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出家文章(第2页)
当时,我们在云居山,生活很清苦,工作劳动量很大。每天要划定很大的面积开荒,白天...
各位班首、执事、各位法师、各位居士,今天是虎年第一天,正月初一,我们互相之间都...
云居山就有过这个事情。某某禅师他听说云居山真如寺道风好,就想到云居山来。那时候...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
都说出家要辞亲割爱,可不要以为是出了家就不要爸爸妈妈了。其实,出家修行本身就是...
《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
佛教在说八正道之第五正命的过程中,相对应地说了五种邪命。我愿意相信,肯定很多人...
惟我六祖大师说法曹溪。天下衲子归之。祖设安居。以容广众。此禅堂之设最初之始也。...
四恩是哪四种恩呢?对在家居士来说,就是天地、君、亲、师。原来传统社会每家都有一...
我是一九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续三年都闹饥荒,以后也都...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
前面第一段讲的是凡夫众生求取世间的声名,到最后声名显著,身已故矣没有意义。接着...
玉琳国师的前生是个最苦恼的和尚,相貌长得相当丑,也没有人供养他,衣服破破烂烂,...
在佛门里,袈裟是代表佛陀的传承,佛法的正传。所以没有受过戒,是不能披袈裟的。尤...
(有一个姑娘失恋以后到庙里来要出家,师父和她说出家要考察一年以上,你能吃苦,是...
从初次接触佛法,到一步步走上出家的路,从高高在上的自傲和两指不沾阳春水的清闲到...
清朝玉琳通琇国师,俗姓杨,是江苏延陵望族。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通琇禅...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僧人的本分:依法修持,...
参禅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禅参,有心可用。世间事放得下,任我在俗存款,被人骗去;...
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定于亲情十分淡漠,不仅无法像...
唐朝是我国佛教繁荣的时期,宏伟的佛教寺院,精湛的佛学著作,规模空前的译经事业,...
现在,我们讲二祖寺这个道场。《楞严经》第九卷讲: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
请看下面。示常源曰: 汝行勿怠,怠非比丘。彼自废者,多身后忧。 这是第十一段:...
大家要明白,佛教反对五种邪命,哪五种? 第一种乍现奇特,第二种自赞功德,第三种...
对于出家人来说,只有真正受了戒,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比丘。受完戒后,要坚持学戒,...
问: 来自南洋的弟子,可否到东林寺出家?出家需具备什么资格与条件? 大安法师答...
问: 末法时期白衣上坐,讲僧团过失,谤僧。王翠明女居士讲法出光盘。在家居士常常...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乞食道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讲的是,...
真正修道人不一定要在这个田地、资身用具上去预作策划。街头一饭,对修行人来说,托...
注:本文仅限出家人看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在安居之始,得举行一定的法会仪式,...
现代男女众出家,散乱心较多,我们道心要坚固,不是拿佛教去和社会比赛,办种种活动...
从声闻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众要确保人身不失,故应守持五戒、八戒及十善法等。...
每听人说大家学佛,世界上的人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大家都出家了,没有夫妇儿女,还...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者赞叹出家...
我们出家人上早晚殿、过堂这功德是一堂佛事。这堂佛事呢,消除我们的这些业障,增加...
【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命】。五种邪命,皆为利养,就...
佛教寺院,尤其是大丛林,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寺院内部行政机构分工明确。以禅...
佛赞叹出家。这是中品上生,从这来看,他主要是针对僧众而言。为什么要赞叹出家呢?...
原文: 来书发明普敬僧尼,此理此事,实为至当。然教儿辈,又须反复为论。若止一往...
关于剃度出家世人的看法非常矛盾,有人认为是了此残生的颓废选择,有人认为常伴青灯...
没有慧眼,可不要乱说话。读了下面的文章就会知道,奇人大成就者,阿罗汉,佛菩萨,...
出家人当然会有一些水平上的问题;有一次,我听了很难过,有居士来,到我的前面,他...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
再接下来第三科是有缘暂宿等法。有因缘,像我们来到寺院里打佛七,都是有因缘住到寺...
一、要有求学的志向 当代青年僧伽应有的职志是什么呢?第一,要有求学的志向。因为...
又勿坐僧床席,轻侮僧故。 为什么?他是师父,他代表佛,你一个在家人的身份,怎么...
寺院原本就是十方布施所成,三宝所依,本来就是出家师父的依宿处,我们修建寺院,没...
天津有个居士带来五、六个女孩子,那个天津女居士跟我说:老和尚,你老了,你想不想...
知客师父领几位新落发僧前来礼源公。 知客:师父,他们想去受戒。 源公曰:他们妄...
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十六个春秋已经过去了,每当想起在学院...
问: 如果一个师父能转世的话那么这个师父转世后小的时候对于他前世的事情是不是都...
前往寺院参加法会时,你看到的法师身着祖衣,威仪具足,令人一见便生虔敬之心。但许...
从今已后应作厕屋,厕屋不得在东在北,应在南在西开风道。作法者,若作坑、若依高岸...
什么叫沙门?沙门翻咱们华言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叫沙门。 但是他是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非制矣。古人谓反有罪愆,...
问:在戒律中,佛陀说:你们若不互相看视病人,那么谁应当来做这件事呢? 答:故律...
人家说聪明不过衲子,衲子,就是指出家人说的。你不要看出家人没做什么事,他学什么...
问:为什么我们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了戒,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或...
昔时,佛与常随诸大比丘众,游化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千二百五十位菩萨与无数...
问:女众到寺院,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为什么呢?女众来到寺院,有哪四点要注意的呢...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
常住物有四种:一、常住常住物;二、十方常住;三、现前常住物;四、十方现前常住物...
出家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能够把别人放不下的东西放下了,为了担当学佛和弘法的...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肉吃习惯了,他来吃素就觉得很...
古往今来多少出家的人,他们对父母的那种孝,那是刻骨铭心哪。唐代有一个子邻法师,...
佛教《四威仪偈》是自古以来在佛门中广为游行的讲述行、住、坐、卧四种威仪的偈语。...
当你念阿弥陀佛心咒的时候,你要想:我的心跟佛的心是一心,把我的贪、瞋、痴、慢、...
时值酷暑,不少居士来到寺院礼佛,稍一走动就会满头大汗,拾级登山便又叫苦不迭。可...
【僧尼破戒者,所谓畜养奴婢僮仆牛驴车乘田宅、种植园林华果、金银粟白】 怎么样算...
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纠结于是该成家立业,还是出家修道,未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
若见是非之事,不得讥诃。若发言嫌责者,自失善利,非入寺之行。 若见到僧团中有是...
凡要出家先应知道,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我为何要出家? 一、出家的动机 ...
参禅人,首立冲天大志,出格大志,出世大志,成佛大志。人无大志,何事不能行,何事...
在跟我结婚前,她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需要我的任何东西,一分钱都不要; 第二...
江南的冬忽然来临,干燥而寒冷,人们纷纷口鼻上火,这是身体对外境的适应措施,在泄...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陀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佛以譬喻为说出家之殊胜。 ...
《明史 太祖本纪》里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孤...
释迦牟尼佛告诸弟子:过去久远世时,有佛入城乞食,随行的众比丘弟子皆相好庄严,威...
记得电影《一轮明月》里,弘一大师未出家前,他在母亲王氏去世之时,一个人落寞地在...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
尝闻:骊龙颔下有珠焉,雨一切财物,凡有求者,悉皆如意,故名如意宝。其余世间珠玉...
家,其实就是道场;家,也是真正好用功的地方。可是很多人放弃肥沃的绿渊,跑到遥远...
印祖在《文钞》中说,在苏州有一位吴引之先生,是晚清科举第三名(榜眼),这个人长...
出坡,你不要走,你要参加这个劳动,这叫普请,挂了牌,中午有人设斋供养,你不要走...
传某师因感女众尘俗习染太深,又乏男众果断不畏的气魄,请示老和尚,如是女众出家要...
比丘尼了定,俗姓崔,安徽人。幼时跟着做官的父亲在江苏,后同黄某结婚,因为生活作...
僧人自称法号有:释某某、草字某某、衲子某某、沙门某某、比丘某某。而某某法师、某...
过去,在贤提国的精舍中,有一位年老的比丘,因为长期卧病在床,精神委顿、身体非常...
问: 最近我有急迫的念头想出家,但现在我父母还健在,小孩还没有成家,还有公司一...
一 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躯脱落,灵光普应人天。 二 出家要勤念...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视所吃的苦多寡而定。如果人人...
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士,每天发心供养比丘,当时有一位已经证得阿...
问: 弟子是受了菩萨戒的在家居士,想为儿女求婚姻,这样做可算是破了邪淫戒或四十...
问: 请问如果一个女孩子发心出家了,也许几年以后想还俗,可以吗?有什么说法?她...
参禅人,要知以禅为道,办道即参禅是也。此一大法,尘世街廛不能办,因人事纷繁,日...
出家人不要喜欢衣、食、住充足,若贪享受则容易懈怠。出家更应该努力,看是否能了生...
问: 法师给众生治病收费是否合适? 大安法师答: 一个出家人给众生治病,当然首...

僧众这么多,当然龙蛇混杂,有圣僧也有凡僧,有持戒清净的,也有毁戒不净的。我们僧...

出家人用功办道,越艰苦道心越坚固

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云居山志》上记载的「一粥之缘」公案

疑误众生当堕无间狱

戒律衰落之原因

佛陀教诫比丘们如何舍贪

当出家人的妈妈是种什么体验

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五种邪命值得我们去认真反省

曹溪宝林禅堂十方常住清规

在家出家都要报答四恩

界诠法师的出家因缘

出家僧人的四威仪

人一忙起来就会糊涂,过去的习气种子就会起现行

玉琳国师前生是个苦恼的和尚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吗

出家看着简单,实际上不简单

从公子哥到吃苦的小和尚丨佛慧法师的出家经历

佛门孝子通琇国师度化母亲

白衣居士可以说法吗

以道念为家庭,以参禅为事业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在唐朝,出家是怎样一种体验

出家人要好好办道,不要往钱多的地方跑

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佛教反对的五种邪命

出家人应该如何学戒

东林寺出家需具备什么资格条件

居士讲法、僧人居住居士家如法吗

锡杖功用与功德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寺院安居自恣仪轨

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在家也可以修行,为什么还要出家

莲池大师论出家利益

出家人为什么坚持上早晚课

五种邪命,皆为利养

寺院有哪些「职位」?「人事变动」分哪些程序

能够身心俱出家,才称为大丈夫之事

居士对待僧人的「十六字诀」

出家有些什么样的条件

三位僧人的神奇事迹,原来佛菩萨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伤害到了谁

弘一大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住寺院应注意哪些问题

当代僧伽的职志

跟出家师父同坐一起,感得什么果报

寺院由谁管理才是最如法的

千万莫上邪魔外道的当

佛源老和尚对发心受戒的弟子一段发自肺腑的教诫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从僧衣看佛教三千威仪

如何在寺院诗意地蹲茅坑

真假出家人

居士着僧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人不可貌相,有很多和尚是异相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五百沙门出家证果之宿缘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常住物」有四种分类

出家人之所以伟大,就是能把放不下的都放下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出家人对父母的孝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

德的光辉跟世间的相貌完全不一样

出家人的袈裟为何如此殊胜

僧尼破戒者

出家感悟: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讥呵僧众过失,说僧团是非,将自失善利

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

知初出家,必住丛林,先修福本

北大研究生出家记——我一无所有,但非常快乐

在世间,唯一有意义的事便是修行

出家犹如脱海险喻

出家需要有大福报吗

助子出家,母得授记

自古佛门多孝子,愿父母究竟安乐

戒律衰败之原因

重僧宝之名义,防世人之讥嫌

因家庭不如意而想出家可以吗

知道前生是出家人,何不恢复出家人的事业

半碗稀饭的故事

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是否希望渺茫

改过修行,终得往生

出家师父的法名为何要尊称上下

佛为病比丘洗身因缘

出家不要操之过急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供养沙门狗得餐,转生王女见心欢

受菩萨戒的居士,能为儿女求婚姻吗

女孩出家几年后想还俗,还可以有家吗

任在一切处办道十年,不如丛林办道一日

出家人不求名利,但名利自然也会跟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