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者。东印土人也。既得法已。行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伦等。又施无价宝珠。时王有三子。其季开士也。尊者欲试其所得。乃以所施珠问三王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此否。第一子月净多罗。第二子功德多罗。皆曰。此珠七宝中尊。固无逾化。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第三子菩提多罗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辨于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宝。若明其宝。宝不自宝。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音。要假智珠而辨世珠。宝不自宝者。要假智宝以明法宝。然则师有其道其宝即现。众生有道心宝亦然。尊者叹其辨慧。乃复问曰。于诸物中何物无相。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曰于诸物中人我最高。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曰于诸物中法性最大。尊者知是法嗣。以时尚未至。且默而混之。及香至王厌世众皆号绝。唯第三子菩提多罗。于柩前入定。经七日而出。乃求出家。既受具戒。尊者告曰。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嘱汝。听吾偈曰。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尊者付法已。即于座上起立。舒左右手。各放光明二十七道五色光耀。人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化火自焚。空中舍利如雨。收以建塔。当宋孝武帝孝建元年甲午岁也(正宗记云。宋孝武之世也。注云。以达磨六十七年计之。当在宋孝武孝建元年。传灯作丁酉非)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地名)Ketumati,山名。译曰幢慧。慧苑音义上曰:计都,此云幢也,末底慧也。...(动物)龟之异名也。虚堂净慈后余曰:赤眼撞着大柴头。...指赠予死者家人之财货,以资助其成丧。敕修百丈清规卷三(大四八·一一二八中):“然后上祭所有赙仪,用余当归常住...指七种舍凡性而入正性之小乘圣人。又作七士夫趣、七丈夫。据天台四教仪集注所载,即:(一)随信行,谓钝根之人依他生...(杂语)梵语娑度Sādhu,义译曰善哉。称赞之辞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梵音慰喻我,善哉释迦文!同譬喻品曰:善哉善哉...(名数)又作五轮:一右膝,二左膝,三右手,四左手,五头首。资持记下三之二曰:五处皆圆,故名五轮。四支及首,名...因明用语。又作圣教量、声量、正教量。三量之一,四量之一。即于因明论式中,随顺圣贤所说之言教,依此而量知其义。...凡二卷。莹山和尚传光录之略称。为日本曹洞宗莹山绍瑾之侍者所编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二册。书中叙述自释尊、达磨大...(物名)金宝之幢。幢者,幢竿也。演密钞五曰:释名曰:幢者童也(童,独也),其貌童童然,即军中独出之谓也。观无...位于陕西大荔县之古寺。隋文帝大兴佛法时,曾命四十五州各置大兴国寺,本寺即其一,亦为文帝出生之地。东魏大统七年...又称五轮。指全身。谓筋、脉、肉、骨、毛皮,或右膝、左膝、右手、左手、头首之并称。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三(大...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蕅益大师开示曰: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发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你有志气力量,只作世间豪杰,...问: 有和尚问石霜庆诸禅师:听说佛性像虚空,这对不对?石霜禅师答:卧时即有,坐时即无。你睡觉的时候有佛性,打...按: 很多人在命终的时候都想把今生拥有的一切带到后世去享受,于是,帝王将相便用财宝、随从、宫女等等来陪葬,但...
过去,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者在闲静之处思惟佛法,心中忽然生起一个疑问:世间上是否有...佛源老和尚二三事(一) 这段时间,我协助冯先生编修《云门山志续编》,看见佛源老和尚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些古禅...
问: 我出家十几年,原先是专修净土。但现在又杂修,也没有专门念佛。将来是否能往生西方?自己也坚信西方,也坚决...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
当我们供养僧众的时候,哪怕所准备的财物极其微薄,也应选择一位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当作供养的对境,而不要盲目相信那...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天竺三藏求那跋摩《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宝志大士《佛祖历代通载》 |
(杂语)愚痴与我慢。起信论曰:远离痴慢。...
计都末底
赤眼
赙仪
小乘七圣
善哉
五体
至教量
传光录
金幢
大兴国寺
五体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学佛修行人应有的心态
卧时即有,坐时即无
大安法师:死后如何才能把财富带走

世间三种最胜香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

六十多岁的人该如何修行

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