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随机推荐

净土祖师们提倡的念佛方法

十念法: 唐善导大师说十念法是念够十句的佛号。北魏昙鸾大师强调了心无杂念,认为十...

一念虔诚皈依的心启动了弥陀本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

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他们在当地临时招工做杂...

当你的父母渐渐老去....

哪天,如果你看到我渐渐老去,反映慢慢迟钝,身体也渐渐不行时,请耐着性子试着了解我...

老豆腐的故事

好,各位有缘,大家吉祥。阿弥陀佛。 今天呢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个《老豆腐的故事》。但...

攀缘妄境,造业轮回

在商朝,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商纣王有一天,有一个诸侯供养他一双象牙做的筷子。...

【大藏经】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卷上 胜德赤衣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

居士经商不得贩卖刀网等伤生之具

居士经商,既无大劳,又极自由,正好依佛法行事。 在家佛弟子经商,当然也非常辛苦。...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因。因为众生的内心,他的这个五...

怎么才能达到与世无争的境界呢

问: 很羡慕那些与世无争的人,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慧广法师答: 能遵循因果规律,努力放下自己,全心成就...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

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

三藏十二部可以不读吗

问: 有个修净土的法师说三藏十二部可以不读,《印光法师文钞》不可不读,这样说如法吗?请法师慈悲开示。 大安法...

古人的10句家风名言

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 这是清代学者钱泳在《履园丛话治家》中的一句话。 海涅有一句...

总摄十种分別心

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这是辨品类这一科里的第三科广释十种分别,说我们这个分别心有...

省一法师证念佛三昧的过程

省一法师,俗姓高,扬州江都县人,世代务农。 省一大师十二岁时,母亲去世,便萌发出家的念头,由于父亲不同意,未...

年迈不可怕,只怕心态老

说起老,常会有人想起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等词,仿佛老就是衰败,就是调零、就是不幸。其实,此念差矣!同是描写老,...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略释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菩萨自说过去的行愿: 善男子!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

未得到定之前,要减少睡眠

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诵,第三种是营福。 这个修定的...

【大藏经】法华经持验记

历朝法华持验纪卷上 晋炖煌郡释昙摩罗刹 华言法护。本姓支氏。八岁出家。诵经日万言。志弘大道。遍游西域诸国。赍...

念佛就是听自己念出的声音

问: 从《楞严经》所看到说,山河大地都是佛的法身所变现。弟子就以此观想都是阿弥陀...

出家人的三衣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三衣。即:僧伽梨、郁多罗僧、安...

忍恶无嗔现大威德力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舍利弗和目连两位尊者住在耆阇崛山中。有一天,优波伽吒鬼看到舍利弗尊者刚剃完须...

一时的善念,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就是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

宏海法师:净土决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学,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创造一...

大悲咒的妙用及相关修法

接下来主要是讲第五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家都应该记清楚它。我们...

心怀嫉妒,必定也反噬自己

一个人的幸福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以外,还有他各方面因缘的果报成熟。各种善业的累积促成了他现在的福报。我们如果是一...

明白诸相皆空,面对毁谤无需太在意

【原文】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

佛陀六年苦行的因缘

每个人与生俱来皆有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善恶是非,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

朝山的功德与态度

1、广结法缘: 朝山都是朝礼佛法殊胜、菩萨示现的道场。所以朝山者能以虔诚的心朝礼...

蚕和蜘蛛的故事

这是一只蚕和蜘蛛的故事。 蜘蛛对蚕说:「你和我虽然都会吐丝,但是我的丝,帮我建立王国,纵横天地之间,而你却作...

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

古语说:观德于忍,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忍字意味深长,它...

瞻礼供养地藏像的感应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

【大藏经】撰集三藏及杂藏传

撰集三藏及杂藏传 不载译人名附东晋录 佛涅槃后迦叶阿难于摩竭国僧伽尸城北撰集三藏及杂藏传。  先礼佛已  礼...

四十八大愿——(第16愿)国中无不善名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在我的刹土中,国中天...

为什么会感觉到空虚

有人发短信问我:人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空虚呢? 顾名思义,空虚就是指我们心里没有东西,是心灵的贫穷与饥饿相;或...

一言不慎即招无量剧苦

释迦世尊,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当过印度波罗奈国的王太子,名叫慕魄。 慕...

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

这个地方讲如实不空义,这个讲作用。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

高旻寺的禅门家风

记者: 高旻寺素有冬参夏学的家风。庙里每年组织十二个精进禅七,每个禅七,您都亲自...

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问: 阿弥陀佛,师父,我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恒传法师答: 阿弥陀佛,走神的情况下一方面说明定力不够...

【大藏经】国清百录

国清百录序 隋沙门灌顶撰 先师以陈太建七年岁次乙未。初隐天台。所止之峰旧名佛陇。询访土人云。游其山者多见佛像...

美丽王后的前世今生

由于无明和爱欲的缘故,众生四处地追求欲乐、爱乐。《巴利三藏》《小部.阿沙卡本生经》的一个故事,可以很好的说明...

究竟坚固的「首楞严」

首楞严经,意思就是说此经所讲的道理,就是究竟坚固。所谓究竟者,就是不同我们一般心...

打坐只观息,不念佛不持咒可以吗

问: 我打坐,观察身体内自然气息的运转,但是我不持佛号,不持咒,不随息,行吗? ...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

「索命」的甲鱼

我只有一个堂哥,比我大不了多少,由于他父母死得早,迫于生计,从小自立。在我们一群...

光明皇后

一千多年前,日本有一座古城,城主的小公主长得非常美丽,像秋月般清明柔和,人见人爱;人们心中若有烦恼,一见到她...

【大藏经】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卷上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諡大鉴正号大广...

佛书若示有版权,则阻遏流通之罪甚重

然菩萨为利众生,即头目髓脑尚肯捨,况光之芜秽语言,蒙二大士提倡,俾一般初学,信仰...

修禅定的基本要求

修习禅定的法门,古德归纳为三门,就是息门、色门、心门。所有修行的法门不出这三种。...

把心从外尘境界上收回来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练习养成随时摄心的习惯,我们常说的平常用功,其实就是随时随地...

禅门的修行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一般人听到佛教在讲修道、证道,都以为是一门高深莫测的玄理,更谈不上进入道的境界。有些人对《妙法莲华经》的一称...

【推荐】禅学中的智慧故事

1、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

如何对境不起分别心

问: 如何对境? 梦参老和尚答: 这位道友问我:如何对境?不起分别心,这个可难了,达到如如不动,成佛了。我们...

戒法、戒体、戒行与戒相

戒法 戒法者,佛为优婆塞优婆夷所制之五戒八戒,式叉摩那之六法戒,沙弥、沙弥尼之十...

往事不堪回首,这句话你要永远记住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多,我们假设每一个人对阿弥陀佛...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

意思是乞士,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出家人。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对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

【推荐】【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人身难得而易失,三途时长而苦重。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诸仁者,身见...

如何化解夫妻间的矛盾

夫妻在一起生活一辈子,难免有磕碰,俗话说,舌头还有不碰腮的,其实,夫妻吵架有矛盾,那没什么,也不是洪水猛兽,...

前来助念的人越多越好吗

问: 弟子所在的小城镇念佛人极少,很难组建助念团,在为亲人送往生时,只能依靠一两个亲属为其助念。请问法师,有...

净土学人要做钝功夫

对净土经典的熏修如果没有达到熟悉的程度,我们的举心动念,遇见事情时的判断,还是凡...

诵普贤行愿就能不堕地狱,那因果怎么体现呢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族姓种类及容...

圣严法师《伦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结婚之后的男女居士,必须要对婚姻关系的维护负起责任;要尊重并体会到对方是另外的一个独立人格,不要以自己的兴趣...

略论佛教的时空观

人类对宇宙时空的思考与探索从未止步,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佛教...

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

《阿弥陀经》说: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什么叫多福德?不是说我们自己修行...

【推荐】幸福快乐到底在哪里?

现代人每天熙熙攘攘,席不暇暖,问他为什么这么忙?他的回答总是:想追求幸福和快乐。 幸福和快乐到底在哪儿呢?是...

为什么多生多劫还没有解脱

我们反省一下我们的一念善根之心,它是多生多劫累积的。但多生多劫为什么没有解脱,还...

【大藏经】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偈颂

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偈颂序 古汴龙华寺住持沙门智昌述 盖闻瞿昙演教。普利含生。历代诸师。三分科经。谓序分正宗分...

得人身感天福的行为规范

人天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得人身、感天福的一些行...

你心里的苦恼和困惑是谁放进去的

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说有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听说佛能灭除一切苦难后,就背上行囊去找佛。佛陀听完他的诉说后,对...

无论离合,婚姻都是一场修行

关于如何处理家庭伦理关系,佛陀在《善生经》中把在家佛弟子在修行和做人处事中的责任...

修行法语

1、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他自己想要改变,所以你的目的就是怎么样?使令他改变,而这个时...

越到晚年,观照智慧就越重要

一般来说初学者要多修止,因为你观慧薄弱。一开始先念佛拜忏,事修多一点。等到你的心...

一天从早到晚,你都起了些什么念头

现在你所能做的,就是要能跟三宝结合起来。还有,大家学的都是大乘究竟了义法,了义法...

圣严法师:别人不做的工作都由我来做吧

如果你对工作有非你不可的责任和使命感,做起事来一定也能甘之如饴。反过来说,如果你觉得因为别人都不愿意做,所以...

生死的体验及观察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及立场。这个主题,在...

【大藏经】佛说无畏陀罗尼经

佛说无畏陀罗尼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佛告诸苾刍。汝等谛听我今宣说无畏陀...

如何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的智慧与慈悲?当从惭愧、忏悔、感恩的三方面努力。 惭愧的意思是自知对不起自己称为惭,...

背了二三十年的佛经,究竟叫你干什么呢

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是忏悔,或者是礼拜,或者是供养。我们读大乘经的时候要供养...

重僧宝之名义,防世人之讥嫌

尝闻:骊龙颔下有珠焉,雨一切财物,凡有求者,悉皆如意,故名如意宝。其余世间珠玉,...

【推荐】【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

如何看待破戒僧和皈依僧

问: 对于破戒僧只能做到表面恭敬,做不到由衷地恭敬,怎样对治?皈依僧的僧是指初地...

记忆力差该怎么办

问: 记忆力差怎么办? 万如法师答: 经文咒语记不住,原因就在于你的心不够清静,...

圣严法师:收心的练习

佛法教导我们抗拒诱惑、破除对七情六欲的执着,多利用因缘观、慈悲观,以及转变观念等方法,但有时这些方法还来不及...

【大藏经】缘起经

缘起经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无量无数声闻、菩萨、天人...

释迦佛抬头悟道悟的是什么

今年正月间,一位老朋友萧先生来看我,临走时问了一句话:释迦牟尼佛十九岁出家,最后...

【大藏经】佛说处处经

佛说处处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言:「道人行道,若瞋恚意起时,即当制己,制便念善,是为道人行。若布施财...

生死关头,切切不可被恩爱绑住

明朝沈槐庭居士,潭州人,少年失学,不能穷究佛经,畅谈谛理。人们都认为他很差劲,没...

【推荐】只要你愿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报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为什么发不出厌离心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为什么要厌离娑婆?这里有几个概念要了解清楚。印祖用一...

在顺境时抽到下下签

其实一张签诗是好是坏都没有关系,它最大的意义是在让我们转个弯,做一次新的思考,因...

三种念佛方法

念佛的方法有几十种, 今天我提出二、三种供大家参考。这几种方法,多数人都可以适用,而且照这方法去做,一定可以...

波罗奈人身贫供养因缘

佛弘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之时,那时,国中有一位大富长者,家中生一男儿,小儿面貌...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天人的身心果报,我们从经典上跟祖师的传记,得到两个消息,它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先...

爱喝酒的年轻人

有一位年轻人很爱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但是酒醒后,又会感到很后悔。一年当中,他因喝酒、闹事而被拘留的次数,...

学净土法门应以哪些经论著作为主

问: 学习念佛法门,应以哪些经论著作为主? 大安法师答: 学净土法门的经论要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就是先读净土五...

大安法师:为什么要讲儒道之类的书

问: 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骘文》之类的东西。我们想闻佛法,《文昌帝君》不就是老子、庄...

出离心之思暇满难得

所以我们透过死亡的无常,每一生的死亡到来都把我们生命破坏了,使令我们生命没办法相...

具缚凡夫,欲度众生,无有是处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个结论,就是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

【佛学漫画】黄檗禅师

黄檗禅师...

秋季养生该注意什么

秋季我们应该注意养生,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好保养的人群,正在努力向季节的改变做出调适。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去解读下...

佛的「四辩八音」

佛有四辩八音,什么叫四辩?就是四无碍辩: (一)义无碍辩。义,是意思,例如本来没有意思,可是佛一说法,就把这...

善导大师念佛偈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笼月; 妄想随时出生,贪心何...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众圣歌咏。往哲诠量。非不洞明。...
重新加载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