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不满意又很苦恼,如何改变刻薄的分别心

《唯识学》特别强调“分别变”的重要,因为我们的“第六意识”活动势力很强大,一天当中,几乎都在分别变,让这些境界产生变化,已经不完全是个人的业力,而是有你个人的思想、名言在里面了。老实厚道一点的人,会把这些境界,往好的方向去想;比较刻薄的人,看到境界,处处不满意。

事实上,这世间的确有这种人,明明他的情况已经很不错了,还是老是觉得不满意、老是觉得很苦恼。如果把他个人的名言、分别心去掉之后,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他受用的境界已经很好,过去的业力善业很强大,但是他觉得很苦恼,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分别心”有问题,因为你老是往刻薄、缺点的角度去观察思惟。有些人懂得去观察别人的优点、赞叹别人,即使过去的业力稍微差一点,善的分别,也能弥补过去的恶业,他厚道。

我们说“万法唯识”,第八识所变现的是原原本本的业力─本质相分,但是第六意识会再变化一次;第六意识的重点,就是你心中的“名言”,看你是厚道、还是刻薄,感受到的境界就会不同。当然,以佛法的角度来说,刚开始最好什么名言都没有——“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完全放下名言;内心是无分别的,就像一面镜子,一切法都是“如”——他赞叹我,一切法是如;他毁谤我,也是如,因为“我”不可得。所以佛法讲生命的增上,不是要我们去改变环境;由于过去的业力创造了各种环境,只能随缘尽份,要改变的是我们心中的名言。

想要改变名言,以佛法的意思,刚开始应该“从假入空”──先把名言完全去掉,统统不要,慢慢的内心跟空性的无我、无我所相应之后,再生起另外一种名言,才会是好的名言。

在《四十二章经》中也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刚开始不要太相信自己的名言──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都是你的分别名言、过去的习气。如果我们对人能够厚道包容,虽然有人我的对立、善恶的名言,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以佛法来说,应该要有更深的体会:“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将名言全都放下,大死之后再大活,那就是一种大悲心的活动,都是好的名言。

简单说,佛法对于“分别变”的态度一开始是:“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一开始把所有的名言去掉,修空观一段世间以后你再来建立名言,那就不是站在自我的角度来发动名言,是站在空性、大悲心的角度来发动名言,这个时候看一切事情,心境就会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