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言童子经卷上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游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摩诃菩萨无央数。尔时城中,师子将军第一夫人孕有德男,天虚空唱大音声而告之曰:「童子!汝当怀抱道教思惟经典,慎莫宣说世之言谈,晓了方便度世之法,少言尠辞舍方俗事,当归正义不取美辞严饰之说。」童子遥闻如是音教,未曾啼泣亦不出声,初不自现婴儿之相,至于七日颜貌悦豫无有顦顇,众人来观视之无厌。或有人言:「此儿无声,用为育养?」父母答曰:「是非随宿,吾当育之。所以者何?今观此儿,威容颜貌端正姝妙巍巍难量,非是凡庶之所能及,实不虚妄。」于时父母亲属知识见儿无声,因共字之号曰无言。
于是无言童子,渐遂长大至于八岁,四方众人来观察者无有懈厌。其有方面或有法会分别义者,辄诣其所谘受法言,寂然静思亦无所说。时彼童子而于异日,与其父母五种亲属朋友知识,至耆阇崛山而诣佛所,稽首足下右绕三匝,于世尊前叉手而立,覩无央数十方世界诸菩萨会亿百千姟,各各处于严净之座,心大欢然善意生焉。时舍利弗前白佛言:「唯天中天!是无言者师子将军之子,端正姝好威光难量巍巍如此,离于言谈而无所说,其人前世有何余殃,生无有声又不能言?」
佛告舍利弗:「止止!勿得辄慢无言童子。所以者何?此人则是菩萨大士,于过去佛殖众德本,供养无数诸佛正觉,稽首足下得不退转,当成无上正真之道。初生之时,天于虚空宣扬大音:『童子,汝当抱道意,思惟经典勿有世谈。』以是之故,今此菩萨寂然不言,受柔顺教于兹八岁,一心结舌而无所说,以斯憺怕奉行四禅。」
世尊复告舍利弗言:「其有众生,若能覩无言菩萨悉顺道教由此无言,以是之故今有大会,当说经法,开化导利于无央数不可称人民之众。」
于是无言菩萨即如其象,三昧正受而现瑞应,令诸声闻及众菩萨、天、龙、鬼神、揵沓和阿须伦、伽留罗、真陀罗、摩睺勒、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众会,各于右掌化生莲华大如车轮,其色若干微妙鲜好,其香难量,见者心欢。彼莲华上则有自然诸化菩萨,结加趺坐,三十二相庄严其身。无言菩萨见大神足,稽首世尊重自归命,其莲华上诸坐菩萨,叉手卑身亦三自归。无言菩萨口适宣此稽首归命,应时自然恒边沙等诸佛世界六反震动,大音普闻,天于空中叹若雷震,则雨众华,箜篌乐器不鼓自鸣。
无言菩萨承佛威神,大愿所致,踊在空中去地四丈九尺,大菩萨众亦复如是。无言大士而于中与菩萨异口同音,以偈赞佛:
「无形而现形, 亦不住于色,
欲以开化众, 现身而有教。
佛者无色会, 亦不着有为,
皆度一切数, 导师故现身。
显相三十二, 奇好八十种,
以严其身体, 为众讲说法。
法者则无相, 亦无有音响,
无声不可得, 无念寂微妙。
佛法觉了法, 处在佛树下,
彼道无言教, 言辞无所说。
其法无形法, 求相不可得,
以无相之法, 安可有所说?
愍伤于群生, 此佛之大恩,
分别无所获, 所说不失时。
晓了无所得, 解空无所获,
能如此养者, 佛义无名字。
有为之言教, 诸佛因所说,
彼数无所有, 无为无自然。
如无常形色, 导师缘见象,
此法无所有, 为众说此经。
又始至八岁, 口未曾有言,
我初生之时, 诸天唱大音。
以入惟经典, 其耳不闻声,
如是怀道业, 口亦无所说。
无言假有教, 辞语无所畅,
以言谓有说, 清净妙光曜。
念誓愿佛道, 志在于大乘,
当宣于尊教, 得佛人中上。
道心不可获, 无言无相念,
是故曰道空, 解结成晖曜。」
于是童子谓诸众会:「道与言教等无有异,不可见!不可持!所可说无能覩,口说志道,人计于道而有所求,其所处愿斯无所有,不可得处则无所住,如是住者道之所立也!诸度无极亦复如是。及余无数众德之本,说于言教亦无所说,但是音声无有言辞。又说布施者,以施当施者,惠与有所向,道住一切等,口说愍哀施,道教亦行慈,其道为自然,平均如虚空,心所晓了有所说,计彼一切悉为清净,其道为普虚端如是。身行、口言、心有所思,舍施施斯一切尘劳,是乃名曰施度无极。所可劝助亦复如是。布施非是道之恩惠,有计道者不依布施,是二事者但假声耳!永无所着亦无形像。假使如是受道教者,为菩萨行,彼乃名曰施度无极。于布施主则为清净,有所惠与不想报故。耳闻禁戒不住于色,则无所生亦无所灭,是为戒者亦复如是。身口心事若无所造,悉无所有而反分别,所讲说因缘合成。口有所说因名曰戒。如口所说戒亦如是。此二事者俱无形像,诸禁戒业,一切假言语无章句,计于道者无所言说。其口所畅及心意,以业是禁戒劝助道德,言戒为道欲曜于戒,一切无像犹如虚空,能晓了此,是谓独步报行禁戒。所可游志超绝无侣,入平等觉,亹亹深妙难及之道。」于是赞曰:
「如言道亦然, 无持不可见,
所说无所覩, 我宣者佛道。
誓愿求于道, 所愿无所住,
无住无处所, 道所立亦然。
诸度无极然, 及所作众德,
言辞託音声, 所说无所说。
所可谓布施, 所施当所施,
方当所宪者, 悉住平等道。
口所畅布施, 敷演于道事,
彼道亦自然, 等犹如虚空。
若能晓了心, 口之所说者,
彼一切清净, 闻净皆至道。
身口及心念, 舍一切尘劳,
所劝亦如斯, 是施度无极。
布施不归道, 道不倚于施,
此二者假名, 无着亦无象。
若无所依倚, 其受道若斯,
若不望想报, 是名曰布施。
而假闻禁戒, 不住于形色,
不起无所灭, 是为戒之相。
不行戒亦尔, 身口心无异,
无作无所有, 假有言说耳!
因缘合有辞, 说号禁戒耳!
如吾戒正等, 此二事无漏。
诸可禁戒事, 一切假于言,
道义所获者, 无言亦无业。
口说心所作, 禁戒劝助道,
计戒及道教, 一切如虚空。
若晓了此者, 独步普入戒,
则游居于道, 深妙难解句。」
童子又谓诸来会者:「所可谓言忍辱教者亦是言辞,解空空义乃为忍辱。忍如平等三界亦如,说忍形类无像无见,等心于此乃名曰忍。若能虚静为忍辱根,音声香味因缘合成,彼无所有但文字耳,是故宣畅言忍辱矣!如来正觉说有三忍,身、口、心念。若能晓了此忍辱者,是曰为忍。解断其身节节离散,心无瞋恚,恩爱及身譬如墙壁,察身如是为忍辱。远闻恶口所畅说,若能堪任,于诸言辞不味所说,乃为忍辱。若复游志一切瑕秽,其心静然而无忧结,意能分别诸文字者,心乃入于忍辱,计如忍道亦如此,身口意俱同尔,乃名曰道。宣传于圣教,多所劝助者,一切精进上妙细微,及诸中间,亿劫合集而不可得,至于成就。假使精进不可逮得,计于道德亦无所获,不得诸法,是曰精进。所修精进设能如是,不怀怯弱亦无恐懅,是谓极上通大精进勐勇菩萨仁义备悉。」于是童子重颂曰:
「可所谓忍辱, 口之所宣畅,
空空义故忍, 如忍等三世。
说于忍色像, 不貌不可见,
若心等于斯, 尔乃名曰忍。
忍类为空静, 缘合声香味,
彼无有文字, 此乃名曰忍。
讲宣此三忍, 身口及心念,
若人晓了此, 畅乃名曰忍。
节节解其身, 而心不怀恚,
身受如墙壁, 是为身忍辱。
远闻有恶言, 不报于骂辞,
入此音乃忍, 悉能住所说。
若于诸瑕疵, 心不怀爱结,
设能了字空, 是心入忍辱。
如忍道亦然, 身口意如是,
此乃名曰道, 名所而劝助。
若诸所精进, 最上中微下,
合集亿垓劫, 不得便成就。
精进不可得, 道亦无所获,
不逮一切法, 是曰为精进。
若勤力行此, 无怯不怀难,
彼则大精进, 为勐勇菩萨。」
童子复谓诸来会者:「所谓禅思亦不有念,计于禅者亦无所住,弃一切想,是乃名曰寂度无极。则能寂然澹泊无言,无放逸,离诸漏而烧灭一切尘,是名曰寂度无极。心于诸法不遣往反,于心离心,是则名曰寂度无极。心及禅定常至道意,恒以平等观此众事,若能平等,于诸所观无有邪正,斯谓佛道不为难得;无有文字亦无所说,不可究竟亦无所有,无有放逸亦不自恣,此乃曰智度无极。无有此际不度彼岸,又于此彼而无所住,正立法界以无所住,亦无所着,亦无文字,无所颁宣,无文字已!不复举假一切思想,若能启受于此法者,尔乃名曰智度无极。六度无极亦复如是,假使有人等观此义,则能均平一切诸法,亦能等于一切众生,若能同象一切诸法,则能均平一切众生,若能平均一切众生,则能平等一切诸佛。等诸佛已,则能奉修于一切智,是故菩萨勇勐无畏,犹斯名曰无极智慧。若能顺从此教命者,则顺法眼不可思议。」于是童子以偈颂曰:
「禅行无所思, 专心不有住,
断一切诸想, 名寂度无极。
寂然而澹泊, 不逸无诸漏,
弃捐众尘劳, 是寂度无极。
其心一切法, 未曾遣往反,
无心脱于心, 寂然度彼岸。
计心及与道, 观之悉平等,
若能察平等, 佛道不难得。
舍文字无言, 无本无所有,
不乐不自恣, 乃名为智慧。
无此不度岸, 不住彼此际,
正立于法界, 不住无所着。
文字无班宣, 不与一切想,
以是受诸法, 乃名曰智慧。
诸度无极然, 所见一同类,
则能等诸法, 平均于众生。
以能等诸法, 则能等众生,
亦等于诸法, 便等一切智。
是故大智慧, 菩萨其勇勐,
能随此教令, 法眼不可议。」
彼诸正士,说此章句分别所趣,以千二百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六万菩萨得无所从生法忍。时莲华上诸坐菩萨,寻即退下稽首佛足,及复礼于无言菩萨,俱共启白无言菩萨:「吾等以报圣师之恩,钦乐正法奉事经典,修行孝顺而有反复。」
贤者舍利弗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此诸菩萨,何故口宣如来言辞:『吾等孝顺而有反复。』」
佛告舍利弗:「此诸菩萨,悉是无言菩萨大士之所劝发,令宣道教演于恩慈仁义礼节,无上正真大乘之教,开化未闻令发道意,是为孝顺而有反复。报师之恩,今者故来行供养德,亦欲覩见于此大会奉觐佛圣,听省经典谘受所闻。」
于是无言菩萨白世尊曰:「我欲启问如来、至真、等正觉所怀疑结,设见听者,乃敢自陈。」
世尊即告无言菩萨:「恣意所问诸不了者,如来一一当为发遣,可悦其心令无余疑。」
时舍利弗语无言菩萨:「汝族姓子,不能语言,云何欲问如来义乎?」
无言答曰:「一切语法,悉无文字亦无言辞。所以者何?一切众生皆悉自然,无诸言教及众想念。唯舍利弗!因心所念口说言辞,若无所思则无所言。心所念者悉虚无实,言不可说,不可示人,亦不可得谘问行念。其想着者,悉无所有,而无文字。其虚无者亦无想念,亦不宣畅文字之说。其诸行念不自想言:『吾当宣布文字之说。』文字不念当行想念畅文字说。唯舍利弗!十二缘起深奥难逮,巍巍如是,因缘所生,彼则自然,了无所有;假使自然无所有者,彼则无有逮成道者。唯舍利弗!一切诸法无所成因缘之事,依无所住有所造作,因于缘合,是故因缘无所兴立。唯舍利弗!一切诸法悉无有主,而君长亦无常主,无有志念,因己思想多所驰骋,从对有念处于众想,颠倒之党从其起生。彼若有问、见难问者所想知,一切此法,有想无想悉为一相,谓无有想。彼所以问,是为菩萨行于大哀。唯舍利弗!吾以是故,兴发大哀谘问如来,不以言辞声音问事倚口言教,住于大哀菩萨所问。」
舍利弗问:「若族姓子,设无众生无有人物,何因菩萨而于众生兴大哀乎?」
无言答曰:「唯舍利弗!设使众生不求成就至于道者,尔乃菩萨不于众生兴发大哀;然而众生,无有众生起众生想,是故菩萨处于众生兴发大哀。设说有人则反逆矣,一切五趣犹如幻化。呜呼痛哉!诸人颠倒,无有众生想,是故为彼讲说经道,使无我本末皆空。由是菩萨为诸众生兴发大哀,无所破坏不毁所有,不坏吾我及人寿命,故曰菩萨入于大哀导利众生。见畅审如分别空事,为诸客尘之所霑污,所可游入等一切色,而自观见本悉清净,是故菩萨而于众生兴发大哀。」
时舍利弗赞无言菩萨曰:「善哉,善哉!族姓子!实如所云一无有异。又从仁贤向者听者,所讲辩才,故欲发问,当从正士启受如是不可思议。所班宣法,设问所说,当令弊魔不得其便,使如来法得久存立,此诸众会,天、龙、鬼、乾沓和、阿须伦、加留罗、真陀罗、摩睺勒等人非人,逮得无量道法光明。」
于是无言菩萨前白佛言:「世尊常说修正见者,有二因缘:从他闻音、思惟其行。善哉!大圣!唯愿如来、至真、正觉,分别宣扬。何谓菩萨承于他音?何谓思惟?何贤圣之正见也?」
佛告无言菩萨:「族姓子!谛听,善思念之,今当分别。犹如菩萨承他音声,因而思惟,奉顺贤圣之正见。」
「善哉!世尊!愿乐欲闻。」无言菩萨与大众会,受教而听。
佛言:「族姓子!若有菩萨,劝化众生入于佛道,是为菩萨承于他音;设令其人心不怀乱,是为思惟;假使等观于道意者,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又若听省柔顺道法,此承他音;若能奉持佛之道义,是为思惟;若能奉行菩萨之道逮得法忍,是为贤圣之正见也。
「复次,无言!若能宣于所闻微妙之慧无上正真,承此他音,假使能通达不计吾我,是为思惟;志性清净无有谀谄发起洪业,是为贤圣之正见也。所闻顺义而不违法,是承他音;修众德本是为思惟;所行微妙劝助于道,是为贤圣之正见也。专精听受是承他音;求殊特义是为思惟;劝助道意未曾忘舍,是为贤圣之正见也。顺念如应劝助道意,初不废退等观贤圣,放舍一切所可闻念,是承他音;一切所有敢可尊敬,悉能施与无所爱惜,是为思惟;不望其报,不贪着道,至于大乘,是为贤圣之正见也。闻于禁戒弘雅之教,此承他音;所执戒心无所习舍,是为思惟;戒无所行,笃信至真劝助于道,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听省忍辱仁义大慈,此承他音;而怀愍伤无有害心,是为思惟;究竟闲静,信诸法尽劝助佛道,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听省精进则而顺之,是承他音;其心不住懈怠垢秽,是为思惟;无合无散无所违失,殷勤精进以劝助道,是为贤圣之正见也。令闻禅定三脱之门三昧正受,此承他音;心所为事而不可得,观察心本,是为思惟;所修禅定不堕颠倒劝助佛道,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听闻智慧身根华实,此承他音;所闻法观察本末之所归趣,是为思惟;弃捐诸流众崖底源开化之意,是为贤圣之正见。示以四恩,听摄所闻了无所着,此承他音;未曾放废四恩之教,是为思惟;所可救济恩及众生,斯平等义,开度立之于一切智,是为贤圣之正见也。修四梵行慈悲喜护,此承他音;而不坏除愍爱众类亦无所毁,所可奉行不求名称,是为思惟;遵乐空无,为众生故而修愍哀,以法之故而行欢悦,为二报故劝助道德,是为贤圣之正见也。设令听省四分别辩,此承他音;观察诸法威仪礼节,是为思惟;从法义等于平均,所行具足劝发道意,是为贤圣之正见也。若闻所当奉行微妙导利之事,此承他音;念御顺行而不远离,是为思惟;章句道迹,所由处所宣布佛道,是为贤圣之正见也。若能令闻三十七品正觉之法,此承他音;修于意止悉不愦乱,行于断意,未曾惑随不善之心,而常顺从德义之志,其神足者,精进禅定不怀怯弱,笃信如是,明解章句而不退还,慧能寻对一一观察,心由力不行尘劳,入觉意法等于道心,是为思惟;假使无意无所思念,于四意止不起不灭,于四意断柔和身心,于四神足审如真谛,晓了如是,所趣若斯,执智慧刀截断众垢,情欲不散入于正法,而于觉意下入等观无有二事,所归径路劝助道心,是为贤圣之正见也。若使听闻四圣谛者,此承他音;五阴苦患,恩爱之难,灭尽所习因缘之报,入于径路,是为思惟;虽处诸苦慧无所起,于诸所习慧无所习,于诸所尽慧究竟尽,由于径路慧无所着,劝发大道,是为贤圣之正见也。若以听受于三脱门,此承他音;笃信于空不畏无相,而于无愿无所志求,是为思惟;不生空行开化诸见,兴于无相教导一切,诸所相行发于无愿,所生至诚,是为贤圣之正见也。令初发意顺从大业,此承他音;修菩萨行不舍一切,是为思惟;不退转地当成正觉,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得善知识而从其教,此承他音;目见世尊谘受圣路,是为思惟;如口所言不违所言,身口相应,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听所讲法等于惑乱,此承他音;观察诸法义之所归,是为思惟;奉行法义不失道教,是为贤圣之正见也。亲近如来谘受所宣,此承他音;识分别道心不舍大猷,是为思惟;受奉行有所开化能使成就,是为贤圣之正见也。设能听受八万四千诸道品法,此承他音;晓了分别八万四千诸佛之行也,是为思惟;八万四千众生之类各异根者,如应说法,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在在所由悉无所乐,发功德心,此承他音;假使其心不舍功德,是为思惟;以是德心专精劝助于一切智,是为贤圣之正见也。
「此族姓子,设随顺念则为长命寿不可极无始无终贤圣正见。所以者何?五趣周旋,如幻、化、梦、影、响、野马、水月、芭蕉,晓了若斯,是承他音;一切诸法悉为平等而无偏邪,是为思惟;若致平等,乃为贤圣之正见也。名曰思惟,不举不下,于一切法无应不应、无进不进、无处不处、无行不行、无念不念、无想不想、无意不意、无惟不惟、无心意教,是为名曰不二入法门。晓了一品,无合、无散、无违、无顺。晓了深念本性清净,极为显曜而当讲说,无冥、无明,无浊、无清,无有品第,则为法界,无所破坏而于本际不为动摇。入于无本,处于三世而无所处,无我无人、无寿、无命、无音、无声,等诸文字,义无所获,无有财业,无所毕置,得诸所尽,一切所行无有众念。离一切想,皆悉断于放逸之事,灭除一切诸所惟行,而无所着舍诸所着,巍巍乃至如来所叹!无为之事,刈去众想是为平等,无有形貌一如应思惟。假使行者从三昧起,则以此法而为众生及他人说,便于其所推求斯本,如应思惟而疗治之,无所动摇,是为名曰立于大哀贤圣正见。」
佛说贤圣正见之时,一万菩萨寻即逮得贤圣正见。于是舍利弗谓无言菩萨:「仁族姓子!从何闻法,乃能兴此贤圣正见?」
无言答曰:「唯舍利弗!吾所从闻法无所造,不从过去心得至于道,亦不当来、亦不现在。平等三世等一切法,有所有趣者而无所归,亦无有法、亦无所等;吾从于彼而听闻法。不有为、不无为,无识无住无心意识,于一切法莫有所奉,制止一切众生之心,可悦诸人,义无所获亦不动摇,于无力毒而无着;吾正从彼而听闻法。见生于世者不生不起,一切法若不所兴,分别无本而无所说;吾正从彼而听闻法。其住法界等御人界,法界、人界及虚空界不以差别,平等诸界而无所生,不造若干;吾正从彼而听闻法。不处道场,不坐树下,亦不经行,亦不得佛,不倚于道,不舍于俗,不令诸着人民之等作是念心。如来得道亦不得道,得于相好若不得相,作证不作证,悉从本净自然之性。唯舍利弗!法者无持,而不可捉则无有身,以无有身无所成就,以无所成就则无所生,以无所生则无所起,以无所起则无终没,以无终没则无所着,以无所着则不动摇,以不动摇则无所作,以无所作则游驶水。已游驶水则无所得,已无所得身度彼岸,已度彼岸无下,不下则无有器,已无有器则无所应,已无所应则离爱欲,已离爱欲则无有想,已无有想则断众乱,已断众乱本性清净,以至清净则无有垢,已无有垢则无尘劳,已无尘劳则无同像,以无同像则住平等,以住本平等则立无动,以立无动则无所求,以无所求则如真谛,已如真谛则如审实,以如审实则无所有,以无所有则于诸缘而无有缘,以于诸缘无有缘者则度境界,以度诸界所起无起则无所举,以无所举则无所下,以无所下则无有门,以无有门便离言教,以离言教则度识句,以度识句则不复还,以不复还则无有处,以无有处则无非处,以无非处则无种稷,以无种稷则无根芽,以无根芽则无为,超度诸识之迹,寂之然,以至寂然究竟澹泊,已至澹泊则至无惟然,以无惟然究竟无恨,已至无恨则至了意,以至了意不复更兴,以不复兴则归平等无为之道,是为法。唯舍利弗!法如是比,说经如兹,其正见者为何像类?其正见者,等于己身,以等己身则离合会,以离合会,于诸平等不见平等,覩诸所见若无所想。是舍利弗,宣畅法律贤圣正见。」
无言菩萨谓舍利弗:「如等无明恩爱之着,亦等慧明解脱之事,等于灭度无作不作,是为等致贤圣正见;若有所覩不取异见,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复次念。舍利弗!若能等于淫怒愚痴,亦等于空,无相无愿解脱之相则为一相,谓归无相。已能归此平等事者,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复次处正见者,于诸平等不造二事,已无二事不住相应,已无相应不有所住逮得诸法一切平等而无差特,是为贤圣之正见也。复次,等无二者则等众生,则等诸佛,则等诸法。已等诸法则等国土,已等国土则等虚空,其于此等若不转移,能于此等平等住者,修无所处,是为贤圣之正见也。是故,舍利弗!如法像类,听者亦然,正见若兹。又,舍利弗!耆年为兴正见乎?从何闻法?所见何类?」
舍利弗答曰:「如我于今,族姓子!闻所说法,察其义归,有所讲说皆堕短乏。」
无言答曰:「如是,如是!舍利弗!敢有言辞皆顾短乏。」
舍利弗又问:「族姓子!如来至真无量福会有所宣畅,其所说者岂堕短乏?」
无言答曰:「如是说者而无所说,不堕短乏。所以者何?如来至真不兴名德,不当慕于如来上福。所以者何?其如来者无德无称。若如来义,无本、如来亦复如是,在于无本而不动转。若有不欲如来上德,彼所慕者则无平等,亦无偏邪于欲无欲,有所慕者则堕短乏。」
舍利弗问:「唯族姓子!何谓于法而无短乏?」
无言答曰:「无大、五阴、六入,不以顶受,无所招致,悉无所行,不有言辞,无诲不诲,而于道法令心意识无所起生,是法无短;假使有起心意识者,则堕短乏。若于诸法有作无作,则堕短乏;设于诸法无作不作,乃无短乏。复次,若于诸法有所分别、有所蠲除,而有所行、有所造证,则堕短乏;若无晓了、无除所去,亦无所行、不有造证,乃无短乏。假有所见无所闻说,教化获致识知所趣,则堕短乏;于一切界而无所行,乃无短乏。其有覩见功德瑕秽,则堕短乏;设使所行无有瑕秽,无有德称亦无所见,乃无短乏。」
时佛嗟叹无言菩萨:「善哉,善哉!族姓子!若欲讲法,当作是说。」是时万二千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无言菩萨复白佛言:「我识如来为诸菩萨讲说四力,一曰信力、二曰精进力、三曰意力、四曰智力。唯如来、至真、正等正觉,广分别说此四品力。何谓菩萨笃信、精进、意、智慧力?」
佛告无言菩萨:「谛听,善念!」
「善哉!世尊!愿乐欲闻。」无言菩萨受教而听。
佛言:「族姓子!假使菩萨信诸佛法,爱乐顺从不怀狐疑,亦无犹豫,是为信力;诸佛精进本求道时,志慕此典不以懈废,不怀怯弱亦不退转,是为精进力;若摄其志合集德本无所忘失,其意不乱不舍道心,所可兴废真正之心劝助于道,是为意力;所修智明于一切法,不须他慧而得自在,慧无所碍,是为智慧力。」
佛复告无言菩萨:「信于贤圣,独步三界无所疑难,是为信力;所施精勤恭敬奉顺,是为精进力;心之所念,常思贤圣之所班宣,未曾忘舍,是为意力;若从至圣所闻智慧经典之本则能奉行,是为智力。复次,假使笃信罪福之报而不疑乱,是为信力;若能勤行不当作而不为之,是为精进力;念所兴业终无腐朽,是为意力;若能晓了无有罪福报应,有能分别一切诸法,是为智力。」
佛复告无言菩萨:「假使其心清澄无秽,能摄其意顺道教者,是为信力;意所启受而将养之,是精进力;若令其心常顺志一,是为意力;心观诸法一切如幻,是为智力。复次,信一切法皆悉为空,是为信力;所修精进解诸见缚,是为精进力;于内外空不怀恐怖,是为意力;观究竟空本末悉空,为智慧力。无相无愿于一切法,无所造行,是为信力;以此道法而为他人分别说者,是精进力;设使于此念于诸法所行安详,是为意力;昔所讲说方当宣畅令班宣者,一切推求永不可得,是为慧力。一切所有心自当思,欲以放舍信布施处,是为信力;有所放舍不怀懈倦,未曾怯劣大道,未曾违,舍施与发布施,又劝助道意,是为意力;不得施者亦无受者,不蒙想报,是智慧力。奉顺禁戒成就真正信戒果实,是为信力;以所精进灭除诸毁戒之心,是为精进力;若以道心念之不忘,所尊禁戒,皆以劝助于一切智,是为意力;观身如影、言如呼响、心如幻化,察于禁戒而无所行,是为智力。成就忍辱信于威势,是为信力;所行精进,不听众想,不演麁辞欲加于人从邪径,假使令支解割截身肉,集忍辱力,未曾怀瞋,慈心忍辱,是为精进力;所行忍辱则以劝助于一切智,是为意力;无身意识不得身心,是智慧力。道为精进不为懈怠,信于此者而心欢乐兴盛笃信,是为信力;常行精进不舍须臾,亦无所着用化众生,将护正典殖众德本,奉事于佛供养随顺,皆为一切众生之故,修治佛土庄严清净名德之称,是精进力;蠲除一切众生瞋恚懈怠垢秽,以被德铠所修精进,则以劝助于一切智,是为意力;若不殷勤妄想于道,不失威仪礼节之正,选择精进,不得一切诸法处所,是智慧力。乐于闲居宴静独处,不慕众会发兴悦力,是为信力;所行精进修于禅定,兴发脱门三昧正受,是精进力;因由所从致禅思者而不动摇,是为意力;于彼一心观于无常、苦、空、非身,而不乱禅,不轻慢禅,不退转禅,晓了善权方谋宜适,是为善权方便诱进牵致至于智力。闻于一切诸度无极道品之法,若能信此,是为信力;一切所闻执持不忘,能为他人嗟叹方便,设于彼法,若能奉遵若不奉遵,自察本末,是精进力;处于众生其心不乱,游于爱欲譬如莲华,教化一切,是为意力;察三界空犹如泡沫、芭蕉、野马、影、响、幻、化,开示未闻,是为智力。以清澄心慈向众生仁靡不周,是为信力;信于大哀,心所兴造不以懈怠,是精进力;心好正典不舍法乐常执奉行,是为意力;心无所着而不怀害,不造有二,无进不进,逮得静观修行正法,是智慧力。思惟人身,以无央数众恶瑕秽荒乱众力,不得久存,供养于此[怡-台+龙]悷蛇蚖,因由邪行,晓了如此,是为信力;若速众没苦痛之患众恼并至,此则为是死生之义,观察佛法,是精进力;假使心变在于不善终、不听从,心亦不随声闻缘觉,又心不随尘欲贪嫉,心亦不从毁戒恶智,是为意力;若入法慧分别慧句,入于宣畅体解之慧,过去当来今现在慧,是为智力。欢乐为信相,不退精进相,观为意相,晓了为智相,行于信力,不舍进力,不失意力,修智慧力。为人说法应病与药,晓了罣碍则为笃信;度诸罣碍而为精进;无所复着,是名曰意;而审晓碍则为智慧。好喜佛法兴于笃信,以兴笃信即发道意,是为信力;奉修众行合集积累道品之法,是精进力;柔顺法忍则为意力;设使逮得无所从生法忍,是则智力。信根为忍,则为意力;设使逮得无所从生法忍,是则智力。信根为信力;进根为精进力;意根为意力;禅思伏根,大圣达根,靡不周至,是智慧力。」佛说是时,八千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四万二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佛说无言童子经卷下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莲华净,问无言菩萨:「如族姓子属者兴意,白问如来,宁见答解及微妙行,如受法染,可悦心乎?」
无言答曰:「唯族姓子!吾始以来未曾问法,亦无所受,当以何缘而致法染可染心耶?」
曰:「族姓子!仁为不曾因于如来听受法乎?」
答曰:「不也!」
又问:「何故?」
答曰:「非其器故。」
又问:「仁于讲法为非器乎?」
答曰:「如是!」
又问:「仁何所器?」
答曰:「吾于诸法之类而为非器,无复奇异。」
又问:「族姓子!若为非器,何因当逮无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觉?」
答曰:「道者,非为法器。」
又问:「察其道者非佛法器乎?」
答曰:「假使其道离佛法者佛法非器,又其道者不离佛法。又计佛法则为是道,又其道者则为佛法故。族姓子!吾不欲令诸佛道法离于尘劳,常不志道,况乐佛法离于道乎?所以者何?有佛法者不离尘劳,又其尘劳不离于道,觉了欲尘则名曰道。吾以是故不计我所、不别佛道,其异意者各各计别,不当异处而求道也。假使有人于异处求此等诸异,设复有人无有异求,不以为别。」
又问:「以何为异?」
答曰:「谓吾我别与道不同,是名曰异。谓四大异我人寿命,而心意异,淫怒痴异,是谓为异。若能晓了吾我自然本末清净,道者自然本末清净,乃谓无异我人寿命,淫怒愚痴自然清净,道亦自然究竟清净,乃谓无异。假使异者,不可求异,则当于此四大之身于吾我中求一切法。如是求者,求无所得,设无所得中造所着,无所着者则无处所。一切诸法悉无所住,无有本际,设无本际则真本际,以真本际无断绝际,不计当际,无有限际,无无量际,一切诸法本际如是。若入此际则不有念亦不无念,不在生死亦不灭度,究竟灭度了一切法;若以此法而灭度者则逮寂然,诸不灭度令得灭度。如世尊曰:『不能调己不寂灭脱,而不随教不得灭度,欲开化人令得灭度,未之有也。其自寂然解脱随律,得度无为能度未度。』此事如言是菩萨行,设使欲得至灭度法,辄当遵修菩萨之行,则能晓了一切诸行,达法界相。如是行者便能皆见众德之本,目不复覩诸魔官属轮迹之行,当遵修此合集佛法不失三昧。如是行者开化众生,宣畅一切诸界度于无我。如是行者受一切法,皆使尘劳自然悉除。如是行者虽行于世不着方俗。如是行者执持五阴不住于识。如是行者受诸四大,立于法界而不动摇。如是行者摄于诸入致解脱门。如是行者所现诸界而度无极,独步大猷入于三界,示现尘劳而无垢秽。如是行者施度无极,不想无极亦无所住,戒、忍、精进、一心、智慧,慧度无极不想智慧亦无所住。如是行者不舍众行,所修审谛究竟清净。如是行者修菩萨行,所可遵习道无若干。行菩萨者则无有二,无有二者乃菩萨行。行菩萨道无有吾我及与我所,不计有身亦无所受乃菩萨行,其修道者无有结滞,除诸福废乃为菩萨。其修道者不患危害,觉了分别无会无为,乃为菩萨。」
又问:「何谓正号为菩萨乎?」
答曰:「为不晓了道义者故,因曰菩萨。顺从道教兴发寂然不毁佛教,奉持法言将护圣众,而于道心则不动转,心不住于声闻缘觉,不乱净性而不宣说无称之辞。究竟要誓,度诸未度,安诸不安,诸不灭度令得灭度,受持尘劳不堕无欲。观于无生所生,而审观于空,无将济群生,观于无相不想着道,行于无愿随俗而生。求于佛身不为众欲之所霑染,观于有为觉了所会,亦无所失而不愚颠,得世间慧。执智兵仗降五阴贼、六衰之难,开化憍慢,施自庄严,严净佛土,戒庄严心所愿具足,被忍辱铠教授瞋恚,精进坚强能成就已犹如金刚,处于愦乱志执禅定而无所着,智慧明了,而不恶厌所生之秽,行权方便,所在一切推极道源,修于慈心安详柔和,发起众生行于大悲,见于众生未得度者,抚育使安遵修行喜,常为无依令护诸根,行于护观不永寂灭修于观也。遵承深奥难及之事,声闻缘觉所不能逮,念本义藏不思世典,多所将顺一切群生,庄严其身以相饰姿,庄严其口言行相应,庄严其心不舍道意,神通娱乐普能示现,一切所住持心如地,一切众生之所戴仰,洗一切垢,譬如火烧焦一切,艰难衰入譬若如火,心犹若风无有恼热游步无碍,心如虚空未曾愁想,着一切诸法逮得总持,一切所闻识念不忘,辩才具足可悦众生,欢然解释,而为诸佛之所建立。能自修心则令清净,顺于法界晓了四食,不想诸应,威仪礼节清修己身,威仪礼节径路清净,为修正业,行步进止具足成就而修空行。乐于闲居开化众生,而不秽厌于诸聚会,乐于禅思不患其意,未曾贫匮,备悉一切诸贤圣财,修于祠祀伏弊恶心,游旷野者修于坚强,其心刚毅不可毁坏,遵行仁慈究竟灭度。身顺反复而不虚尽,往宿德本志常随顺,报前所由念行思好,为众生故所学精勤,选择举要劝化无智,所修善业无烦恼热,悉能分别行于大哀。一切普游,导于三乘不怀狐疑,于一切法众所瞻察,所问能答靡不戴仰,辩才无碍莫不受言,本愿所立明说和雅,所至到处靡不欢悦,所语随时未曾失节,功勳布施人所钦仰如月盛满,志性柔和辞无麁犷。得对能忍诸根不悴,善修其意等度往来犹如桥梁,度脱众生于四使水譬如大舡,亦如导师将导一切诸行来者,常主救济一切异学,为众群黎兴立佛事,故曰菩萨。而不退转如是众行及余德勳,不可思议具足导慧,乃谓菩萨。」
于是莲华净菩萨白佛言:「唯然世尊!今我观察无言菩萨智慧辩才宣畅道教,如是不久当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当转弘广无上法轮。若复有人,得闻无言菩萨所说,信乐爱敬顺而不讪,不久亦当具足致此功德之法。」
佛言:「如是!如汝所言,诚无有异。无言菩萨逮得慧明三昧,发意之顷,以一句法于百千劫分别说之,义不可尽。」
莲华净菩萨复白佛言:「善哉!世尊!愍伤我等及此众会,宿之本德众人云集,为经典故当令庄严,惟愿如来至真等正觉,敷演说此慧明三昧。若有菩萨得闻此教,悉当逮得慧明三昧,设有受者多所将济一切群生,疾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佛告莲华净菩萨:「谛听,善思,当为善说慧明三昧。」
「善哉!世尊!愿乐欲闻。」莲华净菩萨受教而听。
佛言:「族姓子!所云慧明,圣曜之谓,所以名曰慧明。圣曜者何?蠲除众覆蔽结垢闇,通过诸碍,离于秽浊荏若之谓,故曰慧明三昧。解法无二,所观明彻无有犹豫,慧无有侣,不戴仰人,灭众瑕疵,卒发寻对,分别灭度,晓了一慧,解畅过去、当来、现在三世之慧。严净三场,明识三界,体三脱门,通三达智,广布三宝,畅示三乘,净于三眼,毁三垢本,明三峻聚,决定未定处耶!此谓三峻聚也。识畅入于心意识中,分别阴种诸入之事,觉了因缘和合报应,断不调定沉疑邪见。解知法界能说本无,审如本际最上第一方便至圣。明识一切文字音响,其所入处,若崇讲说言无所毁,辩才无碍莫能制止。若敷演法无能抑者,知识一切诸根各异,决断柔劣中容之源,有明无明入于三教,执持所应入于总持。班宣光晖归趣日行三昧、无量颂三昧,分别宣畅金刚道场三昧、如金刚三昧、觉无瞋三昧、意勇三昧、降除魔场三昧、日光明三昧、曜魔不照无境界三昧、慧无齐限入无想念幢英至三昧、淳淑亲近一切诸法照明华三昧、放无量光入音三昧、了别一切音声所趣德事三昧、普能示现一切功勳善住三昧、知一切法所立之处光曜三昧、等入一切众生之心尽尊王三昧、分别诸法一切悉尽无住三昧、了众平等无恚三昧、一切诸法究竟永无无动三昧、不着诸法钩鎻三昧、开化诸见超表三昧,于一切慧无所蔽碍。」
佛言:「族姓子!如是等类六万三昧,吾于往昔见定光佛而见授决,寻时逮得此诸三昧。又计于此六万三昧门,皆来入于慧明三昧,慧明三昧则为元首,入于此中乃致大明。」
佛告族姓子:「如日宫殿照于水中,显现未曾兴立四事。何谓为四?灭除一切闇冥蔽碍,放其光明所照广远,示现一切诸色形像。所当作者,皆由是日兴业安。慧明三昧亦复如是,若有菩萨住此定者,现昔未有,亦兴四事。何谓为四?灭除一切尘劳垢冥,照曜无量广远智慧,察见一切众生心行像貌诸色,随其所学三乘之行,名为指示建立道业。」
佛告族姓子:「譬如八角大如意珠,妙光晖善清净玄妙,无诸瑕垢无有秽恶,建于幢首曜四十由旬,众人所志敢有所求皆令得愿,各各得所不失其侥,大如意珠无所爱悋。若有菩萨,得立于此慧明三昧,圣智超绝巍巍如是,清净鲜明若如意珠。除诸尘劳结秽众垢,住八清净微妙禁戒三昧之定,智慧解脱度知见品,诚谛鲜洁,善权方便,总持辩才,分别忍辱,靡所不畅,彼以清净,莫能当明。离于瑕疵,无极大哀以为大幢,照曜一切无量佛土,各随众生心本所愿悉得解释。菩萨如是,救济五趣三处之碍,皆至大道,亦无想念。」
佛告族姓子:「譬如虚空,虚空无际悉能容受一切佛土,执持众水,一切诸火劫烧之时,一切众生无进退处,听其所归为作处所,虚空之域广远玄旷,不可限量无所罣碍。慧明三昧亦复如是,若有菩萨住此定者,为诸众生一切诸法示导处所,无所归者为受其归,殖众德本因缘之报,开解己心,为无央数一切众生,导示径路教化与眼,强于因缘,未得解脱永处邪见群萌之类,听示处所。假使有人,不兴德本,不反道器,不在无本,各各开化为示弘器,显发无上正真道意,而示声闻缘觉处所,闻吾说法寻受奉行,则获果报。声闻缘觉之所慕乘,当为宣畅曾所忘失六典之要,令入法门。缘是之故,诸菩萨众欲求道者,当为颁宣六度无极四等之恩,善权方便劝助指道,各各为畅令心欢然,使不退转,逮成无上正真之道,是为一切众生之类开示处所。于彼何谓为一切法示现处所?假使菩萨口自敷演八万四千经典法藏,若有众人心怀狐疑犹豫不决来启问者,菩萨皆常秉志一心,一一为人决其结滞。一句之义,亿百千姟难限劫数普演分别,其慧无量玄旷广远,无所罣碍而不可尽,无有边际,是为一切示法处所。」
佛告族姓子:「譬如大炬光明照远,诸有覆蔽曀匿形色悉为现矣!炬之光曜所益如此。慧明定意亦复如是,若有菩萨住此定者,则能以一慧明之心显示章句,十方无量不可计会诸佛国土,诸佛菩萨一切众生,莫不覩见,亦不违远志不动移,慧明之心所察无边。」
佛告族姓子:「慧明之宅处于意止见诸法源,于四意断未发意者为兴慧源,于诸神足身意寂源,而于诸根处圣达源。所谓力者?云智慧力,于觉意法入于慧源。所谓道者处正见源,寂然观者观察憺怕,行真诚者善灭之源,其圣谛者善寂慧源,所归念者如义趣源,分别道者法义之源,神通达者漏尽之源,修梵行者兴于大哀四等心源,一切普念思法之源,诸度无极,智度无极以为源首。善权方便应众生心源,十种力者知限无限有处无处,以此为源。无所畏者,晓了平等佛道之源。不共法者,而于三世无所碍源。所言眼者,谓佛之眼庄严其身,眉间顶相无能覩源,庄严口者,颁宣经法无侵损源,庄严其心,行三昧定而不移源。是族姓子!一切诸法皆以归趣智慧之源,是则名曰慧明三昧一切诸法之源首。」
说是语时,莲华净菩萨逮得是慧明三昧,复有万菩萨亦逮斯三昧;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其大光明普照十方。尔时诸来一切众会,诸天人民各各齎华供养散佛。于时会中诸菩萨众志大乘者,悉白佛言:「我等本来未曾得闻此三昧名,何况广解分别义者。今所可供世尊之福,愿令我等逮是三昧渐渐进行,缘是所誓逮此定意,必获无疑。吾等善利为致善庆,乃能遭遇闻是三昧,若有逮闻于是三昧而欢喜信,功祚难限,未曾违失菩萨之心,亦当不久致此三昧。」
佛言:「如是!如仁所言,而无有异。无德之人不种善本,不能值遇此三昧矣!何况得闻欢喜信者,未之有也。假使在于善知识边,若随明师,乃能信乐此定意耳。」
佛说是语向欲竟时,世尊脐中一菩萨出,紫磨金色三十二相庄严其身,八十种好而饰其姿。适出于脐,其菩萨身寻即演放巍巍光明无极弘曜,皆悉覆蔽一切众明;唯世尊光独得显现。时彼菩萨稽首佛足右绕七匝,则在前住,启白佛言:「唯然世尊!执慧曜如来、至真、等正觉,敬问无量,进止康强游步轻利力势安乎?使我宣传问于大圣,斯六十亿姟数菩萨,来诣此会听说经典。奉觐世尊稽首谘受,又复欲见十方世界大会菩萨、无言菩萨,智慧辩才所可宣畅,启受未闻,听是慧明三昧之定。唯天中天,为诸菩萨如应说法,使逮得是慧明三昧,获致无极大法光曜,而数周旋诣此佛土。」
于是舍利弗前问佛言:「唯然世尊!执慧曜如来、至真、等正觉,为在何方?今宁现世讲说法乎?去是远近,国土何类?并说于此正士名号,及六十亿姟数菩萨,为何所处?」
佛告舍利弗:「东方去此恒河沙等诸佛国土,有世界名住于坚固金刚之根,执慧曜如来在于彼土,今者现在。」
佛告舍利弗:「彼之世界,何故名曰住于坚固金刚之根?其国下地从底至上,坚固甚牢不可破坏,悉是金刚。斯皆其佛本愿所致。所以者何?其佛坚固金刚之行独步无难,及诸菩萨造金刚行,勇勐牢固无能坏者,己身威力巍巍具足,乃如是也!假使世界泥土成者,则当破坏碎落微散,若其有人生彼世界,身如金刚皆亦坚固不可破坏。是故彼土,名曰住于坚固金刚之根。又舍利弗!卿属所问,今此菩萨名曰何等?号金刚脐。此金刚脐菩萨,一发意顷通过铁围、大铁围山,越江沙等诸佛国土,各各在于江河沙等诸佛脐出,悉是诸佛威神功德之所建立,亦复是己六通之慧、神足之力,是故菩萨号金刚脐。又舍利弗!向者复问六十亿姟诸菩萨众为处何所?卿当以此问于正士,为汝发遣。」
贤者舍利弗问金刚脐菩萨:「唯族姓子!六十亿姟诸菩萨众为住何所?」
金刚脐答曰:「佛叹耆年智慧最尊,贤者舍利弗!以智慧眼推索本末,此诸菩萨为在何所?」时舍利弗以圣慧眼,周遍普求诸菩萨等,不知所在。
金刚脐菩萨答曰:「尊者舍利弗!自有等类同学志脱,令求所在。」
即舍利弗谓阿那律:「佛叹耆年天眼最尊,求其所在。」
时阿那律,则以天眼清净之目超越天人,于是三千大千世界遍察求之,如观掌中果及宝珠,索诸菩萨永不能知,亦复不见之所住处。贤者阿那律报舍利弗:「吾普推索,永不能知此诸菩萨为何所处?」金刚脐菩萨谓舍利弗:「诸贤者等但有肉眼,不可复言谓有天眼。云何思惟共三昧禅,遍观诸国而不覩见诸国,而不覩诸菩萨众为何所住?」
舍利弗问:「仁族姓子!天眼何类?谓我等辈所未见焉?」
金刚脐曰:「唯舍利弗!我之天眼未曾见色。舍利弗等及众弟子诸大声闻,从本以来不能见我,天眼之德为何等类?亦无能当巍巍之明。」
舍利弗又问族姓子:「说所见形像为何等类?而言我等本来未覩。」
金刚脐曰:「耆年曾见住于坚固金刚世界及执慧曜如来至真?」
舍利弗答曰:「今日造闻彼世界名,何因得见?」
金刚脐曰:「唯舍利弗!如是等类,不可称计诸佛国土及众菩萨人民众生,各各异趣,所生不同。菩萨大士则以天眼皆悉见之,无有遗脱而不遍者,一切缘觉虽有天眼所不能覩,何况声闻而能及见乎?」说是语时,有六万人,曾求声闻缘一觉乘,欢然大悦,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同时发声如嗟叹言:「令吾等身得佛法眼,不用声闻及缘一觉之天眼也!荫蔽罣碍。佛之法眼无有限齐,亦无所碍。」
于是金刚脐菩萨,即如其像,三昧正受建立感应,而现神足。佛之圣旨,金刚脐菩萨威德之变,宿福善本巍巍之力不可称限,普令一切诸来会者,皆共目见六十亿姟诸菩萨众,在于佛身各处莲华结加趺坐,叉手听经,不近佛身,亦复不远,皆是如来弘恩无极之感应也。又世尊身不增不减无所罣碍,悉现如故若前不损。一切众会惊喜踊跃,得未曾有,一心叉手礼佛而立,各各叹言:「难及!难及!诸佛世尊身形广长威圣无量,神变功德不可称限,乃能容受六十亿姟,在于佛身而坐听经,见本圣之体不增不减。」
时金刚脐菩萨,普察众会而举声告:「以是之故当共知之!如来、至真、等正觉身,则为法身,广长无极,无有相好而不方圆,身无边际不可度量。如来至真发意之顷,欲令三千大千世界诸有众水,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国土、州域、丛林、草木、诸山土地,悉入佛身不增不减,悉现如故。又诸贤者、诸无央数亿百千姟、诸佛国土众菩萨等,若千万数,遥覩世尊微妙光明相好清净无有尘垢,咸皆发来欲见圣尊谘受经典。悉为天下,劝诸天人民、释梵四天王,使蒙拥护,令得自归故往听经。设不来者,不见道变不能发心。佛欲开化度众生故,是以如来取诸菩萨着于身内,而听受法不见罣碍,无所疑难。或有菩萨住于地里,入宝交露,而自省见坐于莲华,皆佛威神之所感动,道德高远巍巍难量。」
时诸菩萨承佛圣旨及金刚脐至愿威力,六十亿姟一切同时皆从大圣毛孔中出,稽首佛足右绕七匝,各以威德神足之力,化微妙床身处其上。
于是金刚脐菩萨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无言菩萨何故字无言?」
佛言:「汝自以是问于正士,当为汝说。」
时金刚脐问无言曰:「仁族姓子!何故自号为无言耶?」无言默然。如是问三,亦不答报。
时金刚脐复重问曰:「何故三问而不相答?」
无言答曰:「我求此辞永不得处,以是之故不相答耳!又于族姓子!理不宜问于无言者,用何以故而字无言?计其无言则无辞说,亦无音声。」
金刚脐又问:「设无有言,今何以故口有所说?」
无言答曰:「吾悉法效诸佛所说,亦复效于众生所语。」
又问:「云何法于诸佛所说?」
答曰:「如一切佛所讲经法,吾以意力承其威神,亦复如之。以是之故,吾今悉法诸佛所说,假其音声而等文字,无所毁坏演说经法,是为法于诸佛所说。」
又问:「云何复效众生之言?」
答曰:「随一切人众生之类音响言语,而为说法。是为效于一切众生人民所言。」
又问:「卿族姓子!失言以来为几何乎?」
答曰:「从失心念以来。」
又问:「族姓子!此言何谓?」
答曰:「以是之故不亲心念,亦非不乐,心无所念口则无言。」
又问:「族姓子!言从何出?为从心出?从身出乎?」
答曰:「不从身出,亦不从心出。所以者何?身非常存不得自在,其心如幻;以是之故,不从身出亦不从心。」
又问:「为从何出?」
答曰:「设欲问之,所讲言辞为从何出?为从空出?空无有色亦不可见。今仁问吾,为何由乎?」
曰:「实因于空无见无像。」
答曰:「是故族姓子,言如虚空而不可见,所问亦如其所言辞,亦如虚空而不可见,虚空如是永不可覩,亦无有相。以是之故,求一切法及所言辞,都不可得。如求言辞不可得者,一切诸法寂寞澹泊,论语音辞亦复如是,一切诸法亦如人言,忽不知处。言如虚空无能见处,一切诸法亦如虚空,亦无处所,所言辞者因缘合成,一切诸法亦从缘起,推求诸法根源所在,缘从何起而不可得。其不可得则无所起,便无所生。又无所起则无所兴,其无所兴者则无所发。其无所发,彼无眼迹亦无色迹,亦无识迹,亦无耳、鼻、口、身、意之迹,亦无法迹,无意识迹。其无迹者无去无来,无去来者名曰独步。其独步者则无所去,于一切行而无所见,当作是观,宁当覩见本所不见乎?」
又问:「本何不见?」
答曰:「不生不起。」
又问:「云何不生不起?」
答曰:「所不可察无有来者。」
又问:「何谓所不可察无有来者?」
答曰:「虚空不可见,无有来者。虚空平等,一切诸法亦等如空。以是之故,诸法平等亦如虚空,故曰不偏一切诸法等如虚空。」
又问:「何谓诸法等如虚空?」
答曰:「无有侣故,以用诸佛平等之故,一切诸法究竟平等。过去本等,来本亦等,中本亦等,无有分别。计此诸等,以一切诸法本际,如是如真,本际无本。本际如真,本际如审。本际无本,本际等无有异,是则名曰无有二际亦无若干。何谓言二?用计吾我则名曰二,若不贪身不计吾我,则无有二。何谓有二?有眼有色则名曰二,耳声鼻香舌味身更意法,是名曰二。取要言之,若有计着一切诸法,故名曰二。从使有二亦不可得。所以者何?观无所此得则无二,亦无言辞,其法心意及所有识,假使不修于此三事,是名无二。此之无二不当讲说。所以者何?有所说者不离于二,无所言者乃无有二。」
又问:「所云无二,谁为造二?」
答曰:「其无二者不可造二。所以者何?正使兴发若干方便,欲变无二使有二者,终不可辩。」
又问:「所说法律为是二乎?为无二耶?」
答曰:「其法律者无有二也!坚固难移。所以者何?无言乱相亦无所御,以无言说而开导之,无能破坏,不可毁缺、用不可坏,是故名曰坚固导御,则无有二。」
于是金刚齐菩萨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无言菩萨所可宣畅,皆是慧明三昧勇勐之恩德也!」
佛言:「如汝所言皆慧明三昧之威恩也!」
尔时执慧曜国土诸菩萨来者,问于无言:「仁族姓子!为学何法,辩才之慧巍巍无量乃如是乎?」
无言答曰:「如佛所说,一切诸法皆从诫立。」
又复问曰:「唯族姓子!宁可垂意顾愍我等,分别敷演建立诫者?」
答曰:「贤者!其不住身、不住口心,是为立诫。不住内外亦无中间,是为立诫。若无思想无所惟念,及与教令言辞之事,是曰立诫。无应不应,无念不念,亦无异念,是曰立诫。不住于善亦无不善,不处于世亦不度世,无在不在,无害不害,无漏不漏,无为不为,无生死无灭度,此曰立诫。假使建立如是比像,住于诫者,于一切法则无所住,不住诸法,不作是念:『吾有所说宣畅分别。』是故,贤者!是名曰诫。有所说者则住于二,其真本际,及其住处并至无本。又法界处,吾以住彼而有所论,有所论者永不可得,斯所语者亦无所念,其所宣畅亦无所想。」
又问:「族姓子!其不可得无所念者及无所想,有何言说?」
答曰:「自然之数而不可获,亦无所念无有思想,自然说之!」
又问:「其所辞者谁为说之?」
答曰:「贤者!吾所辞者,即时灭尽亦无所生。所以者何?向者诸所讲法皆归于尽,一切诸法悉无所生。所生法不可知处,现在有形悉无有形,不可得处。所以者何?斯闲尽而无诸相,其本际者无有言教。故世尊曰:『不可想像取过去心,当来现在亦复如之!』即起即灭碎散消尽,卒暴易转,不可捉持形像何类。彼欲取想着念虚伪,倚受思想悉如化幻,是故推极一切所言,悉虚无实其义无获,亦不可以有所讲说,不可口宣若心念矣!所以者何?无所造作亦无所行,其有解识兴趣此义,则不复用口之言辞,亦不以心有所念也!有所宣畅分别说者,犹如呼响音声之报,如化如来有所颁宣,其人所讲亦复如兹。是为诸佛及众菩萨一切世人所可保义,不可思议!善权方便无能制止,辩才之辞所建立法,不可动移。」
时诸菩萨赞无言曰:「善哉,善哉!族姓子!快说斯言。是入法门我等亦闻,所归于门实无有门,等如虚空,其佛世尊及诸菩萨,现说如是,吾等所受亦复如此。」
于是金刚齐菩萨问无言曰:「来族姓子!俱共往至住于坚固金刚根世界,见执慧曜如来、至真、等正觉,观彼国土。」
无言答曰:「又族姓子,斯闻则是住于坚固金刚根世界,执慧曜世尊亦复在此,吾身何为舍此就彼?」
金刚齐问曰:「今此世界泥土所成,非为金刚。」
无言答曰:「汝族姓子发意之顷,越恒沙等诸佛国土,通过铁围无所蔽碍,为能堪任取是佛土举一土尘,不尔乃当知而此世界泥土所成。」
无言菩萨寻声则以金刚道场三昧正受,应时于此三千大千世界自然化成,甚大坚固不可伤毁,悉为金刚。于是金刚齐,作大威力兴显神变,被大坚固诫德之铠,欲举此地一土之尘而不能胜,心自念言:「怪未曾有,为是大圣之所建立巍巍之变?斯是无言之所感兴?」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我者前时发心之顷,通过铁围大铁围山,越恒沙等诸佛国土。今者欲举于此土地一土之尘而不能胜。唯天中天!此谁威神之所兴立?是天中天慈恩圣旨?为是无言之所变动乎?」
佛言:「无言菩萨之所建立也!所以者何?无言菩萨金刚道场三昧正受,使此三千大千世界甚大坚固,不可毁缺悉成金刚。若有菩萨住是三昧,自恣其意,欲变几何诸佛国土悉成金刚,辄如所志。智慧圣心兴显道德,以是三昧而以正受,令诸佛土悉成金刚无能毁触,皆是三昧威神境界。」
于是金刚齐及其所从六十亿姟菩萨,前白佛言:「菩萨行何法,乃能逮得金刚道场三昧?」
佛告族姓子:「菩萨有四法,逮得于此金刚道场三昧。何谓为四?一曰持志坚如金刚,常怀道心超越一切诸功德本。二曰性行具足,无央数劫修治方便庄严大业。三曰入于深法,分别十二缘起之原。四曰圣慧备悉无所缺漏。是为四。复有四而自欢娱。何谓为四?一曰超度慧德具足五通。二曰空无相愿一心脱门,三昧正受心不戏逸而自娱乐。三曰建立于戒而住法界,所处无源成就慧明。四曰究竟至诚如深之义,晓了经义寂灭诸法靡所不达。复有四。何谓为四?一曰遵于大哀修四梵行。二曰奉行般若波罗蜜及六度无极。三曰行善权方便三十有七道品之法。四曰为诸众生修诸脱门及四圣谛。是为四。复有四。何谓为四?一曰身所造业犹如金刚。二曰口之所言清微柔和亦如金刚。三曰执心坚固不可动转亦如金刚。四曰志性秉毅不可毁坏。是为四法。菩萨所行速疾逮是金刚道场三昧。」
说是语时,是诸菩萨寻即获此金刚道场三昧。于是无言菩萨自白其父师子将军:「大人岂见诸佛兴出,德馨之称威圣无量,道慧高远超绝无侣,得未曾有。难及!难及!如是比像不可譬喻,本所悲忆今悉现矣!为无央数众生之类,导示灭度至于大安。惟愿大人,发于无上正真道意。」
师子将军报无言曰:「子当知之,生七日后天来相令,而见告语发大道意。佛天中天,道目所观知我志操,其心夙夜念于佛道,无复异师发心可归,惟当归命无极大圣。」师子将军及正夫人,男女内外亲属五百群从,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无言菩萨自报父母兄弟姊妹及其亲族并大众人:「仁者今日以发大意,当精进行庄严道心。」
即时问言:「何谓发意庄严道心?」
无言答曰:「有四十事庄严道心。何谓四十事?至信佛道心不疑毁(一)、喜乐于法而令久存(二)、不慢圣众恭敬谦逊(三)、常当习善友(四)、见诸菩萨视之如佛(五)、未曾怀害向于众生(六)、恭敬奉事尊长众祐(七)、等心爱憎(八)、入法无厌(九)、勤听经典(十)、闻趣尊习(一)、为他人说(二)、无希冀心(三)、法无有师(四)、所念如应(五)、奉行无本(六)、一切所爱而不珍惜(七)、奉顺禁戒未曾缺漏(八)、宣畅分布忍辱之力(九)、所行精进靡不周遍(二十)、令备修习禅定一心而顺念于智慧之品(二)、以权方便开化众生(三)、所可劝助未曾忘舍(四)、随护群黎(五)、自调其心降伏他意(六;本阙一法第七)、于欲教授不着尘劳(八)、常弃愦閙乐于寂静(九)、思处闲居以为德称(三十)、修贤圣行而知节限(一)、常行止足不可动移(二)、在于俗法不与同尘(三)、而以顺从六坚之法(四)、又不舍废于四恩行(五)、而常奉遵坚固志愿(六)、恒不毁失善德之本(七)、所学业者而不放逸(八)、不乐小乘(九)、道心无动(四十)。笃信微妙志不怯弱,舍一切恶无所犯负,皆悉具足一切功勳,合集名称无量福会,怀佩道法处于道场,而不退转。是为丈夫四十事行,显发一切诸通慧矣!珍宝道心,以此功德而自庄严,发意之顷三千大千佛之境界,所兴德本悉现目前不复远求。譬如日殿处于虚空靡所不曜。」
师子将军报其子曰:「正士汝当数数往来念亲相见,因告示诫将济拥护,令不退转究竟无上正真之道。」
无言答曰:「大人欲知,复有十法菩萨所行,诸佛大士所见常念。何谓为十?恒行精进欲安众生,不念己身独获大安。身力坚强多所诱进,见羸弱人而以慰喻。所造德本皆以放舍施一切人,未曾怀忧。所可化人劝发道者,被大德铠而自誓愿:『此诸众生若得佛道受于正法,当以供养而奉事之。然后我乃取最正觉。』用正法故没弃身命,不舍正典,宣畅分别一品之义,于百千劫流布一切。被大德铠,不以懈惓不怀怯弱。一切诸法皆悉本净。设闻此言不以恐惧,不限大道,不舍佛法,不以为空,所观覩者适知不虚。等于吾我亦等众生,已等众生则等于法,以等经法则便信乐虚空平等,不堕止观,不复堕落生老病死恼患之径。为诸世间所见动转,无央数众勤苦瑕秽,诸魔波旬所可兴者,来说众难故诫诽谤:『佛道难得,经法难遇,不如早求声闻而速度矣!』菩萨闻此,坚持一心发无极志,不以懈厌,不退不转,不舍大乘,住于真正审谛之法,言行相应未曾虚妄,身行至诚不欺己身,诸天众生及十方佛,是为大人十法之事。菩萨所行则为诸佛及诸正士所见常念。」说是语时,师子将军及与眷属,寻时逮得柔顺法忍。
尔时世尊告贤者阿难:「受是经法,持讽诵读,具足广普为他人说。所以者何?过去当来今诸佛大圣道德所兴,皆出是法经典藏门。无言菩萨今来至此,思惟真谛宣畅于斯无量法门,劝化无数一切人民,令学佛道也!是故阿难!欲奉过去当来现在诸佛世尊启受法藏,当奉此经怀抱在心,广为人说是法藏门,发无央数众生人民,使成佛道。如来在世灭度之后,假使有人受此经者,悉是佛旨建立所致,持讽诵读行如上教。」
佛语阿难:「则有三事,福不可量。何谓为三?一曰将护正法,二曰身知道心,三曰未发意者劝发道心。是为三。功德之福不可限量,假使如来叹其功勳而不可尽,何况声闻?」
尔时会中有七亿姟诸菩萨众,闻佛所说皆从坐起,欲护正法,各各说言:「我等辈类,当共奉持世尊正典广远流布,持此经卷为他人说劝发道意。」
无言菩萨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所可解畅[这-言+聿]正觉者,彼法宁可受取持乎?」
佛言:「不也!」
又问佛言:「以何等故,诸族姓子,向者佛说此,诸菩萨悉起住立,欲护正法?」
佛言:「吾以将育诸族姓子,故以是像欲有所护,彼无为事不可得法而为颁宣,因文字教言护于法将顺其意。所言护者,不以言问,不用文字而行道也,是则名曰护于正法。又族姓子!则有二事护于正法。何谓为二?一曰不可得者乃逮正法,所当拥护常将顺之,不以所说而拥护也。二曰亦不将济于诸虚妄,闻所说者即能奉行,不以慢恣求于名称。是为二。」
时诸菩萨欲供养佛、无言菩萨及此经典,普雨天华散于佛上及诸菩萨,周遍大会,口宣此言:「愿令世尊释迦文尼久在世间,使此经法自然流布遍阎浮利。」
佛说:「如是!」
无言菩萨、师子将军与诸群从,金刚齐菩萨及六十亿姟诸菩萨等,舍利弗、大目揵连、阿难,诸天、世人、阿须伦,闻佛所说,莫不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