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真如自性文章(第2页)法华经的思想,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当体即空。要修空,那要空掉什么?我们凡夫没有修法...我们一般的因果的修证是向外,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这个是远路。而《法华经》不...最初迷真起妄,则曰一念妄动。末后返妄归真,则曰一念相应。是则起妄之后、归真之前...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随愿随机,...你临终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过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妄想,它一个都放不过你的,腊...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这是拨正一种观点,而且在省庵大师那个时代还是...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解》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一个人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成佛之后,所谓心转则一切转,内心转凡成圣以后,整个有...这里,传灯大师施设了一个问答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现前一念之心和西方净土相即的道...如来微妙色身,虽在极乐,离隔十万亿刹;如来清净法身,普遍十方,充满法界,故名法...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我们常常说,调伏攀缘心最好就...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 这是总结开示阿...大乘佛法的一个观念是这样,诸位要知道,你要修圆顿止观,你要有一个观念:你不管是...楞严经中,虚空藏菩萨说,他在因地以观察虚空无边,观察四大地水火风是无依,就是它...我们一般人刚开始学佛,你不是说马上改变。学佛以后,你开始回光返照,这时候是「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菩萨遇到因缘的假相,第一件事情,不是马上处理,先观察你本来没有这个因缘的,安住...《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动念这一念心,一个是客,一个...【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于一心,则念极而空。无念之念,谓之真念;又念...参禅人,由散乱心,参到有心,只有参禅心,无妄想心。复由有心,用到无心。无心,无...学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见。殊不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此不知本有而向外驰求...前面讲到桥陈那比丘知道:原来三界这个地方是住旅馆的,我们是客人。他觉悟到三界是...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它探讨的是我们生命的根本。从...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在我们生命当中,主导我们见闻觉知的,不是你的眼根,也不是嘴巴,真正的背后的本来...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 净土法门的施设,就是因为它面对的...念佛也要明了自心,这些都是作为上品往生的开示,这种要求是比较高的。觉明妙行菩萨...我们看最后的结示。 (一)内观真如 安住心性,不随妄转。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问: 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问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细节。...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这个很关键,就是念佛...【疏文】 上言灵明湛寂之体,本无清浊向背,毕竟平等,惟是一心。今谓约生灭门,以...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金刚经》主要是教授我们,让我们明白佛的道理不是一般的道理。见性,见性成佛,跟...我们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脱死。那么何谓生死?生死的根本是什么?又如何了脱呢...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为人之所知...《观经》告诉我们: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如来的十力能无碍摧毁无明等障而不为余者所摧故,如同金刚能摧一切而不为一切所摧。...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凡不...初明性。 序文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原文】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则烦恼便消灭矣。(心本是佛...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句经文当下令我们要深信这种事事无碍的境界...洪州黄檗希运禅师。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无始生死根本,有人分别心就想:我今生是生死人,这生死是从哪来的?今生是从前世来...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 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事。事虽然多,眼睛已经打开...古人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总的来说,不论什么好坏境界,一落分别,就是识神。...打禅七的殊胜因缘,确实是难分难离。马祖门下庞蕴居士讲: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这个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这个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这个是偏重自受用。 那么佛...如果我们看过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时候比丘尼僧团有一个叫莲华色比丘尼,她是一个阿...【又问曰。若诸佛有自然业。能现一切处。利益众生。一切众生。若见其身。若睹神变。...【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在六道众生一切过程当中,不达一个...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过程当中,倓虚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言:不迷、不取、不动。这六个...世有专于参禅者云:唯心净土,岂复更有净土?自性阿弥,不必更见阿弥。此言似是而非...总而言之,大白牛车的启动,我们讲过有三个次第:安住、观照、发愿。先安住一念清净...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众生但有性德佛乘。 二、名...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情的声音,是指有明了性的鸟类...前面从大乘通途佛法的角度阐述了信心的内涵及其功能作用,具体到净土法门,信心的法...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是最后一段结示。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以下的四句话:一切都是现成的,一切都是完整的,...解脱生死,念佛怎么解脱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事情...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陀的法身功德是有六种的修行过程所成就的,这以下就各自解释。 一,由清净。这第...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 尸...诸位我们会看到,我们以前的心态,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它是自我意识是有所得,所以...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顾本觉之在人心也,似异而恒同;乃始觉之随人用也,虽...问: 请问法师,深信切愿定得往生,我相信佛无虚言。但心老不安。深信切愿定得往生...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现前一念心性,本不在内、外、中间,非三世所摄...问: 请法师给弟子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是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每个人的心里都...问: 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吗? 净界法师答: 提出这...说一个故事你们听,我听虚老和尚他自己讲,他在安徽黄山,他想到南京毗卢寺挂单去,...修行要在实行,不是口说就能起作用的。此事无形无相,佛在《楞严经》上说的见、得、...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我们这一段是讲到法身的相貌有五种,第四是常住为相。那么法身的相貌,就是说它是常...天如惟则(1286-1354),是元朝临济宗禅师。禅师幼年于禾山剃度,在未遇明...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认知到,这个「吾」是可以转生为身体...洪州黄檗希运禅师。又云: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语,但莫...明众生迷真成妄,是从众生的角度来说明妄是怎么生起,这个地方是从诸佛的角度。他觉...执持名号跟禅是有密切关联的。经典当中有句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念佛要有真实信心,第一要深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就是在本体上我、众生和佛没...《楞严经》前面的三卷经文,佛陀等于是讲到了大乘佛法胜义中的真胜义性。也就是在整...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还归...(示未学)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众生迷惑,妄起计着,究其大病,秪...修补观世音菩萨佛像手臂,观世音菩萨亦医其手臂 湖州有一个村妇膀臂疼痛很久,一直...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现在无际,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谓无。应用...当知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都叫法,佛给法下了个定义就是:轨生...古印大乘佛法东传震旦,主流乃是般若与净土两大法系并行交织。中国莲宗祖师中,多有...彻悟心性 一五七五年,憨山大师三十岁。这年新春正月同妙峰大师从河东出发一起到五...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这个...圆顿大法,尘劫难闻,得与胜会,确是多生善根深厚,切勿作容易想。 每见多人于殊胜...这一段是文殊菩萨教诲敕令阿难尊者这个当机众,应该好好地谛听,好好地学习,乃至于...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开始内观,开始把心带回家,慢慢就远离恶道了...圣人、佛、菩萨跟我们凡夫的差别,就在一念之间。为什么要注重我们的念?我们是失念...十方诸佛是在果地上圆满了菩提心,我们业力凡夫是在烦恼、分别里面有菩提心的那种体...问。六趣升沉皆唯是识。初生善恶之趣。其相如何。 答。随福所资。果报不等。胜福资...问: 般若无相,不受一尘,云何广辩四缘及诸因果? 答: 夫佛道正法,皆从缘生。...为什么迷悟的不同就会创造十法界呢?这个概念就值得我们了解。当然体没有什么好了解...《法华经》讲了一个穷子喻。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离开他的父母到外面去流浪,流浪了五...
《法华经》有一句话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