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dao
唐代僧人。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俗姓朱。安徽泗州(治所在今安徽泗县)人,一说山东临淄(今山东淄博)。幼年出家,受具足戒后,与妙开律师共阅《观无量寿经》,喜净业是易行道,乃专心念佛,修十六妙观。唐贞观十五年(641)去石壁山(今山西交城境内)玄中寺向道绰参礼请益,得《观无量寿经》奥义,决心专修净业。后到长安,在光明、慈恩等寺,传净土法门,倡导专心念佛。30余年,律行精严,自奉甚俭。受施净财,用以书写《阿弥陀经》10余万卷。并彩画净土变相300多壁,修葺营造寺塔多处。
为了进一步弘扬净土法门,他著《观无量寿佛经疏》(即《观经四帖疏》),教人专称弥陀名号为正行。他对净土的自力他力,佛身是报身还是化身,佛土是报土还是化土,根机是凡夫还是圣者等,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就教相说,往生净土,完全依靠佛的愿力,坚决主张凭他力往生。在根机上,主张九品唯是凡夫,建立凡夫得入报土的思想。就佛身佛土来说,认为弥陀是报身,净土是报土。善导的这些主张,集净土思想之大成。
善导还将往生净土的修行,分为正行和杂行。正行有5种:①读诵正行。专门读诵《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净土三经);②观察正行。专意思维观察忆念弥陀净土依正二报的庄严;③礼拜正行。专诚礼拜弥陀一佛;④称名正行。专意称念弥陀一佛的名号;⑤赞叹供养正行。专门赞叹弥陀一佛。正行中更有正定业和助行业的区别。所谓正定业,即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念念相续不舍,即第四称名正行。助行业者,即礼拜读诵等,是其他四正行的助业。除正助二行业之外,自余一切诸善万行,称杂行业。舍去杂行,归正行业,傍修助业,专修正业,称念佛名,期求往生,即是善导的净土法门。他以凡夫往生为其主旨,强调三辈九品皆是五浊凡夫,乘佛愿力乃得往生。虽然烦恼一毫未断的凡夫,亦得与地上菩萨,同入真实无漏的报土。
现存善导著述5部9卷。即《观无量寿佛经疏》4卷、《往生礼赞偈》1卷、《净土法事赞》2卷、《般舟赞》1卷、《观念法门》1卷。《观无量寿佛经疏》主要阐述净土法门的教相教义,于8世纪传入日本,日僧源空即据以创立日本净土宗。 (正果)
佛教词典 > 中国大百科全书 > 正文
【净色根】 与‘浮尘根’对称。又名内根,亦称胜义根,是一种透明的、清净的物质,是四大净色所造,经云:净色根质...谓依人师之释文而立之宗旨。如天台宗依天台智顗之三大部、五小部及荆溪湛然、四明知礼之著述而立宗旨,即为释宗。另...轨即轨范,轨范也就是法的意思,法是人最好的轨范,能使人生起对一切事物领悟了解的心,叫做轨生物解。...【无质独影】 三境之一。独影境分为二种,即无质独影与有质独影。无质独影,如第六识独头意识所缘的龟毛、兔角、空...天台宗以法华之妙异相对于“尔前”带粗之妙,乃为纯一无杂之醍醐妙味,故称纯圆独妙。所谓尔前,乃天台宗于五时八教...梵名 Abhiniskramanasūtra。凡六十卷。略称本行集经。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叙述世尊诞生、出家、成...(杂语)可中犹纵使也。沩山警策曰: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守遂注曰:若顿悟正因两字,则百川会海。【又】犹...(人名)后汉康孟详。其先康居国人,有慧学之誉,献帝兴平元年至,建安四年于洛阳译游四衢等经六部。见开元释教录一...(名数)一小儿以啼泣为力。二女人以瞋为力。三国王以憍豪为力。四罗汉以精进为力。五诸佛以大慈为力。六比丘以忍辱...(名数)一身出家,小乘之比丘,大乘之菩萨僧是也。二心出家,大乘之菩萨居士是也。如维摩贤护等。...【六种理门】 p0301 瑜伽六十四卷四页云:复次诸佛圣教、若欲略释;由六种理门,应随决了。一、真义理门。二、证得...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大悲咒修持仪轨...
做工夫人,每被昏散所扰,久便退悔。不知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楞严经》云,认悟中迷,晦昧为空,乃至昏扰扰...古人说:世上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土佛教一直以来,就与名山胜景联系在一起,人们往往把绿荫环绕、清净庄...天下有大勇者,卒(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每逢读到苏轼《留侯论》中...
在《长阿含经》卷九中,佛陀游历鸯伽国,与千二百五十弟子一起到瞻婆城,夜宿于伽伽池边,当时正值十五日月满之时。...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若为通会。又六...
学道别无实法,变化气质,克除习气而已。气质变,品格不期超而自超。习气除,佛法不求透而自透。金以炼而精,镜以磨...
写这个故事之前,踌躇了一下,因为这种故事不一定有人喜欢看。也罢,这个故事,就献给有缘人吧。 我们知道,在和无...
释妙智法师(俗名蔡松苍)于一八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生于福州,圆寂于二〇〇三年正月二十八日,世寿一百一十六岁...
善导(613~681)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上篇:僧肇(384,一说374~414) | 下篇:神会(686~760) |
禅林用语。原意谓虽经牵引亦无法进入;在禅林中,转指无法救渡之意。虚堂和尚语录卷二(大四七·一○○一中):“僧...
净色根
释宗
轨生物解
无质独影
纯圆独妙
佛本行集经
可中
康孟详
六力
二种出家
六种理门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昏散根源,全由迷己作物
佛教与环境保护
禅师们的胆量

八懈怠与八精进法

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

智人治心不治境,愚人治境不治心

道香应自苦修来,法远禅师的修行故事
