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面,甲二、正文。

关于大乘佛法的生命观,《华严经》讲到“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句话的简单解释就是说,我们的生命现象其实是我们内在的思想变现出来的。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有布施的思想,所以我们变现出富贵的果报;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有悭贪的思想,所以我们生命当中创造了痛苦的果报;因为我们内心当中经常保持忍辱,所以我们显现出庄严;遇境逢缘的时候经常产生瞋恚,所以我们创造了丑陋。所以,从这个观念当中来说,我们要改造我们的生命,最彻底的方式就是改造我们内在的思想。

在智者大师的《法华玄义》当中提到,要改造思想,就要修习止观。智者大师把止观分成了三种的方法:

第一个是修出离道。这个出离道就是我们观察现前的五蕴身心,以五蕴身心为所观境。观察我们现在的这个身心的果报是不净、苦、无常、无我的,它是杂染不清净的,是无常变化的,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对现在的这个果报产生厌离。当这个厌离的思想生起的时候,我们三界果报的力量慢慢地就消失掉了,我们就不再来三界投胎了。这个叫出离之道,以五蕴为所观境,就是以众生法为所观境。

第二个是以心法为所观境。以心法为所观境,就是观照我们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透过我们对内心的了解,知道我们这一念心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了解到所谓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因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所有的恶法可以消灭,所有的善法可以成就,而发起了广大的菩提心。修菩提道,观察心法而修菩提道。

第三个所观境是直接观佛的法界。观察佛的依正庄严,生起欣求、好乐的心,这个时候修相应道,跟阿弥陀佛、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在密宗、净土宗这个大乘的不共法门,修本尊相应法门。

所以,大乘的止观之道有三种:一个出离道;一个菩提道;第三个,相应道。净土法门当然主要是相应道,因为它整个修学的过程当中就是修忆佛念佛,直接观察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而产生感应,产生一种灭恶生善的效果。这是整个净土宗止观的修法。

甲二、正文  乙一、总标核心五愿;乙二、别示其余诸愿当然,我们在观察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时,你要观察,一定是依教起观。你要先了解它有什么功德,你才能够观察。

我们看甲二的“正文”。这一科就正式说明阿弥陀佛构成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四十八个愿。这个愿总共分成两段,第一段是总标核心五愿,第二段是别示其余诸愿。

乙一、总标核心五愿丙一、住定证灭愿(十一);丙二、光明无量愿(十二);丙三、诸佛称叹愿(十七);丙四、十念必生愿(十八);丙五、临终接引愿(十九)善导大师把四十八愿分成两类:第一个是根本的,第二个是枝末的。根本的有五个愿,就像树的根本。你要了解这棵树,你一定是先掌握它的根本,然后再研究它的枝叶花果。了解四十八愿亦复如是。你要先把整个极乐世界根本的五个架构建立起来,你才能够了解其他的四十三愿。

这根本五愿,善导大师分成三类:第一个,说明净土的无上果,就是第十一愿跟第十二愿,赞叹净土法门的果地功德有两个愿。第二个,说明净土的无上之因,往生的正因,有十八跟十九。那么兼具因果的有一个,十七愿。这五愿等于先赞叹果地功德,再说明因地的修学。所以,这五个愿了解以后,你对于净土法门这个本尊相应法的因果,就能够掌握得很清楚了。

丙一、住定证灭愿(十一)

我们看第一个,丙一,住定证灭愿。

极乐世界往生的功德有两个:第一个,住定;第二个,证灭。这两种功德,是在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当中最有代表性的。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导读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我们加以解释,看消释的地方。

“设我得佛”,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往生净土的,国中的天跟人……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是只有两种道:一个是天道的众生,一个是人道的众生。这个地方的国中天人就表示这些都是带业往生的凡夫,他是生在凡圣同居土的天、人。当然,这些人的烦恼是没有断的,因为他带业往生嘛,他只是靠临终的正念感应道交去的,所以他内心当中怎么样?充满了烦恼,也充满了罪业。这些潜伏在阿赖耶识的烦恼罪业,在这些天人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他的烦恼、罪业都不能活动。他会出现两种的功德:第一个,安住定聚;第二个,必至灭度。这个安住定聚是指的刚开始往生的初心菩萨来说的,你刚刚往生不久,你安住在正定聚;那么你在极乐世界住久了以后,你必至灭度。

我们先看这个安住定聚。正定聚这个“定”不是指禅定,是指智慧,无漏的我空、法空的智慧。在大乘的经论当中是把众生分成三类:

第一个叫作不定聚。不定聚就是十信位的菩萨,他的内心圣道的力量没有坚固,所以他是可进可退,有时候进,有时候退。像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子,有时候正念很强,有时候烦恼现前。这叫不定聚,就是他的内心善恶不决定。

第二个是邪定聚。邪定聚就是外道,他有很坚固的邪知邪见,所以他是怎么样?邪定聚。他的思想特别坚固。

第三个是正定聚。正定聚就是十住位以上的菩萨,他内心当中对于实相的真理如实安住了,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些带业往生的天人,他到了极乐世界以后完全安住在正定聚,他的烦恼不能活动,罪业也不能活动,他有这种力量。

这个地方是就着刚往生的菩萨来说。

那么他未来的生命有什么样的目标呢?必至灭度。这个菩萨只有一个方向,他不可能再到人世间做人天、做国王,不可能成就人天果报了,他也不可能到二乘涅槃去了。这个安住在正定聚的菩萨,在极乐世界,他的生命当中只有一种情况,就是直接地成就大般涅槃,没有其他的方向。这个地方是说明,假设这两个愿望不成就的话,“不取正觉”。

我想,我们读《阿弥陀经》,有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是核心的思想:第一个,“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极乐世界是一个离苦得乐的世界。第二个,“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你在这个安乐当中是成就不退转的功德。

这个不退转,当然对一个入圣位的菩萨影响不大,但是对凡位菩萨的影响是很重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上说,极乐世界的四土当中,他觉得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这三土没有什么特别。他说,你要研究极乐世界,它最有特色的、最不共于十方佛土的,就是它的凡圣同居土。

这凡圣同居土太特别了,所以蕅益大师说:“一切即是,一切即非。”极乐世界的人民,有烦恼,但是安住正定聚,他不退转。你说他是圣人,他烦恼没有断;你说他凡夫,他又安住正定,他内心当中显现的一种正念正知的相貌。所以你没办法判教的。

蕅益大师说,因为在其他的佛土当中,凡圣同居土经常有退转的过失。我们的心念是因缘所生法,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呢?是因为有因缘的力量才出现,它不是有自性。

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你说你是好人还是坏人?答案只有一个,很难说。你在什么环境,你就出现什么样的心情。这就像空中的羽毛,你说这个羽毛是往上飘还是往下吹?很难说。羽毛是不能决定的。我们一个资粮位的菩萨,要找一个好的环境是很重要,因为我们的心是什么?心随境转,我们控制不了自己。

而极乐世界呢?在《净土十疑论》上说,为什么往生了极乐世界能够成就不退转呢?他是凡夫,他有烦恼,他为什么烦恼不活动呢?智者大师说有两个主要因素:

第一个,三宝的加持力。三宝的加持力特别强,这个是不共于其他的十方佛土的,佛力的加被。你整天跟阿弥陀佛在一起,你的菩提心特别坚固。二是法力的加被。极乐世界的五尘,有情无情同宣妙法。你经常听闻佛法,你能够加强观照力。三是僧宝的加持力。诸善聚会,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忏公师父常说的依众靠众,容易产生正念。

第二个,在三宝加持当中,他是寿命久远,他没有分段生死的障碍。我们一个人,换了一个果报就换了一个想法,这个分段生死很严重。你看你前生是个男人,你是用男人的思想;你今生变成一个女人,你变成一个女人的思想;你要变成一只蚂蚁,你就变成蚂蚁的思想。这个就是什么呢?这个就是因缘所生法。这个法不是独立的,它是由因缘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内心当中有很多的烦恼、有很多的善业,但在极乐世界烦恼不能活动,因为它没有活动的空间,它没有那个因缘去刺激。

所以这个地方非常重要,一种不退转的保证。极乐世界是怎么样?住定、证灭。你到了极乐世界,刚开始叫住定,你未来的目标叫作证灭,这个是道出了往生极乐世界的真实功德。

丙二、光明无量愿(十二)

我们看第二段的“光明无量愿”。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导读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我们加以消释。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光明,我身上所发出的光明。佛陀的光明有两类:第一个是常光,第二个是放光。常光就是经常存在的。你看我们画佛像,佛陀的头顶上有一个像月亮一样的,圆形的,那个叫常光。放光就是佛陀有特殊因缘的时候,比如说佛陀说法,众生有业障,他过去有谤法的因缘,他是没办法听进去,佛陀从头顶上、从胸前、从白毫放光来加持他。这个地方的光明是指的常光,经常性的光明。

释迦牟尼佛的光明是一由旬,四十华里。我们看看阿弥陀佛的光明有多大。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我身上经常性所发出的光明,假设是有限量的话, 什么叫有限量呢?他讲出一个最低的标准,就是我的最低标准,不可以少于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这个“那由他”就是亿,百千亿亿诸佛国。一个佛 国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假设我的光明,最低限度是少于照了百千亿那由他 诸佛国,我就不取正觉。

前面的果地功德是约着你往生以后的受用,这个地方的光明无量愿是就着现在。你是一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当你身心苦恼的时候,你忆念阿弥陀佛的光明得到的受用、加持。

那么我们内心当中遇到了苦恼、遇到了障碍,我们忆念弥陀的圣号,跟弥陀的光明感应,有什么好处呢?在后面的第三十三愿当中提到:“若有众生,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说,你内心当中忆念我的圣号,马上就会触动我身上的光明。这个时候有什么功德呢?“身心柔软。”我们一个烦恼很重的人是身心刚强,而“身心柔软”是说明他的业障消除了。所以,这个地方的光明是约着你现世的利益。

就是说,我们现在念一句佛号的时候,最少最少两种保证:第一个,你现在身心柔软;第二个,你来生,来生实践的就是什么样呢?安住正定聚而必至灭度。这是两大保证。

关于阿弥陀佛的光明,我个人曾经跟阿弥陀佛的光明有过一次的接触经验,我提供给大家做一个参考。那是在几年前,应居士的邀请,到美国华盛顿 D.C.做一个《阿弥陀经》的演讲。刚开始去的时候,第一天人数不多, 大概七八十个。那要讲六天的《阿弥陀经》,后来几天越来越多,到最后一天圆满的时候,一百二十多个,算不错了,很多了,因为美国人住得很分散。讲完以后,听众很欢喜。我自己那个时候刚好讲第十五遍《阿弥陀经》,我也很欢喜。

讲完以后,居士说,还有一天的时间,隔天就请你们到华盛顿去参观那个科学博物馆。我说,好啊,去看看也好。讲完《阿弥陀经》的那天晚上,在睡觉的时候,就有事情出现了。我在梦中看到自己在讲经,那个时候法座坐得很高,下面很多人,讲什么课没有印象了。讲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间整个灯光变暗,然后跑出很多的黑影在里面流窜,黑色的影子。我的直觉那就是一种鬼神在障碍。当然,鬼神在那干扰的时候,那些下面的听众就一阵一阵地惊叫,没办法上课。我那个时候就赶快闭起眼睛念阿弥陀佛。我印象里面念没有多久。念了几声以后,就从右边的窗户那个地方照进来一道金黄色的光明,非常清楚,好像是夕阳金黄色的光照进来。它一照进来的时候,整个房间又恢复了光明,那个黑色的影子就全部消失掉了,整个会场又恢复清净,我内心当中也感到非常安乐寂静。但是那个时候又醒过来了。一看三点钟,还早,又继续睡。

第二天我们要去博物馆的时候,吃完早餐,大概八点出发。那个居士说, 博物馆九点才开,我们顺路先到五角大厦去参观一下。我说,好啊,去看看吧。到五角大厦,站在门外那个地方照了几张相。后来远远走过来一个上尉军官,一个老外,请他帮我们合照一张。有人就提议说,那我们到里面去看看吧。我那个时候内心当中就有一种不祥的征兆,我说不要了,快九点了,我们离开这个地方好了,赶快去科博馆。后来大家就接受我的建议,我们上车就走了。我们这个车子开不到五分钟,五角大厦就爆炸了,整个就是浓烟密布。他们说,欸,你看,我们刚刚去的地方已经浓烟密布了。我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到了华盛顿街道的时候,整个街道管制了。后来才知道有飞机恐怖攻击,炸到那个五角大厦。我们逃过了一关,我感觉是阿弥陀佛救了我们。那个时候我在梦中见到阿弥陀佛光明的时候,内心感到真的是很安详、寂静。

其实,我们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即使你没有看到光明,其实你身心当中已经出现光明,这是真的。台大的教授用科学仪器去测试,说一个人身上的光明本来都很羸弱,除非你身体很好,但是他找来印度修瑜伽的修行者,他一打坐,他身上的光明非常强。但是,一个人心中念佛的时候,他的光明比那个打坐的光明还强。心中念佛的时候,那个佛力的加被不可思议。那么他的光明哪里来的呢?当然是弥陀的摄受。所以,在黑暗当中你也不要怕,你心中念佛的时候,其实你身上是出现一道光明,而这个光明就是弥陀的加被。

这个地方是说明极乐世界的两种功德:第一个是往生以后的功德,第二个是现世的功德。

丙三、诸佛称叹愿(十七)

我们看第三段,诸佛称叹愿。前面是赞叹果地功德,这个地方是说明、赞叹极乐世界的因跟果,兼通因果。我们看经文。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导读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我们加以说明。在我成佛的时候,有十方无量的世界。这些世界当中已经成就的无量诸佛,必须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个,要咨嗟。这个咨嗟就是赞叹的意思,他要赞叹我所成就的果地功德。我们前面说过的,他能够不退转,他能够有无量的光明,这个是赞叹净土的果地功德。第二个,称扬我的圣号。这是赞叹我的因地的修学。也就是说,在我成佛了以后,我希望十方诸佛都来赞叹我的功德,都来称扬我的名号。假设不如此的话,不取正觉。

每一尊佛做的事情都是不颠倒,一定是有他的道理。古德说,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功德、阿弥陀佛的圣号一定要有诸佛来称叹呢?这个地方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我们引用蕅益大师的开示说,这是表示这个法门的甚深,法门特别的深妙。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说,《阿弥陀经》这个经文有两个特色:第一个,无问自说。没有人能够问,而且在整个过程当中,舍利弗尊者连回答都没办法回答,都是佛陀单独一个人来自圆其说的。第二个就是它流通分的时候,是六方诸佛的称扬赞叹,这个是在其他经典当中所少有的。

一般来说,佛陀在教化的世界当中,一个世界不能有两尊佛,一世不能有二佛。但是在特殊的情况当中,佛跟佛之间会互相证明,特别是这种难信法门。你看《法华经》,《法华经》是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把前面的三乘方便会归到一心的真如。佛陀说,其实法门都是方便,真正的修学是在那一念心性。在心性当中没有所谓的声闻乘,也没有缘觉乘,也没有菩萨乘,每一个众生就是现前一念心性,“无二亦无三”。这样的思想,当然很多人很难接受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到了<见宝塔品>,就请出过去已经灭度的多宝佛出来证明。多宝佛说,释迦牟尼佛说的是对的。乃至于到最后流通分的时候,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来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话是对的。

那么为什么这个地方诸佛证明呢?蕅益大师说,因为净土法门菩萨没有资格流通。你看《华严经》《法华经》,都是由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来流通;但是净土法门,菩萨没有成就净土的经验,菩萨还在成熟众生、庄严净土, 所以净土法门只有诸佛可以去称扬赞叹而流通,因为他才有资格。所以,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十方诸佛来称扬赞叹,是说明这个法门的甚深。

第二个,说明这个法门的广大。善导大师说,如来以无尽大悲而出兴于世,其最终目的,要惠以众生真实的利益。说佛陀是以大悲出世的,而出世的目的,是给众生真实的利益。善导大师说,念佛一法,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故。那么给众生最真实的利益,莫过于你告诉他忆念阿弥陀佛的圣号,而现生消除罪障,临终往生不退。

所以说,从这个法门广大的角度,也值得十方诸佛来称扬赞叹,因为这个法门太普遍了,它不需要拣别根机的。你看你修唯识观、天台观,它第一个一定要过滤,你这个人是不是通达诸法实相。没有一个止观是不通达诸法实相而可以上路的,不可能!它要拣别你是不是大乘圆顿种性。只有念佛法门是三根普被,所以它不需要拣别根机。不用拣别根机,当然十方诸佛就可以普遍地流通,使令他的弟子广泛地受益。

所以,这个地方的诸佛称叹,就说明了这个法门的甚深跟这个法门的广大。这个地方是通于因跟果,称扬阿弥陀佛的因果。

丙四、十念必生愿(十八)

再看第四条。这个地方第四跟第五,就是十八愿跟第十九愿。这两个愿就很重要了,跟我们往生很有关系了,这个是往生的正因。往生正因当中,这个“十念必生”是为中下根机而发的愿,摄受中下根机;这个“临终接引”,第十九愿,是为了上根机的人发的。

我们先看第十八愿。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导读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个愿太重要了!善导大师说,所有的四十八愿以五愿为核心,这五愿当中又以这个愿当愿王。因为有这个愿,使令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才能够成立,使令生死凡夫才能够出离三界火宅。

这个愿古德的注解很多,我们根据解释第十八愿最有权威性的、最有代表性的善导大师的注解来加以解释。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是出名的,他的第十八愿解释分成三段,叫机、行、益——根机、修行跟利益。先看根机。

在我成佛以后,他的根机——十方众生。这以下的修学的因果,是摄受哪些人呢?是摄受十方众生。善导大师说,这个十方众生是怎么解释呢?就是颠倒众生,就是我们一般还没有学佛的。这种颠倒众生,有时候造善,有时候造恶,像空中的羽毛,内心完全不决定的,这个叫作十方众生。这个颠倒的众生就是整个十八愿所收摄的根机。他也不是说一定要修行,当然他也不是说一定要造恶,他是看情况办事的。

那么他的行,看他的修行有三资粮。“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刚好是信愿行三资粮。善导大师说,这个三资粮,最重要的就是“至心信乐”,这是往生的关键。

先看“至心”。这个至心就是真实不虚妄的心,他内心要非常的真实, 没有任何的虚妄。这个“信乐”就是一种顺从皈依的心。“至心信乐”,简单地讲,善导大师说,一个人修行的成败就只有四个字:顺从本愿,不要对本愿有所抗拒。看他后面的文的意思就是说,你在念佛的时候,放下你的自我意识,完全顺从阿弥陀佛的本愿,就好像说你这个人不存在一样,那种感觉就是这样,这个叫作“至心信乐”。你是一个造恶凡夫,你内心当中积聚很多的罪业也好;你是一个持戒的菩萨,你内心很多的善业也好,你把你内心当中所有的自我所累积的这些善恶业的思考全部放下,一心地顺从本愿。

这个“顺从本愿”,善导大师说有两个标准,叫作所信的决定跟能信的决定,就是所信之事决定跟能信之心决定。所信之事有三个,有三个事情要相信的:

第一个,“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那么什么叫顺从本愿呢?对于事相上你要生起三种信心:第一个你相信你是罪恶生死凡夫,你相信你无始劫来阿赖耶识当中累积了无量无边的罪业。也就是说,你修行不是从零开始的。诸位要知道,你是现在开始修行的,但是你不是现在才有生命的。你在修行之前已经有很多很多的生命,已经累积了很多很多负面罪业的力量在你的心中,你是从这个角度开始修行的。你是从一个内心满是污泥的状态才开始修行的,你要相信这个事实。你不是在一张白纸当中开始修行的,这个纸已经画得乱七八糟了。所以,第一件事情,你要相信你是罪恶凡夫,这个你要相信。

第二个,“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你已经在三界当中流转很多次了,无量次的流转。

第三个,“无有出离的因缘”。你根本没有力量能够离开三界。你现在开始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整天的拜佛、持戒、修止观,你就是不能离开三界。这不是你要不要,而是你根本做不到。你要相信这三件事情:你相信你是业障凡夫;相信你已经流转太久了;第三个,你没有出离的因缘。这是你要相信的三件事,你才够顺从本愿的。

你相信三件事情而生起三种的决定心:

第一个,“彼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你要生起三种决定心:第一个,你要相信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法界当中的确存在四十八种力量的,这个你要相信这件事情,这个是你对佛的信心。第二个,你对自己要有信心,“无疑无虑”。你不能有任何的怀疑,不能有任何的忧虑。怎么说呢?你念佛的时候,就想,哎呀,我业障深重,我福报不够。这是不顺从本愿!你内心打妄想就是抗拒本愿。抗拒本愿的结果,当然阿弥陀佛不能救拔你,就不是至心信乐。你在皈依佛陀的时候,你不能说你业障深重,你也不能说你福报不够。为什么?因为你已经不存在了。第三个,“乘彼佛力,决定得生”。你相信他一定有足够的力量救拔你。阿弥陀佛要救你,绰绰有余。这个时候“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叫作至心信乐,叫作顺从本愿。

我希望大家把这个十八愿的核心思想——这个“至心信乐”抓到,你就知道念佛的时候心地法门怎么操作。这是一个往生的关键。当你至心信乐,你的内心当中把身心世界完全放下,你是造恶凡夫也好,你是造善也好,总而言之你在念佛的时候顺从本愿,你的心跟佛合为一体了。那么合为一体, 当然产生很大的加持力了。你要求什么呢?你不求人天,也不求二乘涅槃,你要求是怎么样呢?欲生我国。我心中顺从本愿以后,我只有一个希望—— 愿生彼西方安乐国。

以这种顺从本愿而产生的愿望的力量,在临终具足十念。在古德的注解当中,大部分都说这个十念就是临终的十句佛号。不过昙鸾大师解释比较合理,他说不一定是十念。他在《往生论》中说,临命终时,相续称念,业事成办,不局数目。临命终的时候你就是相续称念就好了,直到你的净业成就,不要去管十念、二十念。

你能够具足这三种资粮,假设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当中唯除了两个情况:第一个,有重罪的因缘。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的重罪。第二个,邪见,毁谤大乘正法。这两个是拣别的。

这个地方就说明,这个愿后来被历代的祖师公认为往生的最低标准,就是我们讲的临终的随念往生。就是这个人可能是造恶凡夫,临终的时候听到净土法门,他做一件事情,“顺从本愿,欲生我国”,然后相续称念佛号,结果就往生了。这个是叫作随念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