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看破放下文章(第2页)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守得贫苦,当得重务,忘得名...
防护并非意指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触或不想任何事。若行者不了解这点,一旦见...
人之处世,贵真率耳!德莫德于真,贼莫贼于伪。古之圣贤豪杰,无不成于真也。然伪亦...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恐怖是怎么招感来的?恐怖是业,贪求名利,贪求财富,患得患失...
到晚年的时候,有两个指标可以看得出你会不会往生: 第一个叫都摄六根,另一个叫净...
这人呐!在佛法中就怕没有一点染,没有一点信心,那就不好办。我们前生也可能种了善...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在六道众生一切过程当中,不达一个...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多,我们假设每一个人对阿弥陀...
整部《楞严经》的修学重点,就在破妄显真。那么在整个过程当中,就是修学不迷、不取...
你要想学《楞严经》,放下识心,放下一切执著。就像一张白纸,原来什么都没有,你想...
参禅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禅参,有心可用。世间事放得下,任我在俗存款,被人骗去;...
电视的荧光幕什么都没有,电视一开,什么都有;电影的银幕上白白的,电视荧光幕也是...
解脱生死,念佛怎么解脱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事情...
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多借宿人家。僧侣,更是如此...
除了名利之外,还有一个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之情、母女之情都是修行的大障...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个是一体的── 一句佛号,信...
修行人要把死挂在额颅上。你想到死的时候,一切对世间猛厉的贪欲、追求,都会当下瓦...
未到地定跟初禅相貌的差别,这以下讲的很清楚:谓由心调柔、心轻安性生起之力,为所...
想得一个见地,想得一个功夫,这都不是想出来的,想也是妄想,你想得一个什么都是妄...
说一个故事你们听,我听虚老和尚他自己讲,他在安徽黄山,他想到南京毗卢寺挂单去,...
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什么呢?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求生极乐世界!也不要说我来生怎么怎...
有一次,佛陀与众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的途中,遇见了专程前来迎接的摩揭...
有一次,尊者阿难随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 一...
大家知道我们讲《金刚经》,《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啊?教我们不要执著。 但是我们...
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是被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之海托起来的,只要有大的手段割断牵缠,打...
别说初学佛的人难以放下,就是学佛比较久的人也不一定能放下万缘。无量劫以来,种种...
稍得清幽处。头头总自然。 一间茅草屋。半亩藕花田。 好鸟来青嶂。闲云挂碧巅。 ...
我们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你们跟师父们不一样的,净土部的师父天天念佛,天天...
三善十一者:言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著,作善为业。言有有具者,上...
问: 师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说只要一心不乱专念阿弥陀佛佛号,发清净愿往生西方极...
我们讲到了四圣谛。那么四圣谛从净土宗正念的角度来说,我们选择两个法是必修的: ...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这几天,大家都在为自己忙,这很好。世上的人整天为名为利忙...
佛赞叹出家。这是中品上生,从这来看,他主要是针对僧众而言。为什么要赞叹出家呢?...
对这个世间的舍,要从真实心里面真的你能舍得掉,真的观照这个世间苦空无常,都在做...
问: 有一事疑惑,请求法师开示。之前听您说过随缘度日。我不明白,在世间生活中随...
问: 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欲妨碍修行,儿孙之爱更是难舍,请法师慈悲开示,如何防治...
禅宗一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绕圈子,不走弯路。人生所面对的,有许多问题,许...
问: 如果对世间的妻子儿女、财产、事业等等还有留恋之心,但同时也很想往生极乐世...
一个人越接近临终时越重要。诸位!我劝所有净土宗的人,不要对自己太有把握。你说:...
在小乘的《俱舍论》中,有三种无为法。大乘的《唯识论》中说有六种无为法。 《大乘...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
问: 请问法师,放下万缘是不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必要条件?听说留恋娑婆世界的一根稻...
净土法门,原为众生迷本自性,不知常寂光理,生死浩然,无有休息,故藉弥陀胜愿为增...
问: 事与理的统一怎么那么难?在家居士的万缘放下真的不容易,有个故事说一个婆婆...
知老居士,为己躬下一着,决志甚急。此念生死事大,当急时也。但参究工夫,一向都说...
出家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能够把别人放不下的东西放下了,为了担当学佛和弘法的...
【原文】 无常迅速,虽老少无别。然年少人犹处未定之天,妄冀长寿;若老年人,则定...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的人生观。现在一般人最大的毛...
念佛行人最难的就是厌离和欣求,为什么最难呢?娑婆世界尽管很污浊,很苦难,但我们...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虚缘。暂时会聚,终必别离,不足悲苦。可悲可苦...
这个地方讲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种功德。我们前面讲过引发种种无碍神通、成就十种难行的...
佛的真实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而现在外道呢?著于言语,言语它是三苦的根本,意...
永嘉玄觉禅师在《奢摩他颂》开头就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
在这里一个关键点,你是不是有入道,很简单,你有没有做到歇即是菩提,放下那个功夫...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就讲到因果了,今天我正好顺便讲讲,因为明天就一个晚上...
如是之圣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为凡夫有妄想,诸位!妄想就是...
咱们经常讲无我。无我它有两种,一种是人无我,一种是法无我。我、法本来不存在的,...
有一个师父跟一个徒弟,在路上走,刚好有一棵大树倒下来,横放在路中间,人车很难通...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嗏)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
要得到一心不乱,必先无悭贪、无挂碍、无散乱心才可。这个出家众比较容易做得到,在...
从前,佛有一世为鸽王,领众五百,常飞到国王的宫苑里翱翔取食。国王看到了,命令猎...
问: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为无所不住?生其心是生妄心,...
谛法师专修净业,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撑持道场种种心,皆死尽无余。 那么从这篇...
他在往生前的一个礼拜,就叫我到他身边说:拿纸笔来,写律航遗嘱。我吓了一跳说:师...
问: 如果梦中出现乌云、狂风,从前方冲击过来,从上空而过,众人惊慌,而心中知道...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有幸今得人身,已忘了过去曾受的地...
原文: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出入其中者,靡不为其...
修行为什么很困难?因为它不只处理今生的问题,连过去的问题都要处理,无一遗漏。你...
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对任何事不挂碍,免得临命终时念头一起,就...
在佛陀时代,佛陀与一位外道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公案。有一位外道两手拿着鲜花来见佛,...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经讲,极乐世界有很多的鸟,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弥陀要解里...
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孙子。即田地契志等,亦须交代的干干净净。 就是把...
办道这一法,说难也难,说易亦易,难与不难是对待法。古人真实用心,一点不为难,因...
净土缘起的第六大缘起,就是染土本空。为什么要说净土真实呢,因为我们娑婆世界,本...
若心中见识小,舍不得赈灾,亦须分与女儿、孙媳、孙女等。自己身边,决不可留此种令...
某居士世代笃信佛法,早年常亲近虚云老和尚,这次来台,仰慕老和尚的道风,专程上山...
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对现在的生存状况更要有种敏锐的觉知。无论是像今年的雪灾呀、...
整个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如果你有志于临终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
今天我们讲的是《临终切要》,《临终切要》呀,就是讲念佛人临命终的时候,所应该面...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来出家,你若没有个主宰,还是会入邪道。一定要持戒,佛不是说吗?...
清代万缘法师。俗姓乔,湖州长兴人。平日为人愚昧迟钝。 别人骂他,也不嗔怒;人家...
《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和负担,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
众生浊,三缘和合(父缘、母缘、自己的业缘)为体,色心陋劣为相。大家都是因为父、...
心无挂碍,就是得到的。挂碍就是苦果,假如有挂碍了就要受苦。挂的意思,就像我们用...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渐渐离你而去。你能看见全身各部分都在悄悄地衰退吗?看看...
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这句话一点不假。说我现在很痛苦,我改变一个环境。其实...
修行本就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一声声佛号,简单的重复,从...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上说: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
问: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是先开示吗? 净界法师答: 我们到了一个临命...
你能够真实的觉悟,你才能够真实的放下! 今天我们讲到如何正确地看待我们今生的生...
禅人生长休邑,少贾于江湖,因厌尘俗,至匡山礼续芳和尚薙发。老人自南岳来休夏金竹...
在学佛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那是不可以的。 当我们了解到佛法以...
问: 我和对象分手才二十天,这几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下,天天想联系他,总想着再...
问: 阿弥陀佛!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净界法师答: 我告诉大家一...
前者思惟生死的过患,是改变对来生的爱取。而这里是改变对今生的爱取。这种人福报大...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非常,什么是尘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攀缘色、声、香...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以入道,念阿弥陀佛当然可以往生西方,可以了生死!不必一定另...
诸位!你要知道,你临终要能够不随境转,你 平常就要训练自己不随境转。 不可能说...

曾读古德的净土开示,有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之语,觉得很亲切。后来才知道,这句...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逃避并不能解决痛苦

名誉不足惜,道德无可崇

害怕恐怖是如何招感来的

如何判断自己能不能往生

这放不下,那丢不开,哪会相应啊

离开一切幻灭就是真实

往事不堪回首,这句话你要永远记住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是什么意思

想学《楞严经》,要先放下这些

以道念为家庭,以参禅为事业

人生就是一场戏

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驰总是魔

人生虽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情执是修行的大障碍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人到老年尤其要「净念相继」

原来不打妄想是非常快乐的

有一丝毫的放不下,功夫就不得现前

把妨碍修行的事统统放下,功夫自然就现前

念阿弥陀佛的宗旨是什么

阿含经故事:谁受苦乐

阿含经故事:时刻不染着

《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

以正念的心态来执持弥陀名号

先从梦中醒,再度梦中人

虚云老和尚山居诗六首

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

用无贪来对治贪著

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苦都是因业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能够身心俱出家,才称为大丈夫之事

只有一切顿舍,才能迸出净业种子

随缘度日和事业追求是不是矛盾

儿孙之爱难舍,如何防治爱欲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对世间有留恋,但也想往生,这样能往生吗

福报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回归无为法,缘聚缘散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放下万缘是往生极乐的必要条件吗

净土法门虽诚简易,亦非草草

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万缘放下」

百千方便,惟有放下一着最省力

出家人之所以伟大,就是能把放不下的都放下

这是晚年最要紧之所在

安住空性,发起菩提

娑婆世界是钱上之蛇,极乐世界是蛇上之钱

如此捱到临命终时,自然正念现前

心能够无住,得这四种好处

往生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放不下,妄想就多,苦了自己

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把它当回事,那就是积阴德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无限的法身

你执着什么,就对治什么

放下的感觉真好

蕅益大师:观四念处

念到心中只单纯一念,便能预知时至

除贪离厄的鸽王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住」应作何理解

顺境逆境都不能忘记求生西方

律航法师的往生经过

梦里的境界,是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恨了邻居十年,我收获了什么

若从烈焰中觅得清凉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修行之路为什么很困难

少一个念头,则少一个业,多一个解脱

修行第一关,就是看我们放不放得下

顺情而化,导入弥陀的大悲

临终时心里除佛号外,不使有别的念头

能把自身看轻事情看开,办道就容易了

就是为了这最有意义的一喊

临命终时贪心是不可取的

六道轮回里,每个人都在进行这种比赛

何苦还要恋恋不舍

「厌离」为我们的心加了保护层

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

念佛人临命终时,该怎样面对病苦死亡

出家之后的事更多

尘情淡然心,矢志西方人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这三样东西

这个寿命不值得我们去贪恋

为什么看不破呢?一切都有啊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离你而去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任职70年的香灯师: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觉悟之路

如何判断修行有没有进步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

为何放不下?因为还没看到人生真相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图自在

学佛不是不顾家庭,而是让人看破

分手后仍放不下他,该怎么办

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修无常观,破除对今生的爱取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这样念佛才能得到真实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