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断除烦恼文章(第2页)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
随烦恼二十:言昏沉者,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毘钵舍那为业。 昏沉是一...
同样是空观、假观,这二个法门是完全一样,内涵是一样;但是为什么凡夫修空观、假观...
问: 本人已六十多岁,念佛多年,但家人不接受,本人想离家到寺院念佛求往生,家人...
我们这些带业往生的凡夫,虽然具足烦恼的系缚、通身都是业力,但是如果能够深信、切...
随烦恼二十:害者,于诸有情,心无悲愍,损恼为性。能障不害,逼恼为业。言逼恼之义...
问: 请问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的一种? 净界法师答: 钻牛角尖是烦恼的一种,不...
随烦恼二十:憍者,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为性。能障不憍,染依为业。言染依义者...
天台宗把菩萨道的修行分成二个次第:第一个叫做缘修(缘就是因缘),第二个是见道位...
随烦恼二十:谄者。 谓罔他故,矫设异仪,谄曲为性。能障不谄,教诲为业。谓谄曲者...
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佛陀就劝勉阿难尊者...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 这...
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 舒适顺意的境界有...
修行须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一天过一天,无挂无碍、无忧无恼,这样才行。如果还执着我...
问: 大师您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很容易被别人一些细微的言行...
接着看正明事忏的下一段。 则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转报,或有轻受。并如《佛名...
佛陀提出了四种譬喻来解答富楼那尊者心中的疑惑。两种譬喻是说明达妄本空,另外两种...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鹿。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
《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和负担,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
烦恼浊,天台宗称之为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以贪嗔痴慢疑五钝使为体。五即五种烦恼...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是驱使我们到六道轮回的要素。...
我们要想对治烦恼,以我个人的体会,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过去忘掉,千万莫回忆过去。我...
唐朝时候,有个宰相叫鱼朝恩。有一次,国王接见一个老和尚,是国师,国王封的国师。...
如果为众生难度而烦恼,把烦恼归结在众生身上,那烦恼就是外在的,我又何故烦恼?当...
《净土》2019年第1期 文/明光 人到中年,身体上的各种小毛病开始不期而至。...
在学佛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那是不可以的。 当我们了解到佛法以...
昨天有位同学对我诉苦说,在做事当中很烦恼,想出去一段时间。我对她说:你为什么会...
《经》: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疏》:乘弥陀愿力摄持...
今天呢我们在道场白华庵,跟大家分享一点点最近的一些问题吧。那么很多时候微信上呀...
所谓意三者:嫉、恚、痴:十善业中身业我们说是:不杀、不盗、不淫;口业就是:不两...
六种根本烦恼 这烦恼有多少种呢?可就多啦,略略地我就说个名词吧,大家不用细讲就...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说:有些人他愈用功,佛念得愈多、拜佛愈多,他的烦恼反而更重...
【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瞋痴等皆猛利故,造作杀生,或不与取,或欲邪行,或虚诳...
入门便悉弥勒笑,出寺难求俗虑抛; 俗虑恼人无止境,不如时与世尊交。 ---清....问: 阿弥陀佛!请问师父,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有病,总有一些烦恼,总是想不开? 宽见法师答: 为什么总是有病,...
我们看第三段的烦恼浊。烦恼浊是由想阴引生的。想的意思就是于境取相,施设名言。我...
我们讲业障通常包括了三大类,哪三大类?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经常在做佛事...
我们刚开始建立佛号时,是在没有烦恼时建立佛号,你不能够说我一开始就去历练,不可...问: 弟子觉得自己福报与相貌都很差,与人交往时常感到卑怯,不能做到随喜功德且常生妒忌,请问法师如何克服这种...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急冲冲地跑去找老和尚,告诉老和尚,有很多人在背后说您的坏话!...
这五浊恶世实际上是让我们要观察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和我们内心的这种真实的相状,由...
宿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这三障,障碍着我们让我们非常的痛苦。所以当我们念佛,...问: 我是个脸皮薄的人,社交圈子很小,不敢当众讲话,害怕出丑,内心非常苦闷,要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烦恼? 弘恩...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这四种是根本。行的时候应常念:人终...
佛住止在阿耨大泉时,有五百位大比丘众随侍在侧,皆是阿罗汉,六通具足,其中只有阿...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第三十九愿:受乐同于漏尽愿 第三十九受乐同于漏尽愿,如果我...
一位搞研究的学者问:整天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课题,心很浮躁。该如何静下心来...
在罗阅祇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听说舍卫国人民孝养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于修道,并供...问: 我这几天修行很精进,为什么还很烦呢?是什么原因呢? 大安法师答: 修行精进几天,你就没有烦恼了?无量...
学学问,要耐烦一点。 耐烦有什么好处?将来修定有办法。你心很细,容易入定。心粗...
如何才能解脱?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态不好,时时纠缠于烦...很多时候我们是把修行的 外相当成修行本身而不自知。先通过对佛法教理的闻思,改变错误的思想,断除烦恼产生的温...
《楞严经》里讲:烦恼都是客人,叫客尘烦恼。你喜欢把这个烦恼客尘在你家里多留几天...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不至卒发。纵发,亦能顿起觉...问: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就是念佛中途会退转,退转得佛号都不...
我们过去造的业,无量无边,无始以来,哪搞得完呢?你要出三界,就阿罗汉来说,出三...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时,有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诉比丘们:世...
这里得生,就是往生,能够往生四土,从四个土来判,因为我们要晓得,之所以能生到这...问: 佛家讲,修行有所知障。我等即要靠已知、所知才能学习佛法。 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既有的知识、经验所...问: 每天茶饭不思就是不开心,总是被烦恼围绕怎么办?每个人烦恼又为何都不一样?可以通过禅修的方式来解决每天...
俗夫之人,看事看物,系含意识意色情感。而菩萨之伟大,无意识界,唯慈悲心。远离我...
我们要训练自己,就是要训练我们的这颗心。从行上,我们以持戒入手。当我们远离了缘...
我们是有罪,所以才来轮回,这是事实。但是有罪,有些人进步很快,有些人进步很慢,...
苦与乐是没有一定分界线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谓苦,何谓乐呢?这些无不都是依...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这也是佛所说的偈子。这是说到曾经有...
【经典原文】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
生活中必然会有很多的烦恼。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处理这些烦恼。通过学习佛法,就会...
在佛陀的教言里,经常会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们认为这是指魔王波旬,但实际上...
没有正知正见,你会去求神、掷杯筊、烧香,烧很多的冥纸给鬼神;会去拜三太子、玉皇...
佛讲了四种造业或犯戒的原因: 一个是不明理,然后犯戒; 二是虽然明理,但是还没...
凡是人都有欲望,欲望的奔驰,会使人心非常危险。能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世界,都是...
1.心里装着善良,装着宽容,装着真诚,装着感恩,你的生命就充满了阳光。无论遇到...
我们从因缘果报的角度來观察生命,发觉生命有很多的差別相:有些人现男众的身相,有...
《般若心经》讲的是什么?当然讲的是般若了。般若又是什么东西呢?般若就是一切生命...
清晨,有一位衣著入时的女士上山,入得大殿,四下张望一番,见到一位出家师父,即问...
在夏三月中,夏至一过便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了。人身如同天时,四季亦历历分明,...修普贤行愿法门,发广大的菩提心,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不间断地教化众生,这样地去行持,不说断自烦恼,而自...
药师法门是特别特别注重你一定要能实践,光说理论没用。具体怎么修呢?你看,我们从...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就是报,因缘果报就都生起来了...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一、业的习气,二、外境,三、恶友的影响,四、依从...
我们看到文殊菩萨的塑像,他右手拿着宝剑,很多佛像也拿着剑,这个宝剑在我们世间上...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是生死的根本,一个是涅槃的根...
欧洲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舒伯特,有一天正在作曲的时候,他的朋友就问他:为什么你总...问: 师父您好,我学佛以后,与家人的关系搞得很糟糕,我让他们吃素,他们也不听。我很痛苦,该怎么办呢? 大安...
在寺院里,经常有好多游客或是居士来求教,问题多是关于世俗烦恼的煎熬。 人为何会...
佛法的因缘观,主要就是苦、集、灭、道,有杂染的因果、有清净的因果。清净的果指的...
今天接着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四祖道信大师说:略举安心,不可具尽,其中善巧...
有人曾问释迦牟尼佛:梵行圣者,你们居住在树林简陋的茅屋里,每天仅仅吃一顿饭,为...问: 师父您好,请问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如何化解呢?请师父在百忙之中慈悲开示。 慧广法师答: 年轻人,...
觉察的智慧是内观的,跟别人没关系。就是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第一件事情先观察自己...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内涵当中,不管你是修什么宗派,都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你刚开始...
作为修行人应当知道十二因缘法缘起法的真理。我们生命的轮回,流转门是什么现象?烦...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的妄想的根被你拔掉以后,你的罪业就开始改变了...问: 净土法门的修行强调断恶修善,而有些法门强调可以通过饮苦食毒的方法,于烦恼中证入自性。这种说法是否有其...
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蕅益大师说: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临终的正念。你说你怎么能够往...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人类所有的痛苦皆来自于执着。六根...
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定一切力量。能忍之人就是大丈夫。...
当我们不好的念生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烦恼了。贪欲烦恼时,你压制这个贪欲的念,到现...

随烦恼二十:言诳者,为护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能障不诳,邪命为业。谓矫诳者...

阿难尊者示现修行的苦恼

昏沉者,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

凡夫为何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不要轻易地离开家庭,让家里生烦恼

一得往生,烦恼恶业就彻底消灭

害者逼恼他故,正障于慈悲

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吗

憍者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为性

烦恼这么重应该怎么修

这样的人心特别狡诈和阴险,而且城府很深

一念熏修虽然短暂,但却是真实的力量

经常生起淫欲的烦恼,会有什么过失

把别人的不好拿来烦恼,那是自己的愚痴

一切都是幻化不实,若执着即生烦恼

六个方法对治烦恼

因烦恼而造罪时,不要这三时都有心

断烦恼的一个重要的关键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这三样东西

「六大根本烦恼」是众生轮回之根本

对治烦恼的好方法——信愿念佛

千万莫回忆过去

当你不高兴的时候,查一查原因

烦恼没那么可怕,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对待

烦恼与道用,全在一念之间

学佛不是不顾家庭,而是让人看破

会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修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

六个步骤降伏自心烦恼

别让这三种烦恼障碍你

倓虚法师开示烦恼的由来

为什么有些人越用功烦恼越重

地藏菩萨能让你一切烦恼皆得消灭

俗虑恼人无止境,不如时与世尊交
烦恼不断,无非就是没有智慧

烦恼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六大根本烦恼牵引着我们轮回

平常起烦恼忘了佛号,临终也自然会忘了
福报与相貌都很差,如何克服卑怯的烦恼

我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

五浊恶世的成佛之法

念佛可以忏除我们的三障
脸皮薄的人要如何摆脱这种烦恼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佛说骨节烦疼因缘

极乐净土,人人不再设防的世界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为想的太多

生死无常,你在烦恼什么呢
为何烦恼很难断

耐烦有什么好处

怎样从源头根除烦恼
每天念经拜佛为何还是烦恼
烦恼是客人,不留它就走了

如何根治烦恼习气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该怎么办

业是搞不完消不完的

世间有这四种人

没能力断烦恼,要持佛号求往生
如何判断「所知障」和「烦恼障」
心总是被烦恼围绕怎么办

念念着相执情,故念念起烦恼

常常看人不顺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场

无量劫来造了那么多罪业,为何还能往生净土

障碍我们学佛修道的五住烦恼

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

人做事,不要让事做人

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

处理生活中烦恼的方法

真正令我们受尽折磨的,是自己内在的魔王

烦恼不懂得摆平,有谁能保佑你呢

犯戒造业的四种原因

把欲望变成我的奴隶

心里装什么就会跟什么结缘

有三种「火」在干扰我们的生命

你若执著它,那你的烦恼就来了

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不必带到心里来烦恼

入清凉境除热恼心
学佛要以智慧断烦恼,不要着相修行

自性原来清净住,三界纵恶亦无惧

我们的仇敌是贪嗔痴三毒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

文殊菩萨为什么要高举宝剑

依止无明烦恼来修学,都不能成就圣道

烦恼痛苦的根本原因
学佛后怎么处理与家人的关系

观无常是断除烦恼的殊胜法门

烦恼的根源来自于颠倒

以金刚慧断烦恼

活在当下益处多多
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该如何化解

遇到事情,先观察自己很重要

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就成功了

十二因缘法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于烦恼中证入自性,是否有其合理性

佛号要念出一个味道来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

魔军的这十支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