
多欲为苦,意思是说: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对欲望贪求无厌,永无止境;总会遭到求不得...
镇江定慧寺的弥勒殿有这样一副对联: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近相亲,怎不满腔欢喜;世人...
维则禅师(约1280-1350年),字天如,俗姓谭,永新人(江西吉安人)。元代...
无我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佛教判断真理的标准,也是佛教区别于其它宗教、哲学的...
在《坛经机缘品第七》中,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
一、物质财富是无常的 论财富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在《佛本生故事》中有一则《樵夫与熊》的故事:有一个樵夫上山去森林中伐木。等伐完...
净业行人都知道,在净土经典中,释迦世尊及十方诸佛都劝人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以期将...
到寺院之后,我们拜佛、拜菩萨。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什么精神呢? 一、学习弥勒菩...
禅宗里有则机锋逼人的公案: 洞山因僧问: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师曰:何不向无寒...
在《长阿含经》卷九中,佛陀游历鸯伽国,与千二百五十弟子一起到瞻婆城,夜宿于伽伽...
儿女们不久你们就要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了。这是一个漫长岁月,将近四十年的职业生涯...
人很多时候,会受到业障牵引,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说,有些明星,喜欢整容,把下...
佛陀要我们这样的凡夫常当系心观身,观二十事,它们是: 一,我此身中,空无无漏;...
在我们的一生中,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需要有种执著追求的精神。但是,如果...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条,需要全体佛教信徒都必须遵守。与佛教的其他戒条一样,五戒戒...
世人疼爱自己的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无论是孩子吃的、穿的、用的,做父母的都会尽...
《杂譬喻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个老母亲唯一的儿子得病去世了,她悲痛万分...
一、施舍与菩萨道 布施、智慧与解脱布施通常分为财施、法施和无畏施,这种解释侧重...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论述佛教般若思想的重要经典,也是禅宗的重...
生死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命题,人类从产生以来就一直追问:人生从何来?人死往何...
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时代。知苦识苦,欲摆脱苦难,发奋图强,天将大...
忏云法师(19152009)在台湾佛教界享有盛誉。法师法名成空,信众尊称他为忏...
先说愿不切 蕅益大师说: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莫若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的决,...
无相、无住、无念是般若法门的三大要领。在性空、无所得理念的指导下,契入诸法实相...
持文不持义: 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则如同孩童...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
中国人养孩子,都知道穷养儿,富养女,认为教育男孩要严格,可以在物质上苛刻一点,...
修忍的利益,如《菩萨地》所说: 菩萨首先观察安忍有种种胜利,即能堪忍者来世怨敌...
龙树菩萨说,人有四种未来:从光明到光明;从光明到黑暗;从黑暗到光明;从黑暗到黑...
我在观音寺认识一个师兄,曾经和我一起住过,40多岁时,就因病去世了,在集美医院...
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 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
娑婆世界的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沉沦在是世情的罗网中。祖孙情、父母儿女情、爱情、...
似乎短短几年间,伴着新的传播技术和人们对心灵层面的更多关注,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
口德,就是说话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伤人。 在郑博士咨询的案例中,一些朋友埋怨自...
摩利支菩萨,梵语Marici,也作摩里支菩萨、摩利支天、日前菩萨、具光母、具光...
出家人专心用功修行,一定多少有成就,有些也必定有些神通。否则没有成绩给人家看,...
佛言: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成就佛法。 何等为十? 所谓: 不离善知识,成...
一、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闻慧,闻到了之后要去消化,好好思惟。思惟的时候...
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有怨气,有委屈,满腹牢骚?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内心浮躁,...问: 有朋友说某人家中观音菩萨很显灵,说是和那家有缘,犯了错被罚在他家修行度化世人的,常附体于女主人和别人...
人生的每一种境界,都是修行,修什么呢。修谦卑。记得以前想要建设一个观音殿,那时...
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谛为根本, 如佛经里面讲,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修...
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为这个世间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的活...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好比一个道场,必须天天要有早晚功课,要是一个寺院,都没...
一、灵隐寺 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有座灵隐寺,是古今闻名的名刹之一,家喻户晓...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但是受八关斋戒,为...
卢舍那佛言:千佛谛听,汝先言金刚种子,有十心。 第一、信心: 若佛子,信者,一...福是什么?俗世以为钱多是福,其实乱世钱太多常常成祸根。俗世又以为权大是福,其实权重的人自己忧深,也被别人怨...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因为有...
如果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国谈论素食,许多中国人可能都会怀有一种说不清、道...
我们现在生活所拥有的各种物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无论是住的房子、吃的食物、用的...
三国时期,刘备临命终之时,给儿子留下的遗嘱中,有这么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是7月23日,徐州却开了一家提供免费午餐的餐厅,...问: 修行就是要生处转熟、熟处转生,这句话要怎样去理解?这是弟子刚从中台电子报四三○期中读到的,和我经常背...问: 请问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只是名词上的不同? 中台禅寺答: 初心是初发心,初初发...问: 为什么有舍利子? 中台禅寺答: 舍利为梵语,即遗骨之意。舍利可分为全身舍利及碎身舍利,前者如广东省南...问: 为何念经时妄想会侵犯念经的意识?如何解脱妄想的侵犯? 中台禅寺答: 人有许多的无明妄想,而在这些无明...问: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这首偈子如何解释?其主要意涵为何?出处为何?谢谢法师...问: 想请问在金刚经讲录中有关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一句的解释,用钱财布施属色尘,法布施属...问: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就是说没有男女相. 在现今社会里女众为何比男众易得度?男众一当得度就非常的...问: 佛法中提到病由业生,业由心生,心念与疾病的关联为何?要如何善调身心? 中台禅寺答: 所谓过去因,现在...问: 师父曾于说法时开示:必要的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什么是金刚怒目相的真谛呢?修行学佛的人,在面对他...问: 能否开示自净其意的意义。 中台禅寺答: 自净其意出自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问: 菩萨为何有无明?菩萨的无明与众生的无明有何不同?能否觉无情,如果不能,怎么会有情及无情同圆种智? 中...问: 请开示成、住、坏、空的定义? 中台禅寺答: 成、住、坏、空是指世界从形成到毁灭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问: 关于慢心,末学不甚明了。什么是卑劣慢?与其他慢心的区别为何? 中台禅寺答: 只要对他人心存比较,进而...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讲的,善知识有八种德相:何等为八?谓如有一安住禁戒,具...问: 烦恼心虽在当下放下,过一会儿又上心头。请问心要如何真正放下?所谓当下大彻大悟,是悟了什么呢? 中台禅...问: 对于无奸不成商这句话,法师有什么看法与见解呢?可以为我解答吗?谢谢。 中台禅寺答: 佛法中有五戒──...
在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 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两位圣者与我...
古德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这是勉励改过行善的人,往昔的过...
大豆,又被称为珍珠黄、玛瑙豆;早在三千年前,已被中国农民所重视。中国的耕地总面...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种不同的遭遇,是祸是福、是苦或是乐;表面上看是命中注定,命运...
光阴迅速,人命无常,万物皆变异,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无常,于是有无我观,佛经里句句...
三伏天可谓是夏季最为炎热的时候,那在三伏天吃什么才更健康呢?下面几种蔬菜瓜果建...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福报的化现。福报可以化现成三种:第一,色身的健康,...
释迦牟尼涅槃说无常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至尊释迦牟尼...
用功很简单,高旻寺是一个禅宗道场,禅宗道场是讲用功的。禅宗道场讲的是行门而不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
一、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 省庵大师(1686-1734)清朝时著名净土宗高僧,为...

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心,对自己的心作开示。因为我们的心经常被种种分别念的波涛扰乱着...

【推荐】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推荐】机深祸深,量大福大

【推荐】所积之福已被自己折损

敬造如法佛像

明心法师的出家学佛心路

秋季的「四大名补」

不让孩子受苦,以后他就很苦

秋吃三种果最润燥

去除烦恼习气要下狠心

【推荐】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白骨观实修法
【推荐】心的五种归纳

中国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

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强

现代人造业有四种特点

念佛是二力法门

【推荐】如果常做某一类的事,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

【推荐】诉苦与抱怨反而会徒增苦恼

多欲为苦--警惕欲望的祸患

【推荐】何妨大肚包容

【推荐】维则法师的净土思想

「无我」的定义及其意义

若于转处不留情

【推荐】财富有枯竭的一天,只有自性宝藏才是取之不竭

施恩、受恩与报恩

【推荐】净土法门有何殊胜之处

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什么精神

生死随缘

八懈怠与八精进法

世界500强高管对女儿的忠告

为什么业障重的人口味比较重

凡夫应常系心观二十事

学会放手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推荐】五戒的制戒因缘

善待我们的父母

有勇气死,何不更好地生存

布施、智慧与解脱

持诵《金刚经》的功德与灵验

今世的生死只是一段短短的旅程

以今生之苦海,渡涅般之舟

高僧掠影--忏云法师

愿不切,行不深

无相、无住、无念

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略说佛法大意

男孩养志气,女孩养气质

能堪忍者来世怨敌少

人有四种未来

【推荐】你下辈子的房子买在哪里

业的三种报应模式

【推荐】六道之中,情难长久

小资型学佛和商人型学佛

【推荐】嘴上不积德,最终是害了自己

摩利支菩萨的功德利益

【推荐】追求神通的种种弊端

十种成就佛法,十种退失佛法

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推荐】佛教智慧与幸福人生
观音菩萨会附体显灵吗

【推荐】谦卑是修行人一生的功课

知苦才能离苦

【推荐】你的生命不因别人的喜欢而存在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诵经

中国十大名寺佛教文化

六斋日的渊源

十种金刚心
福是什么?钱多就是福吗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当代素食观念与餐饮业经营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推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免费吃素悄然流行 徐州首家免费餐厅开张
「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怎样理解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舍利子是怎么来的
如何解脱妄想的侵犯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如何做到远离六尘而行布施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
心念与疾病有何关联
什么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
「自净其意」是什么含义
菩萨的无明与众生的无明有何不同
何谓「成、住、坏、空」
何谓「卑劣慢」
如何择法择师
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如何看待「无奸不成商」

救世大悲观世音

至诚改过,行善改命

大豆--避免饥荒的重要武器

人生的祸福来自于因果

圣一老和尚八关斋戒开示

三伏天要吃什么

【推荐】怎样把福报留住

禅宗历代祖师传法偈

歇即是菩提

【推荐】太能算计的人,实际都是很不幸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